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写作与发表经过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1-05   
分享到 :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写作与发表经过

程中原

关于胡乔木名著《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写作与发表经过,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951年五六月间,刘少奇请胡乔木为他起草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稿。天气很热,胡乔木坐在放了凉水的澡盆里,不到一个星期写就。毛泽东批示不要作为领导人的讲话稿了,就以胡乔木个人名义在《人民日报》发表。由于此说出自胡乔木夫人谷羽和当时任中办主任的杨尚昆①(注①:详见杨尚昆:《我所知道的胡乔木》;谷羽:《五十余年共风雨——怀念乔木》。两文均收入《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长期流传,无人置疑。

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编辑出版的《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3卷公布了有关此事的重要档案: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稿的修改》和《关于修改和发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文的信》,实际上纠正了一些误传。笔者到中央档案馆查阅了有关档案,经过学习研究,写成这篇短文,以期对胡

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这一重要著作写作与发表的经过,做出一个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评述。

一、《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胡乔木为纪念建党30周年写的一份党史资料。

档案中保存有一份《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手抄的清稿。抄清稿用人民日报稿纸,每页400字(20×20),共84页。在这份经刘少奇和胡乔木修改过的抄清稿最后一页末尾,刘少奇于1951613日写下一段关于传阅征求意见的批语。这段批语,胡乔木作了几处技术性修改,后来印在铅印稿的封面上(见图一)。批语全文如下(刘手稿用仿体,胡删处加框,加写者用宋体):

×××同志:

这是乔木同志写的准备作为党的卅三十周年纪念在国内外发表的党史资料,想以党中央宣传部马列学院名义发表。请各同志即刻阅看,并提出修改意见,迅速于收到后当日退回为盼。

刘少奇

六月十三日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胡乔木为纪念建党30周年而写的一份党史资料,并非为刘少奇写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稿。

二、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文稿修改了3次,总计480余处。

在胡乔木写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文稿的抄清稿上,刘少奇进行了很多修改。胡乔木也作了不少修改。这是第一次。

613日付印的铅印稿,分发征求意见的“各同志”是哪些人?其中哪几位“阅看并提出修改意见,于收到后当日退回”了?因未见材料,不得而知。在档案馆看到的这份铅印稿(见图二)上,留下修改笔迹的有4人:毛泽东、刘少奇、胡乔木、陈伯达,改得最多的是刘少奇和胡乔木。这是第二次。

虽然我们不知道“各同志”中何人提出了修改意见,但从刘少奇617日给毛泽东的信(见图三)中得知,在617日或此前“召集各同志讨论了一次,又加了一次修改”。这是第三次。上面提到的有4人修改笔迹的铅印稿,无疑包括这次讨论后的又一次修改在内,只是我们无法分清哪些是会前改的,哪些是会上或会后改的。

总之,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修改,除作者以外,刘少奇是最多的。他先后改了三次:在抄清稿上改了一次,在铅印稿上改了一次,开会讨论后又改了一次,这才于617日上报毛泽东。据《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编者统计,刘少奇所作的修改总计480余处。刘少奇所作修改较为集中的部分收在《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3卷第465页至484页,共30多个自然段。在抄清稿和铅印稿上所作的三次修改都包含在内。

三、用胡乔木名义发表是刘少奇建议、毛泽东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用什么名义发表?从刘少奇613日在抄清稿上的批语来看,他“想以党中央宣传部名义发表”。因为作者胡乔木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但胡乔木不赞成,把“党中央宣传部”改为“马列学院”(见图一)。所以,在铅印稿的封面上,刘少奇613日的批语为“想以马列学院名义发表”。但时任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学院副院长的陈伯达不赞成。这样,刘少奇在617日给毛主席的信中建议:“是否可用人民日报或乔木个人名义发表?” 《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3卷收入了这封信(见图三),全文如下:

主席:

乔木此篇经过我的修改之后,印发给各同志看了,并召集各同志讨论了一次,又加了一次修改。请你即加审阅,阅后即退乔木进行翻译,因国外内等着要用。后

面还有两段,另次送上。

此篇拟用马列学院名义发表,但伯达不赞成。是否可用人民日报或乔木个人名义发表?请决!

刘少奇

六月十七日

毛泽东采纳刘少奇的建议,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铅印稿封面题下和内文题下都亲笔写上了“胡乔木”的名字(见图四)。

可见,用胡乔木名义发表是刘少奇建议、毛泽东决定的。

四、《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发表前夜,毛泽东为此文定稿。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文较长,《人民日报》提出,622日的报纸扩大版面,将文章一次登完。在公开发表前的621日,又有4处重要修改。胡乔木向毛泽东请示,希望在12点前答复退回。毛泽东即对所作修改一一批复。

胡乔木信和毛泽东批语的全文如下(文中黑体字原为着重号,括号中宋体字为毛泽东的批语):

主席:

“三十年”人民日报要求明日增出一张一次登完,现其余均已排好,希望能把改的一页清样马上看一下,在十二点前退回。

对陈独秀说是当时“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和党的发起者”,拟改为“有很大影响的社会主义宣传者和党的发起者”,是否较妥?(可以。)

“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已经完全胜利”,此处用“方式”意义不明确,拟改“原理”或“道路”或“战略”或“方针”,请示何者较妥。(“方针”为好。)

叙述整风时说“党抓紧了这个局势比较稳定的时期”,但前面说这是敌人扫荡最残酷最紧张的时期,似有不合。可否改为:“党抓紧了这个局势较少变化的时期进行了全党范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这种教育在战争和革命猛烈发展和迅速变化的时期曾经是难于大规模进行的。”(这样好。)

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各说都是十三人,惟李达说是十二人,理由是包惠僧非代表。两说不知孰是?(是十二人。)

以上各点请指示。

敬礼!

胡乔木

二十一日

毛泽东的批复,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定稿。这篇中国共产党的简明党史,就在1951622日的《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了。

〔作者程中原,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9

(来源:《党的文献》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