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知识问答(301-350)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5   
分享到 :

301.1942年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确定的华中敌后抗战的方针是什么?

答: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在江苏省阜宁县单家港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刘少奇、陈毅代表华中局作了形势、任务和军事工作的报告。会议确定以“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完全巩固各根据地,加强与聚集力量,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反攻敌人,争取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方针。会议还总结了以往反“扫荡”、反“清乡”斗争的经验教训,研讨了对敌斗争的任务和战略战术。这对粉碎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坚持华中敌后抗战阵地,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02.截至1942年4月,日军已占领哪些国家和地区?

答:1942年4月,日军已占领菲律宾、泰国、马来亚、缅甸等美、英属地和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以及英占中国香港地区,并把进攻矛头指向印度和澳大利亚。

303.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英勇牺牲的级别最高将领是谁?

答:左权。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驻辽县的八路军总部遭到敌人合围的紧急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指挥部队突围,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304.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如果把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统计在内,1941年12月,中国共抗击日军35个师团,计138万人,占日本陆军总人数的65%。到1943年12月,由于南洋各国抗日战争的发展,日本在南洋的兵力由1941年12月的10个师团增加到23个师团。但中国仍抗击着日军39个师团,约128万人,占日军师团总数的55%。中国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策应,敌后战场给正面战场以极大的支持配合,对中国抗战的胜利和战后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05.1942年初,中国政府组成什么部队进入缅甸支援盟军?

答:1942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司令部”,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入缅甸配合英军同日作战,为保卫滇缅公路和支援盟军,在异国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战斗,取得了仁安羌大捷等作战的重大胜利。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邦打击侵略者,自甲午战争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306.光荣殉国的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是谁?

答:戴安澜。戴安澜奉命率部在缅甸东瓜与敌血战10余天,歼敌5000余人。在与敌遭遇战中亲赴第一线指挥,戴安澜不幸身负重伤,于1942年5月26日光荣殉国。国内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也高度赞扬了其英雄气概和壮烈业绩。美国总统授予其军团功勋章。中国军队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作战,抑制了日军的进攻,坚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新中国成立后,戴安澜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307.哪次作战是中国远征军以少胜多、解救英军的著名作战?

答:仁安羌之战。此战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7000余人,受到盟国的赞誉。

308.1942年起,侵华日军在华北大规模推行什么运动,以利其对当地的殖民统治?

答:日本侵略者吸取过去的教训,把单纯的军事占领扩大为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全面的殖民统治。在华北、华中等地大规模地推行以“总力战”方针为指导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

309.为方便侵略,日本侵略者对华北敌后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答:日本侵略者把华北敌后区域划分为“治安区”(即沦陷区)、“准治安区”(即游击区)和“未治安区”(即抗日根据地)。并对三种地区分别采取不同的侵略手段。对沦陷区,普遍加强汉奸伪组织的力量,强化基层的保甲制度,扩大警察特务组织,对一切抗日活动严加镇压;大肆掠夺、控制和禁运经济物资,加紧对中国人民的征敛搜刮;广泛进行思想文化上的麻醉欺骗,等等。对游击区,主要采取“蚕食”手段,通过大量修筑公路网、碉堡群、封锁沟墙,隔断游击区和根据地的联系,随着军事推进,逐步扶持日伪组织,将在沦陷区的一套做法逐步在这些地区推行。对抗日根据地,则以军事“扫荡”为主,实行毁灭性的打击政策。

310.日军在华北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时实行什么政策?

答: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疯狂地抢夺人民群众的粮食、牲畜,烧毁房屋,制造无人区,使根据地人畜不留,庐舍为墟。

311.日本反战组织何时在延安成立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

答:1942年8月,日本反战组织在延安召开华北日本人反战团体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选举杉本一夫为会长,规定反战同盟的中心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为迫使日军撤出中国而斗争。

312.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什么条约?

答: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美、英、苏等国对中国抗战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视。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同时表示,愿意废除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及其他有关特权。随后,中美、中英分别举行关于废旧约订新约的谈判。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新约(即《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署。美国、英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废除,是中国人民长期进行民族解放运动及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一个重大胜利,也是抗战时期中外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313.中共中央南方局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

答: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193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周恩来为书记,博古、凯丰、吴克坚、叶剑英、董必武为常委。南方局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派驻重庆,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党的工作的机构,直接领导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党组织。为巩固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南方局进行国共谈判,争取国民党上层进步人士;团结和争取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民族工商业界人士、华侨、宗教界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加强抗日民主宣传,支持进步文化事业。

314.中共在沦陷区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开展抗日宣传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对敌斗争方式;沦陷区的党组织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举行武装暴动,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是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对敌斗争的最高形式;党在沦陷区建立隐蔽战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

315.中共中央何时正式宣布确立与英美等国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政策?

答:1941年12月10日。

316.中国战场最为艰难困苦和实现战略转折的时期是何时?

答:1941年至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法西斯由猖獗走向失败,反法西斯战争由相持转入反攻的时期,也是世界中国战场最为艰难困苦和实现战略转折的时期。

317.法西斯侵略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940年9月27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规定缔约一国“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该条约使德、日、意三国轴心关系进一步发展为三国军事同盟,标志着法西斯侵略集团最终形成。

318.《日苏中立条约》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1941年4月13日,日本和苏联两国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基本内容是:“第一条,缔约双方保证维持他们之间和平和友好关系,并相互尊重缔约另一方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第二条,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将保持中立。”同时,“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地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这一条约的签订,对苏联在面对德国战争威胁时巩固其东部安全、避免两线作战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使日本的侵华和南进作战免除了后顾之忧。这个条约互相保证日苏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使中华民族的权益再一次遭受践踏。

319.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942年元旦,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规定:加盟诸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同时,也使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主要成员,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

320.太平洋战争后,日军侵华作战重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1941年至1943年,侵华日军只对正面战场进行了若干次战役进攻,将主要力量用于巩固占领区的治安作战,重点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相结合的“总力战”,实行更加野蛮残酷的“扫荡”、“清乡”、“蚕食”、封锁和“治安强化运动”,以及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

321.太平洋战争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方针是什么?

答: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指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无疑对于我国抗战是有利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方针应当仍旧是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将来的反攻”。号召艰苦抗战的敌后军民“咬紧牙关,渡过今后两年最困难的斗争,同时准备一切条件……迎接全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与新的伟大时期的到来”。

322.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在华重点“整肃”的地区是哪里?

答:华北。华北是中国敌后抗战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日军重点“整肃”的地区。

323.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斗争的中心内容和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是什么?

答:反“扫荡”作战。

324.1942年春,为粉碎日军“扫荡”,打破其“蚕食”、“治安强化”,华北敌后抗日军民实行的是什么斗争方针?

答:“敌进我进”。

325.在反“扫荡”、反“清剿”作战中,河北省清苑县冉庄村民兵依靠什么战术,两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

答:地道战。

326.在反“扫荡”中,哪位英雄创造了以地雷战与麻雀战相结合的战法?

答:在1943年反“扫荡”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民兵大显地雷战的神威,爆破英雄李勇率领的爆破组在春季反“扫荡”中以冷枪射击和地雷阵相结合的战法,在秋季反“扫荡”中又创造了以地雷战与麻雀战相结合的战法。

327.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把中国何地作为支援其太平洋战争的支点,加紧了“蚕食”和“扫荡”?

答:海南岛。

32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是哪一年?

答:1943年。1943年春季以后,苏联和英国、美国等同盟国在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相继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阿莱曼战役、瓜达尔卡纳尔群岛战役的重大胜利,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有利于同盟国的根本性转折。

329.国民政府军政部从何时停发八路军的薪饷、弹药、被服等经费物资?

答:从1940年11月起,国民政府军政部停发八路军的薪饷、弹药、被服等物资,并以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330.1941年至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什么困难?

答: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军事进攻的重点逐渐转向占领区,并在长期争夺、逐步巩固的目标下,于1941年起把单纯的军事进攻扩大为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全面的“总力战”。对抗日根据地,以军事“扫荡”、“清剿”为主,实行毁灭性的“三光”政策,大肆摧残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随着日军对正面战场压力的逐渐减轻,在对日作战方面日趋消极,而反共活动却日趋活跃,以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这一时期,各地也连续发生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冬开始出现困难局面,1941年至1942年华北根据地物质困难达到极其严重的地步。华中抗日根据地1943年仍处于严重困难之中。频繁不断的战斗使部队损失严重,到1942年,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减为40万余人。一些抗日民主政权被摧毁,抗日根据地面积缩小,总人口由1亿减至5000万以下。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极端困难。

331.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为克服严重困难、渡过难关,形成哪十大政策?

答: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党内指示,对“十大政策”作了完整阐述:“我党在各根据地所实行的各项政策中,举其现时最切要的,共有十项。这十项政策就是:第一,对敌斗争;第二,精兵简政;第三,统一领导;第四,拥政爱民;第五,发展生产;第六,整顿三风;第七,审查干部;第八,时事教育;第九,三三制;第十,减租减息。”

33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处理农村土地问题、广泛发动和团结农村各阶级积极参加抗日战争,采取了什么基本政策?

答:减租减息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团结了各阶层人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削弱了封建剥削,改善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生活,激发了广大群众抗战和生产的积极性。

333.1942年初,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在土地问题上作出了什么决定?答:中共中央于1942年1月28日作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2月6日又发出《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这两个文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减租减息政策及执行办法作了明确规定。主要内容是:(一)减租减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二)现阶段土地政策是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因此实行减租减息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三)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对于富农则削弱其封建部分,鼓励其资本主义部分的发展。

334.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长期独立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一环是什么?

答:加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335.1941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掀起了什么运动?

答:大生产运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作战逐步转

向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响应号召,掀起了大规模的“大生产运动”。

336.通过人人动手,把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的是哪支部队?

答:八路军三五九旅。1941年3月,中共中央令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赴荒无人烟但土质肥沃、适于开垦的南泥湾。部队在缺乏资金、工具的困难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面开挖窑洞解决住宿问题,一面勘察开荒地区,学习耕作技术,制作生产工具。从旅长王震到公勤人员、随军家属,人人动手开荒种地,使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337.1942年9月7日,毛泽东在为《解放日报》写的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中,特地表扬了哪个边区的“精兵简政”工作?

答:晋冀鲁豫边区。

338.1942年,毛泽东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方针作了系统阐述,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后来又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党内指示,并发表了《组织起来》《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等讲话。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方针作了系统的阐述。他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财政困难,只有从切切实实的有效的经济发展上才能解决。”为了保证经济建设总方针的实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针对当时各根据地所处的具体环境,制定了经济建设的具体方针。主要有:第一,在各项生产事业中,实行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畜牧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和商业全面发展的方针。第二,在公私关系和军民关系上,实行“公私兼顾”和“军民兼顾”的方针。第三,在上下关系上,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第四,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实行努力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第五,实行组织起来的方针。

339.延安整风中党的高级干部开始整风学习的标志是什么?

答: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深刻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尖锐批评了主观主义作风,从而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开始了整风学习。

340.整风运动由准备时期转入全党干部党员普遍整风时期的标志是什么?

答:1942年2月上旬,毛泽东作题为《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面阐述整风的任务和方针。全党的整风从延安开始。

341.194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为领导全党的整风学习,成立了什么机构?

答:中央总学习委员会,简称总学委,毛泽东任主任。

342.全党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采取的方针、方法步骤是什么?

答:全党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以自我教育为主,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整风的方法步骤是,认真阅读文件,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自我反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认识,总结经验,逐步取得思想认识的一致,增强党性,改进工作。

343.延安文艺座谈会是何时召开的?

答:1943年5月,在全党整风运动中,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了讲话。

34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对革命文艺阐明了什么重要观点?

答: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强调党的文艺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立场、态度问题。

345.中共中央领导层的整风运动,是从何时开始进行到深入讨论党的历史问题阶段的?

答:从1943年9月起。

346.整风运动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正式结论后,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347.延安整风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普遍的、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经过整风运动,实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全党的新的团结和统一,为党领导人民战胜严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延安整风运动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348.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指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规定:“确定中央代表机关(中央局、分局)及各级党委(区党委、地委)为各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统一各地区的党政军民工作的领导,取消过去各地党政军委员会”,“各级党委的性质与成份必须改变,各级党委不应当仅仅是领导地方工作的党委,而应当是该地区的党政军民的统一的领导机关”,要求全党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强调加强各抗日根据地领导的统一是为了更顺利地进行抗日战争,一切服从战争是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

349.1943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43年3月16日和20日,为加强中央的一元化领导,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中央书记处,根据中央政治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中央书记处讨论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刘少奇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并任军委副主席。同时,设立中央宣传委员会,由毛泽东、王稼祥、博古、凯丰组成,毛泽东兼书记;设立中央组织委员会,由刘少奇、王稼祥、康生、陈云、洛甫、邓发、杨尚昆、任弼时组成,刘少奇兼书记;上述委员会作为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助理机关。为统一对各地区的领导,会议决定华北党政军民工作统由王稼祥负责管理,华中党政军民工作统由刘少奇负责管理,陕甘宁晋西北党政军民工作统由任弼时负责管理,大后方工作归陈云负责管理,敌占区工作归杨尚昆负责管理。

350.八路军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中条山作战,采取了什么方针?答:为配合中条山作战,毛泽东数次向八路军总部指示:“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在敌后猛击敌人,与正面友军配合作战,决不计较国民党的反共仇恨。”八路军各部对友军进行了积极的配合,太岳部队应卫立煌之约进入中条山及汾南三角区,担任同蒲、白晋路南段交通破袭任务,从侧面牵制了日军。八路军还对平津、平汉及正太等铁路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袭击,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掩护了国民党军队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