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山东省莒南县三个村的典型经验的批示及启示
孙钦书 王兵
善于发现和挖掘典型事例,总结典型经验,并批转各地学习借鉴,是毛泽东提倡并坚持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毛泽东曾先后于1955年、1957年对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莒南县的王家坊前村兴办农业生产合作社、高家柳沟村创办记工学习班、厉家寨村整山治水改造自然的三个农业先进典型作出亲笔批示,并批转全国,就是体现这一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先说王家坊前村。1953年冬,王家坊前村共产党员王同昌、张三善、史明松带领14户贫农和1户中农响应党中央关于“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成立初级农业社,取名“新建社”。1954年,这个社农业获得大丰收。但是,当年冬天,他们在筹备第二年春耕时遇到了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资料的困难,合作社面临难以为继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王同昌等人发动和带领社员积极向社里投资投物,最终解决了困难,保证了春耕顺利进行。1955年4月12日山东《互通合作通讯》第12期刊发了《莒南县委关于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动社员投资的情况报告》。不久,毛泽东看到了这个材料,并作出批示:“这个合作社的经验也证明,适当地,不是过多地,并且是在启发社员有了充分的觉悟以后,对于贫苦社员又加以照顾等项条件之下,发动社员投资,解决合作社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是完全可能的。”
再说高家柳沟村。1954年,高家柳沟村办起四处初级农业社,1955年,又合并成一处高级农业社。这个村在办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缺少有水平的记工员,社里经常因记工员所记账目不清而产生矛盾。有的社员说:“社好办,账难算,不如趁早散伙去单干。”在这种情况下,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办起了记工学习班,本着把学习内容和记账结合起来的原则,组织青年学习文化知识。广大青年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合作社缺乏文化人才的困难逐步得到解决。莒南县就高家柳沟村的这个做法写了一个报告报山东省团委并共青团中央。1955年秋,毛泽东看了团中央转来的材料后,作出批示:“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记工学习班这个名称也很好,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普遍仿办。各级青年团应当领导这一工作,一切党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
最后说厉家寨村。厉家寨村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且水土流失严重,农民生活极为贫困。在困难面前,厉家寨村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深翻、开荒等方式改良和增加耕地,同时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整理了5条河道,凿平了11个岭头,填平了21个大水塘和300多道大沟,把1000多块零星小地整成118块大田,扩大耕地面积192亩。1957年10月9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在中共莒南县委向临沂地委、山东省委、中共中央写的《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农业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亲笔批示:“此件值得一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并旁批:“立即付印,当日下午3时三中全会开会时发给每人一份。请尚昆办理。”
一个普通农业县的三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在三年时间里分别受到毛泽东亲笔批示,这是十分罕见的。这与当时毛泽东对农业问题的极大关注和不断思考有关。
1953年,党中央先后作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随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各地兴办农业合作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办社资金不足、基层干部缺乏等。因此,在一些干部、群众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为统一思想,毛泽东在1955年7月31日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上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心:“要将大约一亿一千万农户由个体经营改变为集体经营,并且进而完成农业的技术改革,确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应当相信,我们党是能够领导群众克服这些困难的。”
具体怎么去做呢?毛泽东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典型,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带动作用。他曾言简意赅地指出:“要拿出一个办得好的合作社……一个省总可以找出这样一个典型嘛!要找那个条件最差,地势不好,过去产量很低,很穷的社,……只要你搞好一个就算胜利。”王家坊前村、高家柳沟村和厉家寨村的做法正是这样的典型。王家坊前村的经验解决了资金方面的困难,高家柳沟村的经验解决了人才、知识方面的困难,厉家寨村的经验解决了组织起来以后如何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的难题。这三个地方的不同经验,对于解决全国各地在开展农村合作化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人才、知识等方面的困难,推动农业快速发展,无疑具有普遍适用的示范作用。
毛泽东分别为王家坊前村、高家柳沟村做法的两则材料改写了醒目的题目:《山东省莒南县坊前乡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动社员投资,解决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并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下发各地学习,为各地兴办农业合作社提供鲜活的经验借鉴。对厉家寨村的相关材料,不仅印发八届三中全会各代表学习参阅,毛泽东还把它的经验提高到“愚公移山”的高度,使之传向全国。此后,这个普通的村庄成了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楷模和当时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口号,在神州大地叫响。
善于发现和介绍典型,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带头作用,用来指导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这是领导工作中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毛泽东对上述三个典型经验进行批示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作者孙钦书、王兵,莒南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山东莒南276600〕
(来源:《党的文献》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