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党的历史——重温《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论述

作者:闻言    发布时间:2016-05-20   
分享到 :

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党的历史

——重温《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论述

闻言

 

摘要: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正确的总结。《历史决议》的第五部分,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过程和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深刻阐述,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错误的,必须彻底否定。正确看待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曲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根本目的在于以史为鉴、更好地前进。要始终坚持《历史决议》,坚持决议对“文化大革命”所作的结论,坚决反对在“文化大革命”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把我们今天的事情办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历史决议》;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

 

今年是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三十五周年。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正确的总结,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统一全党思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决议》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提出:“建议大家把《历史决议》找出来再看看。”

《历史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这个问题至今仍很受关注,不时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声音。因此,很有必要重温这个决议,讲明道理,澄清认识。

 

《历史决议》是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的

 

《历史决议》的第五部分,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过程和原因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深刻阐述。其中有几个基本观点非常重要。

第一,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错误的,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列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是完全错误的。“文化大革命”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上混淆了是非,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原则,否定了毛泽东同志自己过去提出过或支持过的正确的东西,也否定了建国以来十七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否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这些是非混淆导致了敌我的严重混淆,使一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打击和迫害。“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群众,实际上既脱离了党的组织,又脱离了广大群众,使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有可乘之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些沉痛的教训是我们应该永远牢记的。

第二,清楚地阐述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错误与党和人民在这十年中进行斗争的关系。在“文化大革命”整个过程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央领导同志绝大多数都站在斗争的正确方面,党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忠于党和人民的。正是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等等。《历史决议》特别强调:“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终于战胜了他们。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

第三,全面科学地分析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复杂社会历史原因,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楚。由于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又习惯于沿用过去熟习的大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也有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设想和论点误解或教条化理解,党内民主集中制受到削弱的问题。还有中苏论战的影响等。这样,党就很难抵制“左”倾观点,而这些“左”倾观点的发展就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持续。

《历史决议》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分析和判断是合乎实际的、实事求是的,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三十五年过去了,今天看来这些评价仍然是完全正确的,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历史的发展正是这样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对长期以来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了深刻反思,全面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是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

 

能不能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当年起草《历史决议》时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今天仍然存在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这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

《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是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决议没有回避毛泽东同志所犯的错误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强调:“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作出高度评价,指出:“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决议专门有一部分写“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决议即使在讲“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时,仍然客观地作出分析,讲了这样一段话:他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对江青、张春桥等人也进行过重要的批评和揭露,不让他们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这些都对后来我们党顺利地粉碎“四人帮”起了重要作用。他晚年仍然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执行正确的对外政策,坚决支援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并且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正确战略和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我们的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这些重要事实都同毛泽东同志的巨大作用分不开。”总之,《历史决议》突出地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要全面地看待毛泽东同志伟大的一生,要把他晚年所犯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

《历史决议》所以这样充分地、全面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首先因为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更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历史负责的高度采取的一种科学态度。邓小平同志在指导起草《历史决议》时深刻地指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习近平同志在回顾邓小平同志当年讲的这段话时动情地说:“这就是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眼界和胸怀。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全盘否定了毛泽东同志,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确立和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从而保持了党的历史的完整统一,确保了党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的发展方向,这是《历史决议》的伟大贡献。

对怎样正确评价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就这个重大问题作了进一步深刻阐发。他指出: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这是一切正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他强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他强调:“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他们的认识和行动也要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做到“两个不能”。即: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他特别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历史决议》进行了全面评价。“毛泽东同志晚年犯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也有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和思想,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坚定政治立场和科学态度,为我们正确看待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曲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提供了基本遵循。

 

根本目的在于以史为鉴、更好地前进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邓小平同志在回顾起草《历史决议》的过程时深刻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实践证明,《历史决议》成功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今天重温《历史决议》,目的就在于以史为鉴,使全党在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问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一,要始终坚持《历史决议》,坚持决议对“文化大革命”所作的结论。决议自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以来,一直是我们正确评价建国后这段历史的基本依据,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史教育的基本教材。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上统一了全党思想。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对《历史决议》的重大意义作了深刻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起草《历史决议》所作的重要贡献,对如何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了许多精辟阐述。《历史决议》指出:“决不能让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在任何范围内重演。”只要我们坚持这种清醒认识和科学态度,时刻注意总结经验、记取教训,“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错误就决不会再在中国重新发生。

第二,要坚决反对在“文化大革命”问题上的两种错误思想。一种是借否定“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否定建国以来的历史以至党的全部历史;一种是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观点攻击和否定改革开放,有的甚至想推翻《历史决议》的有关结论,为“文化大革命”翻案。这两种错误思想,都是企图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所有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在这样的重大原则问题上站稳立场,旗帜鲜明,清醒认识问题的实质和极端危害性。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同志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第三,关键是要集中精力把我们今天的事情办好。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接近这个伟大目标。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把我们的既定目标实现好。我们要保持和发扬当年起草《历史决议》的那种政治勇气、鲜明立场和科学态度,时刻警惕和防范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警惕和抵制从不同方向来的错误观点扰乱我们的大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必胜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一仗,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只要这样做了,对“文化大革命”的种种错误认识也就找不到生存的土壤和空间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央的精神和要求是明确的。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更加自觉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来源:《党的文献》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