《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10   
分享到 :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胡为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辑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由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101月出版。这部书分上、中、下三卷,收入自19499月至19762月毛泽东有关电报、批示、讲话、谈话、书信、题词等821篇,其中91篇为首次公开发表,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些文献是毛泽东指挥战争的真实记录,是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时的心血凝结,从总体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和演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然而,他仍然直接领导和指挥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援越抗法、援越抗美以及多次边境自卫反击战。他关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力求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有利的和平环境。同时,毛泽东更加注意倡导人民军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并在支援国家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后近27年的军事指导实践中,毛泽东军事思想获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核战争理论,人民战争理论,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理论,战争与和平关系的理论等。《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1949年以后毛泽东军事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全面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总结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其发展规律,推动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加速推进军事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上卷收入文献373篇,记录了自194992119511230毛泽东在建立新中国,解放全国领土,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以及剿灭土匪、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整军强军等方面的活动。

上卷开篇是毛泽东的有关讲话和以他名义发布的政府公告,这些文献都带有军事特色。如《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也对解放战争进行了总结:“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豪迈地宣称:“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他表示,在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同时,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

上卷中有关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进一步解放全国以及剿灭土匪、镇压反革命的文献有98篇,如《对白崇禧部作战以各个歼灭为适宜》、《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在西北西南地区的作战部署》、《同意分步骤在新疆进行军事工作》、《渡海作战必须注意的问题》、《力争今年占领昌都明年进军拉萨》等。这些文献表明,毛泽东在忙于成立中央政府和处理全国政务时,对各个战场的战役战斗仍然实施具体指导,体现了他胸有全局、不打无准备之仗、提醒部下克服轻敌急躁情绪,实施歼灭战、大迂回包围的战略战术原则。

毛泽东对夺取全国政权后的军队统一领导和指挥十分关心。在《目前形势和人民解放军的任务》一文中,毛泽东从世界大势谈到中国的局势,他说:“目前的国际情况对于我们是有利的。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阵线比去年更为壮大。世界各国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人民运动有了发展”,毛泽东在谈及“战争已在大陆上基本结束,只有台湾和西藏还待解放,还是一个严重的斗争任务”时指出:“现在人民解放军在新解放区仍有继续剿灭残余土匪的任务,人民公安机关则有继续打击敌人特务组织的任务。”同时,毛泽东也考虑到裁军精兵问题:“在保障有足够力量用于解放台湾、西藏,巩固国防和镇压反革命的条件之下,人民解放军应在一九五○年复员一部分,保存主力。”[1(pp148,149)

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献有200篇左右。首篇文献是《朝鲜战局和我们的方针》,这是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从中可以看出他在战略上的清醒预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过去,我们对于朝鲜战局的估计有速决和持久两种可能性。所谓速决,就是朝鲜人民军乘胜追击,把美军和李承晚的残余伪军赶到海里去。现在美国在朝鲜已经增加了它的军队,因而战争持久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了。”[1(p201)上卷中最后一篇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献是《要准备再拖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解决问题》,主要是谈与美方交换战俘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毛泽东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其一是表明中国对于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立场与态度,如《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这是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讲话,表明了毛泽东在美国发动侵朝战争等问题上的态度。毛泽东指出:“美国对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内政的干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1(p154)此外,《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还收录了对抗美援朝战争的预防和准备的相关文献,主要有《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批语》、《关于东北边防军统由东北军区指挥与供应的批语》、《东北边防军务必在九月三十日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等,反映出毛泽东未雨绸缪的思想。

其二是有关中国的战略准备,如《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请周恩来约谈柴君武指示任务和方法》、《必须准备与向鸭绿江进攻之敌作战》等,这些文献反映了中国在做出出兵朝鲜决策前有充分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其三是关于战争部署和整个战略战术,如《第一仗以打伪军为主为适宜》、《先抓住一两部敌军围攻吸引敌主力增援》、《九兵团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收兵休整准备再战是正确的》等,展示了毛泽东一贯的战略战术,也显示了他对朝鲜战场等方面情况的缜密思考。

其四是关于和平谈判的策略,如《请会商朝鲜和平谈判准备问题》、《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准备工作》、《停战谈判期间军事上应采取的对策》、《要作给敌人以大量消耗和歼灭后才能和下来的打算》等,这些文献说明毛泽东强调的战争目的是保卫和平。

上卷中诸多文献展示了毛泽东应对和指挥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体现了毛泽东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作风,一开始就准备打持久战,慎重首战,打歼灭战、运动战,面对优势装备的对手随时改变战略战术,战后而能和、不好战的精神。

与抗美援朝战争相联系的是保卫中国国土不受侵犯,毛泽东将之视为与抗美援朝战争一体的任务。毛泽东保卫中国国土不受侵犯的立场体现在如下文献中:《关于抗议美机侵入我国领空的批语》、《必须统筹两广对付美蒋进犯》、《华东工作应以美蒋登陆进犯为假想的基础去布置》、《加紧准备防空战胜敌人可能的空袭》、《华东应准备独力歼灭可能进犯之敌》等。同时,毛泽东号召全国各条战线全面配合抗美援朝战争,反映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有《坚决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立场上》、《关于朝鲜战场新闻报道的指示》、《对关于对朝鲜战争宣传应注意之点电报稿修改的批语》、《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等。

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之际,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侵略者的战争也在进行。毛泽东本着国际主义的立场,亦因地缘政治的关系,支持越南的抗法战争并在战略战术上提出建议。上卷中收入的几篇有关越南战争的文献即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形,如《如何作战由你们自己根据具体情况作决定》、《应先打小仗然后才有可能打较大的仗》、《务使确有把握每战获胜》、《先歼东溪西南被围之敌再歼高平南逃之敌》等。这些文献有的表明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有的则体现了毛泽东的人道主义精神,如《可以通知法国派飞机投掷粮食及运走重伤员》。

通过革命战争夺取全国胜利后,毛泽东更加注重军队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注重军队的建设,加强军事院校建设,并加强整个军队的整编,还提出军队要参与生产,体现这方面内容的文献主要有:《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和强大的经济力量》、《同意陆军大学设在南京》、《开展连队民主运动加强战斗力》、《各大军区党委务于近期报告整风情况》、《关于编余部队调拨为工程部队和屯垦部队的批语》等。

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为了捍卫领土完整和援助睦邻国家,他指挥的军事活动已不再限于国内,而是跨出国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战争,这使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环境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中卷收入274篇文献,记录了19521219581210毛泽东领导的军事工作。

1952年,朝鲜战争已近尾声,但美国仍想在和谈问题上逼迫中国就范。中卷涉及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献有60余篇,主要有:《美机犯境目的在迫我就范》、《朝鲜停战谈判能否成功系于美国政府有无诚意》、《对朝鲜前方发现敌空投带菌昆虫及处置意见报告的批语》、《应准备在谈判中和敌人拖几个月》、《边打边谈边稳》、《有关停战事务问题需早作准备》、《我们的方针仍然是掌握主动争取停战》、《停战协定签字并生效后志愿军仍应提高警惕》等。这些文献表明,毛泽东制定的方针是掌握主动、争取停战,但仍警惕敌人的种种手段,并揭露美军对朝中军民的暴行。

《边打边谈边稳》这篇讲话是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文献,毛泽东在其中回顾:“去年这一年,我们是边打,边谈,边稳”,而“现在是方针明确,阵地巩固,供给有保证,每个战士都懂得要坚持到底”,但“究竟打到哪一年为止,谈判到什么时候?我说,谈还是要谈,打还是要打,和还是要和”。[2]毛泽东分析了“和还是要和”的原因,因为长期打下去对美国很不利,一是他们死了不少人,他们的人总比我们少得多;二是要用很多钱,一年要用一百多亿美元;三是他们国际国内都有难以克服的矛盾;四是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欧洲,他们出兵侵略朝鲜,没有料到我们出兵援助朝鲜。“总之,对美国来说,大势所趋,不和不利。”[2(p52)

《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是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总结。他指出:抗美援朝的胜利是由于领导的正确,但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2(pp173175)在论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时,毛泽东指出:“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第四,“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2(p175)

毛泽东对台海局势格外关注,中卷收入了与此相关的文献50余篇,如《应对海南局势的部署》、《海军强大起来了就能够收复台湾》、《不能承认“两个中国”》、《整台湾是整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告台湾同胞书》等。这些文献反映了毛泽东解放台湾的决心和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以及人道主义的斗争策略。朝鲜停战后,解放台湾成为毛泽东思考的中心问题,他在《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中提出:“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2(p192)

由于美国插手干涉台海局势,毛泽东对此有不少评论,并引发了他对战争的思考和对美帝国主义是不是纸老虎的思考。《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战胜帝国主义有文武两种打法》、《关于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等就是这种思考的结果。这些文献共有20余篇,反映了毛泽东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毛泽东注重辩证思考,他认为从战略上看美国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从战术上看它又是真老虎,因此既要藐视它,又要重视它,否则不能取得胜利。毛泽东认为美国到处伸手,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绞索,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美国。同时,毛泽东还注重文化上的宣传,他称之为文打,与武打相结合,有利于战胜帝国主义。毛泽东亦考虑到抗美战争是否引发世界大战的问题,他想努力防止扩大战争,尽可能争取长期的和平环境,并提出:世界人民不要战争,但要有战争准备,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美国。

中卷还收录了毛泽东有关军队建设,加强军队领导机构,军人授衔、授勋,军队整顿、转业及扩军,军队文化学习,学习外国的军事科学,发展海军和空军,试制核武器以强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等文献100余篇,如《同意把士兵代表会议定为经常制度》、《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大量裁兵一定要有出路》、《要密切联系群众官兵军民打成一片》、《党委要抓军事》、《我们的军队可不可以减少到二百万》、《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等。这一时期,毛泽东计划多搞些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经济保障,同时要加强军队的统一领导和军纪建设,严惩违法乱纪分子;加强军队对军事科学的学习和文化学习,制订军队的工作条例与规章,实行军队正规化。毛泽东主张党委要抓军事,军队要密切官兵关系,要和民众打成一片;他不仅想要精兵,更想搞一点原子弹氢弹和洲际导弹,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

中卷收录了《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等6篇涉及西藏问题的文献,表明毛泽东对和平统一西藏的统筹思考。

《给胡志明的复电》等5篇文献涉及援助越南问题,还有1篇是关于给埃及提供军事装备援助的文献,体现出毛泽东对越南、埃及等亚非国家反对殖民统治斗争的同情和支持。涉及苏联的文献有2篇,即《对苏联要在我国建立特种长波无线电台问题的批语》和《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体现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精神和中苏关系微妙的变化。

三、《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下卷共收录174篇文献,起讫时间为19591211976223,主要内容包括解放台湾与反对美国干涉台海局势、援越抗美、西藏平叛、处置中印边界冲突、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中苏边界冲突后军事战略重点从反美转向反苏、发展核武器以强军、加强军队制度建设、注意民兵建设等。

有关解放台湾与反对美国干涉台海局势的文献主要有:《台澎金马要统统一起收回》、《反对美国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关于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等,展现了毛泽东处理台湾问题的总体思路及其变化。为了不让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得逞,毛泽东开始是要将台湾、澎湖连同金门、马祖一起收回,但认为这是中国的内战,不同美国人打仗,不过美国必须从台湾撤军。毛泽东认为可以用和平的办法解决台湾问题,他提出:国内问题有两个解决办法,和平解决或武力解决。有人把台湾问题上的国际问题同国内问题混淆了起来。台湾只有一千万人口,几年不收回台湾(包括金门在内)也不要紧。3

有关援越抗美的文献主要有:《反对美国吴庭艳集团侵略越南南方和屠杀越南南方人民的声明》、《关于越南南方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问题》、《中越两党两国要共同对付敌人》、《赞成越南又打又谈的方针》等,体现了毛泽东的国际主义和反对美国在亚洲的侵略战略及其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毛泽东强烈反对美国侵略越南南方,赞成越南又谈又打的方针,肯定越南军队的战争策略,预料越南人民必胜。在中国的支持下,越南取得了抗美的胜利。1973127,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越南共和政府四方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

下卷中收录的反映毛泽东敢于同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文献主要有:《美帝国主义很强也很弱》、《帝国主义是不可怕的》、《不得人心武器再强也不免失败》、《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美国在两个第三世界都遇到抵抗》等。毛泽东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他认为: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正在垂死挣扎不是越南人民、老挝人民、柬埔寨人民、巴勒斯坦人民、阿拉伯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怕美帝国主义,而是美帝国主义怕世界各国人民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3(p365)

毛泽东对战争与世界形势分析的文献主要有:《把战争问题想透就不害怕战争了》、《争取比较长的和平时间是可能的》、《日美安全条约是对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革命战争要依靠自己的人民》、《同蒙哥马利元帅的谈话》、《世界大战的两种可能性》、《原子弹是纸老虎》、《同斯诺的谈话》(1965)、《两个中间地带》、《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这个世界是不安定的》、《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等。这些文献体现了毛泽东对世界形势总的看法及其他对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的思考,对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分析。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形成了三个世界的思想,希望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

有关毛泽东对世界革命的鼓励与期待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文献,主要包括毛泽东自己从事革命战争经验的回忆、同一些外国代表团的谈话或读书时的谈话等,如《两次失败使我们学会了打仗》、《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的谈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等,这些文献再现了毛泽东投身革命战争的经历和战略战术思想,他号召中小国家团结,并向世界革命者传授军事思想。对于自己的战略战术的适用范围,毛泽东特别注意结合实际情况。196111月,《毛泽东军事文选》出版后,中共中央编译局组织对该书进行了英、法、俄、西班牙文的翻译。田家英在汇报外文版的翻译情况时说,为了适合外国读者的需要增加了一些注释。如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讲到建立游击根据地的条件之一是地区广大,在小国进行游击战争的可能性便很小甚至没有。鉴于这批外文本主要是在亚、非、拉美各国发行,我们准备在这段文章的后面加一条注释,说明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各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已经同我国抗日战争所需的条件不完全相同,国家幅员大小,已经不是游击战争能否最后胜利的决定性的条件,毛泽东随即批示照办。[3(p134)这一事例表明,毛泽东在向世界传授自己的军事理论时非常注意防止被教条主义式的运用。

毛泽东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文献主要有:《不仅要注意常规军还要注意民兵》、《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关于建设地方武装和备战问题》、《诱敌深入要做两手准备》、《打仗就是要集中兵力消灭有生力量》、《军队要统一要整顿》等。这些文献表明毛泽东非常关心军队的现代化,重视常规武器、尖端武器的研发,同时重视核武器、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发,加强海军建设,加强新疆等地的边防建设和各省三线建设,加强以民兵为主体的地方武装建设,加强备战,防止敌人突然袭击,防止敌人中间突破。在战略战术上,毛泽东仍主张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诱敌深入要做两手准备。总之,毛泽东认为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准备打仗。军事上实行大练兵、大比武,并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他非常注意军队内部的平等,提倡将职务或习惯称号一律改为姓名加同志,同时他还号召全国向人民解放军学习。

19593月,西藏地方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驻西藏人民解放军展开平叛作战。下卷收录的关于西藏平叛的文献主要有:《关于西藏平叛》、《广大的西藏群众与解放军站一起》、《西藏平叛后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关于平叛地区工作和政策的有关问题的批语》等。这些文献体现了毛泽东有关西藏平叛的策略、方针、政策,即争取群众,政治争取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西藏叛乱的平息,不仅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也为西藏民主改革开辟了道路。

《对雅斜儿入侵印军情况报告的批语》、《我担心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中印边境冲突还可能出现》、《对中印边境冲突和中印关系问题通知的批语》等文献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印边界冲突的斗争策略。从1959年到1962年,印度军队先后在中印西段边境的中国领土上建立入侵据点,又在东段侵入西藏山南地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中印边境冲突,但当印度军队入侵后,他同意中国军队本着自卫的原则给予打击,并寻求停止冲突、和谈的机会。19632月,他在听取中印边界东段自卫反击作战情况汇报时插话说:我也看到不打不行了,“从一九五九年开始,一九五九年、一九六○年、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二年,四个年头了,我们才还手”,[3(p161)反映出毛泽东在军事上主张后发制人的策略。

总的说来,《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和演进,记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丰富和完善的历程,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珍贵文献,需要悉心阅读和反复思考才能把握其真谛。当前,中国的周边环境又有新的变化,重温毛泽东有关军事理论,对进一步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2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5051页。

3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1页。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