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首朱德诗词版本和注释的辨析
卓人政
笔者最近在学习、研究朱德关于云南的诗作中,发现一些选本对几首朱德诗词的选用和注释有不确之处,特作如下辨析。
一、《昆明感怀》(二首)其一应选用哪个版本?
1957年2月,朱德到云南视察,有感而发,赋诗数首。《朱德诗词集》(新编本)收有他在此期间所作的《昆明感怀》(二首)。
其一为:
昆明市上万家春,金马碧鸡彩色新。
翠湖边外瑶台建,打扫庭堂迎贵宾。【《朱德诗词集》(新编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95页。】
《朱德诗词集》(新编本)对“昆明市上万家春”一句作注说:“此句旁作者另写有‘百花齐放各争春’一句。”【《朱德诗词集》(新编本)上,第196页。】据云南省公安厅档案室保存的当时负责接待工作的云南省人民委员会交际处所作《朱副主席21日至25日在昆活动情况简报》(全宗6,目录7,案卷10),该诗是1957年2月23日下午,朱德有感于昆明解放后的新变化,题赠给翠湖宾馆服务员的。24日中午,朱德仍在琢磨此诗,对随员说:“昨天题的那首诗,仓促了一些,内容包括的不广泛,另题一首。”他让人拿来笔墨纸砚,动手改诗,一气呵成:
百花齐放各争春,金马碧鸡彩色新。
琼楼玉宇翠湖畔,勤扫庭堂迎贵宾。
与前诗相比,除“金马碧鸡彩色新”一句外,其他三句都作了较大修改。朱德修改并再次题写的诗,至今仍悬挂于翠湖宾馆的中堂。【参见《朱德风范词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127页。】可见,《朱德诗词集》(新编本)收录的只是初稿,从其旁注也可看出朱德的修改痕迹。笔者以为,此诗版本应以24日修改稿为准,写作时问亦应标为“1957年2月24日”。
二、《昆明感怀》(二首)其二写给谁?
《昆明感怀》(二首)其二为:
忆昔重阳大义伸,而今始得告功成。
法英势力杳然去,且喜国防有善邻。【《朱德诗词集》(新编本)上,第195页。】
《朱德诗词赏析》收录此诗时,注明“这首七绝就是当时他写来赠给李鸿祥先生的”【《朱德诗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页。】,此说不确。
据《朱副主席21日至25日在昆活动情况简报》载,2月23日上午,朱德在接见昆明军区机关干部和部队代表时,回忆起早年就读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响应辛亥革命,1911年重阳节在昆明参加重九起义的往事,感慨良多,当即吟诗一首:
忆昔重阳大义申,而今始得告功成。
英法势力渺然去,且喜国防有善邻。
由此而知,此诗最初是接见之时的即兴之作。赠诗之说从何而来呢?当日晚,朱德宴请李鸿祥(字仪廷,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与朱德有师生之谊)等辛亥革命老人,席间李鸿祥赋诗赠朱德。24日,朱德将前一天上午的即兴之作挥毫泼墨“另抄仪廷先生”,回赠李鸿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朱德诗选集》对该诗有三处修改:“忆昔重阳大义申”中的“申”改为“伸”,“英法势力渺然去”中的“英法”改为“法英”、“渺”改为“杳”。后来的朱德诗词选本均以此版本为依据。
三、《由西昌飞昆明途中》(四首)中第一、二首的“咸宁”应为“威宁”。
1962年5月22日,朱德乘机由四川西昌飞赴云南,飞行途中即兴赋诗。《朱德诗词集》(新编本)收录了《由西昌飞昆明途中》(四首),其中两首是:
其一
昭通飞咸宁,森林已长成。
梯田初上岭,红土变黄金。
其二
成宁飞昆明,水土大变更。
青山绿一片,天池处处生。
“咸宁”,书中注:“即湖北咸宁市。”【《朱德诗词集》(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00、402页。】
从地域上看,西昌与云南昭通毗邻,飞行途中似乎不可能从昭通绕行贵州、四川两省到湖北咸宁市后再飞往昆明。而与昭通毗邻的贵州省威宁县,地处云贵高原,有许多高大的山峰,大致位于昭通飞往昆明的途中。故笔者猜测,“咸宁”原稿应为贵州“威宁”。
[作者卓人政,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云南昆明 650032]
(来源:《党的文献》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