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民族复兴的勤俭基石

作者:岳雪侠    发布时间:2020-08-26   
分享到 :

“以小见大”“管中规豹”常用来比喻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全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批示强调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突出了勤俭节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彰显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而他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科学阐释。内涵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正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与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相对应的是奢侈浪费,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奢侈成风、浪费严重,就会将社会和民众的注意力转移到盲目攀比、跟风逐利的邪路上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的精神状态也是如此。贪图享乐只会使人消极沉沦、怠惰不前。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坚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从更深意义上讲就是在守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道德底线。作为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也是在向世界宣誓和平崛起的复兴理念,彰显伟大民族精神。

勤俭节约将提升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维度,传递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人民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在包含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与精神素养的提升,而这与勤俭节约意识的养成密不可分。

近代以来,历经艰险和屈辱的国人在捱过了食不果腹的艰苦岁月,生活不断富裕起来后,难免产生宽慰或显摆的心理。这既彰显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同时也反映出部分群众心理的不成熟。有关方面估算,我国每年因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的餐桌浪费食物,就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这个数字真是触目惊心。真正幸福的生活不应该建立在挥霍浪费的基础上,我们应倍加珍惜“粒粒皆辛苦”的仓廪之食,不断厚植美好生活的逻辑维度。因此,厉行节约既是我们传递民族复兴中国智慧的关键一环,也是我们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多维理念的题中之义。

勤俭节约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成败,奠基中国战略。“高筑墙,广积粮。”不论是保证战争的胜利还是保持政治的稳定,“广积丰良”都是十分重要的。粮食安全始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大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频频作出指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粮食安全的冲击,恰恰验证了我国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争取主动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

日前,5家联合国机构联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食物不足人口继续增加。在过去5年中,长期营养不良人口增加了数千万。新冠肺炎疫情又加剧了全球粮食系统的脆弱性和供给不足。我们要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将勤俭节约上升到事关民族复兴大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粮食生产与节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败坏和糟蹋。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牢记“两个务必”,切实增强勤俭节约意识,牢固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减少迎来送往,静心专注服务中心工作。通过自己的示范带头作用,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让节俭之风成为家庭、朋友圈的持续“时尚”,为奠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战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三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