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扶贫路 情满太行山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定点帮扶唐县脱贫攻坚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3   
分享到 :

十七年倾力扶贫,十七年情满太行。

自2003年定点帮扶唐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着眼于“精”,发力于“准”,咬定目标、坚持不懈,不断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拓展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织就了一幅脱贫攻坚的七彩画卷。

红色:撬动党史支点,增强红色资源贡献力

唐县是一片被红色精神滋养的革命热土,是白求恩和柯棣华大夫战斗、牺牲的地方,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我们一定要发挥中研院的优势,擦亮红色底色,让党史元素在脱贫攻坚中熠熠生辉。”挂职副县长郝云昌的建议得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党史部门的大力支持。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保存完好,但展陈内容单一,红色教育作用发挥不明显。了解这一情况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投入30万元用于旧址展陈的提升完善。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展柜、沙盘、展品、图片等展陈设施全面升级。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我们共产党人的‘家谱’就是党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穆兆勇讲党课时说。2019年初冬的唐县大礼堂座无虚席,全县科级以上干部400余人认真聆听了穆兆勇所作的“学党史、悟初心、强党性”辅导报告。

每有新的党建书籍出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都会第一时间送到唐县。唐县政府办公楼一层,拥有4000余册党建党史书籍的图书阅览室,正式接待读者已有一年多时间。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走进图书阅览室,全面系统地学习党史知识,自觉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金色:网络扶贫闯新途,金融活水润企业

“你就是那个直播带货的副县长吧!”郝云昌如今已成为唐县“网红”,然而最初接到直播带货任务的他却一点也不轻松。

为使直播不出纰漏,郝云昌一家一家跑企业,一款一款产品细了解,努力做到烂熟于心,才有了他在直播时的旁征博引、妙语频出:“枣想核你在一起,吃了枣仁派就会有真爱”“听着周杰伦的歌,喝着蒲公英茶,让您与蒲公英都有个美好的约定”。

2019至2020年间,郝云昌多次利用淘宝直播、快手等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多次到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新发地批发市场等地组织举办唐县消费扶贫展销会,全力推动唐县农副产品顺利打入北京乃至全国市场。

2019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投入9.9万元建设电商扶贫培训教室,配置计算机、投影仪、空调和桌椅等设备设施,还开办电商夜校,已累计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40人次。2020年9月村里成立唐县大史电商服务部,并注册“大史家佐”等5个商标品牌,涵盖包括古建砖瓦、中华寿桃、千层底老布鞋在内的61款商品,同时还开设线上直播平台,为全村产品进行直播带货。

绿色:绿水青山爱护好,产业扶贫可持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农村,改厕和垃圾处理是关乎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的两件大事,也是移风易俗、改变陋习的两件难事。

去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为村里购置自装卸垃圾车、抽粪车和分类垃圾桶,彻底解决污水随地倒、遍地流等问题。同时,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保洁员工资、垃圾车和抽粪车日常消耗以及全年的垃圾清运费用。

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支持下,村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田间道路、泄洪道实施硬化,河沟桥得到加宽加固,残垣断壁进行治理修缮,引水上山工程解决了山地灌溉难题,新建的水塔为学校师生提供了用水便利。“过去村里雨天一腿泥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唐县是养殖业大县,史家佐村也有一批养殖户。2020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投入7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集中管理、科学操作、规范运行的养殖场。养殖场建成后将作为史家佐村的集体资产租赁给村内养殖户集中圈养猪、牛、驴等,彻底改变过去小乱散的散养格局,改变脏乱差的养殖环境。

蓝色:教育培训强头脑,人才战略促发展

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积极协调下,2019年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为史家佐小学捐赠价值5万元的小学生读物2000余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较低的问题。2020年联系智鼎公益基金会为史家佐小学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校服和学习用品;协调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为史家佐小学12名贫困小学生每年每人资助1000元;联系北京朝阳区建设学习型城区研究会为史家佐小学捐赠一批价值2万余元的打印机、音响、扩音器、书架、办公桌椅、摄像机等教育设备;协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学校捐赠200个“科学盒子”。

如今,史家佐小学教育环境明显改善,学生总体学习成绩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先后投入15万元用于帮扶慰问村内老党员、老教师和困难群众,特别是2019年投入5.3万元分三个档次对村内30名大学生进行资助。

如今,村里涌现出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其中一部分人选择回到家乡、回报社会,挑起“金扁担”,释放光和热,为村里发展带来新活力、新气象。

褐色:古香古色来做媒,文化扶贫育新风

唐县有着璀璨的历史文化,这里是唐尧合和文化的发源地,仁义厚道之风的传承地。2020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投入20万元支持齐家佐乡19个贫困村建设文明积分超市,帮助该乡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文明积分超市就是通过环境治理、移风易俗、孝老敬老、诚实守信、依法信访、邻里和睦相处等方式获取积分,以积分换取日常生活用品。

新修《唐县园子村志》记载了园子村自建村以来各个方面的历史,它填补了园子村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字记载方面的空白,使村民对村史村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作为《唐县园子村志》的主编,周书羽在田间地头行走,手绘地图,深入农家听老人讲故事,曾经难听懂的方言也慢慢能听明白了。如今,村里家家户户一本村志,村里的老人们还会凑在一起研究阅读。

自2019年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投入30万元支持唐县编辑出版《奋进的五年——唐县脱贫攻坚纪实》一书,全面总结脱贫攻坚的经验教训,全景记录脱贫攻坚的艰辛与收获。

灰色:青砖灰瓦入非遗,乡村名片增靓色

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唐县扶贫团队谋划的一件大事。

古建砖瓦制作技艺是史家佐村流传百年的传统技艺,因为生产的砖瓦质地精良、雕艺出色而被推荐成为皇宫建筑御用砖窑。然因传统烧制方式本身的弊端,村里大部分砖瓦厂如今已被迫关停。为恢复这项产业,传承工匠精神,郝云昌和团队中担任史家佐村第一书记的刘中文多次向专业人士咨询意见,考察学习,并积极联系县里各部门就恢复砖瓦生产寻求可行性方案,最终找到解决之道。

2019年底,史家佐村的古建砖瓦烧制、雕刻技术成功申请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6月又顺利获批保定市保护性生产示范基地,为史家佐村再添靓色。

如今,古建砖瓦这门传统技艺渐渐恢复活力,产业每年可给村民带来稳定可观的收入。“一想到我们的砖能卖到全国和世界各地,我这两只手就充满了干劲!”杜红兴作为史家佐村古建砖瓦第五代传承人,一提到老本行就活力十足。

在唐县沿着公路前进,突然眼前出现与北方建筑风格不同的青砖白墙,便是到了史家佐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这是史家佐村民现在经常说的话。

白色:医疗服务下基层,抗疫真情暖民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精准扶贫识别贫困人口过程中,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唐县扶贫团队发现,这里绝大多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为“因病”。“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无数个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019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在健康扶贫方面再加力,投入8万元,为史家佐村卫生室购置了生化分析仪、心电图仪等医疗设备,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实现常规检查,同时在卫生室安装空调,购置打印机、电脑等设备,全面改善卫生室的医疗条件。

“没有这个政策我根本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现在有的病在村里就能解决,心眼儿里真觉着高兴。”刘大妈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疾病,如今看慢性病、测血糖、抽血化验在村卫生室便可实现。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时间向唐县发出慰问信,并拨付30万元专项抗疫资金。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联系购买口罩1000个,自发捐款1000元,协助组建志愿者队伍支援史家佐村的抗疫工作。

“那一年的那一天,来到这唐县。满眼的绿色田野,初来乍到的夏天……”歌词来自《史家佐的康庄大道》。2020年3月,驻村第一书记刘中文推出原创网络歌曲《史家佐的康庄大道》。歌曲唱出了扶贫人的心声,道出了扶贫工作的酸甜苦辣,已在多个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上热播,引起广大扶贫干部的共鸣。

2016年以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先后选派刘宏宇、郝云昌两名处级干部到唐县挂职担任副县长,选派刘建军、李旭、刘中文三名科级干部到齐家佐乡史家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还有周书羽、孙海峰、王亚莉、翟雅楠、邢广益、李煜敏、周妮等一批年轻同志。

他们说:“我们有幸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就要不负韶华,用心扶贫、用情克难、用力干事。”他们用真情推动脱贫攻坚,用汗水书写无悔人生;他们在基层锻炼成长,在扶贫路上绽放青春。

(来源:《保定日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