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疫大灾中感悟民心党心初心

作者:胡澄    发布时间:2020-03-09   
分享到 :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大疫,大考着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传统的、历史的、人民大众的政治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英勇奋斗,以自己那赤诚的初心,把一颗颗散落的民心捡拾融合起来,汇聚成万众一心,将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极向好的态势拓展开去。

笔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受所在区委指派,下沉到社区防控第一线,与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在一起,在这场大考斗争中深深思索着。

“越是艰险越向前”。置身于这场激烈斗争第一线的我们,在党中央发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号召下,我们单位的党员干部听从区委的命令,停止春节休假,大年初二就奔赴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社区参加抗“疫”。我们单位这次下沉到一线的党员干部中有去年刚刚做完肾科大手术的女党员,有不久前刚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女干部,还有今年即将退休的老军转干部。

同志们齐装满员精神抖擞地集结到社区办公室待命,这就是我们的党员,这就是我们的干部,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个临阵脱逃。

看着这些老弱病残却又气宇轩昂的党员同事,我的热泪从心头滚过!在这病毒侵袭,家家闭户,人人自危的危急时刻,共产党员听从党中央号召,赶赴抗“疫”的第一线,“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种本色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这种本色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战斗力之所在。

在社区办公室里,社区党委的郭小金书记见我们到齐了,就热情地招呼:“你们来啦!今天我们要执行的任务是区委号召的‘敲门行动’,就是把咱们社区里2403户居民的门都敲开,查询出京情况,登记发热病例,分发区委与东四街道社区的告知书。大家要积极响应这个号召,不落一户,不遗一人,全面掌握情况,把区委的部署与号召,把党的温暖传递到每家每户每人。你们要摸清排查好清楚,汇总以后上报区委,为区委的决策与部署提供扎实的基层情况。”

听完郭书记布置任务,我们这些平常足不出户坐办公室,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的党员干部们都一头雾水,头大如斗。想想吧:2400多户,6000多人,每人每户,这是多大的工作量,这样的工作又该从何下手?郭书记把我们下沉干部分别编入社区的四个网格小组当中,由网格长带领我们执行任务。我和单位的老复转军人老范被分配到了第一网格,由网格长也是党小组长李丹同志和社区党员陈菲菲同志带领我们下户执行任务。

李丹同志冲我和老范就说了一句话:“我们走吧!”就带领我们下户了。在路上她给我们介绍,第一网格有752户,2100多人,分别居住在四栋塔楼,三栋板楼,两栋筒子楼和一片平房区中,共有9栋楼。我们先来到一座十九层高的塔楼下,分成两组,李丹带着老范一组,陈菲菲带着我为一组。只见陈菲菲仰头看了看高楼,冲我说了一句:“我们上吧!”我们就首先乘电梯来到顶层。从顶层出发,挨门挨户执行敲门行动的任务,敲完一层的门以后再紧接着往下走一层。

李丹和陈菲菲这些社区干部对每一栋楼,每一户人家的情况都非常熟悉,在楼道里电梯中碰见了居民,她们都知道这是几层几户的住户,家中什么情况,并亲热的大爷大妈的叫着,嘱咐他们要做好防护。居民们也对他们非常热情,一口一个“丹姐”的叫着,亲热地回应着。在敲门过程中有的居民打开门十分惊讶地说:“呀,你们真是辛苦,怎么年三十晚上查了一遍,今天又来了?!”

每到一户门前,我们都要向里喊话:“我们是总院社区居委会的干部,来排查一下情况,里面有人吗?”

我体会到敲门也是一个非常需要用心的活儿。第一,在现在社会的环境中,居民的防备心理都非常强,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强调:“我们是总院社区居委会的干部。”这才能敲开门。第二,敲门的力度不能太大,要不然显得不礼貌;又不能太小,否则,上了年纪的居民听不到,必须由小渐大才能敲开门。第三,有些门不能够敲,因为里面睡着婴儿或者是老年人在休息,怕惊扰了他们,只能在门外呼喊。谁的家门需要重敲,谁的家门需要轻敲,谁的家门屋子是闲置的不用敲,在丹姐她们心里都有一笔帐,非常的清楚。这个敲门行动的工序是敲、问、记、贴,即:敲开门、问情况、记录在册、在门前贴送告知书。

我们一家、一户、一层、一梯的紧忙活,从来没有干过这种直面群众工作的我们,身体不久就充满了酸痛感,但是我们把党的温暖、国家的政策、政府的关怀送传达到了每一户居民。看着每户居民心里充满的那种安全感、温暖感,我们心里则充满了成就感与神圣感。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些区里下来的干部对这一行动还不理解,心想现在都大数据时代了,怎么还用这么原始老套的笨办法去干群众工作?但是随着工作的展开,每一扇门、每一扇门地敲开,随着与居民的交流互动,我们对这项敲门行动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我们感受到,在大灾大难大疾大困的面前,再大的数据也不能取代面对面与人民群众的交流,这是一次特殊时期的深入群众,这是新时代的群众工作,每敲开一户的门也就敲开了群众的心扉,让他们知道党和政府就在身边,他们就在党和政府的心头。让他们知道甭管多大的灾害,有共产党员给他们挡着。这个敲门行动用了两天才基本完成,我们也更理解了社区干部的辛苦。基层的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身心构筑起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在了实处。挡在这场大灾面前的是无数的郭书记、丹姐、陈菲菲这样的共产党员。

在大灾大难面前才能够体现出哪些“自己人”与党心是相通的。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34号院住在简易筒子楼里的居民史大姐。头一次见她是在敲门行动中,当我们还没有到达34号院的时候,史大姐就已经早早在楼前等候我们了。她是这座楼的楼长,当我们到了楼下的时候,史大姐已在冰雪严寒之中等了我们近二十分钟,她对这栋楼里的居民情况非常熟悉,领着我们从阴暗的地下室开始敲门,一直敲到顶层五楼。谁家几口,谁家外出,谁家刚到,谁家闲置,她心里都有一本账,而且她对这项工作非常热情赤诚,里外忙乎着。她的热情融化了那天气中的阴冷与冰寒,我一直以为她是一名党员。在这一轮敲门行动结束后,我被分配到34号院门口站岗执勤,又遇见了史大姐。那一天下着大雪,寒风刺骨,史大姐在寒风中忙活着,一会搬凳子,一会拿来热水瓶,一会又从家中沏了一壶茶,让我们这些执勤干部喝。我不好冷落了大姐的热心,就倒了一杯茶一饮而下,这壶茶在寒风中已经冷却了,但我却感到一股暖流涌到心田,而且口中有一种浓浓的甜味回甘。我对她说:“大姐,您还在茶里边加了糖啊,谢谢了。”大姐热切地说:“对啊!对啊!我往里面放了点冰糖,让你们润润嗓子。”我一边喝着茶,一边与大姐聊起天来,我问道:“您是党员吧!”不想大姐却说到:“我不是啊,但我是党员家属,我爱人是党员,我要为党员添彩,我要为党增光。”当我对她的热诚行动表示感谢时,她说:“我算不了什么,是我们楼的党小组严组长做得好,她每天都为我们楼消毒,并且还站岗值班,十分辛苦。有这样的党员干部在前,我们还能有什么说的,跟着做就是了。”

大姐聊到兴头上,滔滔不绝:“我能吃苦,我16岁时上山下乡到了东北,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我在家里的时候身体非常弱,连头都要姐姐帮我洗,可是到了东北大冷天里劳动,三十斤的粮食我背起来就走。我16岁下乡,20多岁返京,就到了北京房修一公司工作。那时候的党组织真是照顾我啊,看我身体弱就不安排我干重活,我在房修一公司干到退休。”在她的口吻中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她颇为自豪地说:“我们公司是为中南海里中央领导修房子的,见过许多大领导呢。”对于生活的艰苦史大姐有一种淡然的心态,她说:“这筒子楼我一住就是几十年,从结婚那会子就有信儿说改善条件拆迁,可是一转眼孩子都四十多岁了,我们还在这里住,房子让给孩子了,现在已经有了第三代,我与老伴儿只好在楼前的仓库里居住。”

这就是我们的群众。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却是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共渡时艰。对于过去的艰苦岁月不是埋怨抱怨,而是把苦难中的美好永记于心。相对于那些所谓的顶层贵族与精神公知,恐怕这些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基层群众才是高贵的。虽然天寒地冻,冰雪交加,我们站在34号楼前心中却充满了暖意。

昨天,她领着我们去“敲门”;今天,我在这里为她们“看门”!我们共产党的使命不就是要把这些基层贫苦的大姐们组织起来,以集体的力量去温暖她们,振奋她们,共同抗击病毒的侵袭,共同奋斗美好岁月吗!这些普通贫苦百姓对党的向心力才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与根基所在啊!

在这次敲门行动中,我们敲了700多户门,这些门给留我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门有非常高级的,也有非常简陋的,有电子门锁,也有普通的铁栅栏门,有的甚至只有木门而没安防盗门。有老旧的,也有最新颖的,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横梁吊锁,也有当下最新式的指纹开关。在平房区与筒子楼里,有的门根本就不安防盗门,只是一扇普通的木门。从各式各样的门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通过敲起这形形色色,富富穷穷的门,我感觉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高、富、冷”与“贫、老、热”——越高级的门,越富裕的人家往往对我们的调查态度越是高冷,而越是那些寒门中和上了年纪的居民,对我们的行动越是热情。特别是那些住在简陋筒子楼里的老住户,不但开门相迎,而且还出来配合工作,对我们说:“你们别费劲每户都敲了,这一层的住户我都了解,谁在家,谁出门,谁回娘家过年,谁出门在外,哪户有武汉人员我们都清楚。你们需要了解什么情况只管说。”

这些情景让我们感触颇深,今年是毛主席寻乌调查活动九十周年,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也是在深入调查中国社会底层情况的时候敲开了每一扇贫寒之门,才让人民群众敞开心扉,迎纳了中国共产党,把共产党当做亲人放在了心中。

我想起了著名画家于成松同志为纪念毛主席寻乌调查而创作的一幅中国画,叫做《敲醒中国》,他就是以毛主席在农村调查中挨家挨户敲门这个行动的画面,表现了寻乌调查的伟大历史意义。对于这幅杰作的构思,于成松同志说到:“我把画面用真实和意境交织。毛泽东敞开胸襟,举起差不多与自己等高的左手,用中指和食指敲门,用谐音寓意‘宗旨突出’‘十指连心’。旁边的斗笠和手提的马灯,则是向观众说明:茫茫雨夜,毛泽东带去的是一盏指路明灯,是星星之火。

毛泽东光着赤脚是农民本色,踏在石地,接地气,既能高瞻远瞩,又深入社会底层。这里不仅暗喻‘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谚语组成毛泽东战略思想活的灵魂,也展现了毛泽东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不久前,为纪念古田会议九十周年,由著名导演陈力同志拍摄的影片《古田军号》中有这么一组镜头让人感触非常深,闽西的老百姓为了抢救自己的子弟兵伤员,他们把自己家门的每一扇门板都拆了下来做成担架,以至于在天寒地冻之中,老乡们坐在没有门板的家门后面冻的瑟瑟发抖,但他们的心扉永远向着共产党人敞开。当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非常感动,命令闽西的工农政府人员赶快想办法给老乡家装上门板,这个镜头让人久久回味。而这部电影以它史诗般的历史意义,敲开了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扉,让我们牢牢把党的历史,党的风格,党的作风永久记在心中。陈力导演在谈到为什么创作这部电影时说:“我们要用这种历史与艺术敲开青年一代人的心扉。”

整整九十年后,在中国又遭受大灾大难的时候,我们也要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当下,我们就要去敲开了群众的心扉,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窝里、心房中。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