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过程与阶段划分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个概念一直在不同场合、不同角度、不同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
要把握好“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关系,既要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抗战,又要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各派抗日力量和军队的奋起抵抗,包括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各种抗日斗争,其中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抗击。在中国大陆,传统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时期划分,是将十年内战与八年抗日战争分成两个历史阶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史学界出现了抗日战争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十四年抗战”的意见。简而言之,“八年抗战”指的是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则是更加强调中国人民抗战的整体性,是对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东北义勇军抗战、淞沪抗战、热河长城抗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战、东北抗日联军抗战、热河抗日救国军抗战、绥远抗战等一系列大规模抗日斗争的肯定和尊重,是为了突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曾在公开场合有过重要论述。1995年9月3日,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日本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以1937年7月7日炮轰宛平县城和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企图在整个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全面侵华战争。”[1]时隔十年之后,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以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2]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以上论述,是对“八年抗战”或“十四年抗战”界定的清晰表述,充分体现了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由此可见,“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的提法始终并行不悖,可以继续在不同场合、不同角度、不同语境下使用。
参考文献
[1]《共和国六十年珍贵档案》(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1495页。
[2]《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版,第330页。
[3]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内部资料),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1月编印,第125页。
新华社2017年7月7日电,题为《党史专家:“8年抗战”和“14年抗战”两个提法并行不悖》
执笔人 曹子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处长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