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开放决策始末

作者:李晓倩    发布时间:2021-01-22   
分享到 :

4月18日,上海浦东新区迎来开发开放3 0周年纪念日。而立之年的浦东完成了由一片阡陌农田到一座现代化新城的华丽蜕变,创造了“浦东奇迹”。这里有中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个自贸区……30年前,这片荒凉的农田是如何一步步被党中央纳入国家战略的?浦东开发开放从酝酿到决策凝结了大量艰辛和努力。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党中央的最初谋虑

1 9 7 8年1 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次年开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这些特区乘着改革的春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曾经的繁华大都市上海却陷入了困境。如何让这颗东方明珠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重现光彩?党中央既关切担忧又寄予厚望,从8 0年代初起就陆续提出上海要充分发挥口岸和中心城市作用。1984年9月,中央委派由国家计委牵头的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调研组到上海进行调研。三个月后,调研组联合上海市政府向国务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交《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正式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重点是向杭州湾和长江口南北两翼展开,创造条件开发浦东,筹划新市区的建设。”次年2月,国务院在批转该提纲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的发展要走改造、振兴的新路子,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多功能的作用,使上海成为全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此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上海发展和浦东开发决策影响很大。那就是1986年10月,上海市于1 9 8 4年2月上报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复,这是第一个经中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不仅要求“把上海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还特别强调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隧道等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文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使浦东地区成为现代化新区”。这样,在思考如何振兴上海的过程中,浦东开发逐渐浮出水面。

在中央建议下,由中外双方专家组成的开发浦东联合咨询研究小组于1987年7月成立,历时一年多完成了《浦东开发开放预可行性报告》及6 0多万字的专题报告。1988年5月,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召开,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在开幕式上指出,一定要把开发浦东,建设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新市区这件事情办好。这一年的9月30日,江泽民、朱镕基、汪道涵专门向中央汇报浦东开发准备情况,得到中央原则同意和一系列具体指示。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成立了开发浦东领导小组。1989年10月,《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编制完成。朱镕基在研究浦东开发专题会上明确提出:“浦东是将来上海的窗口、上海的希望。”到80年代末,开发浦东的决策已经水到渠成。但在这个阶段,中央的考虑是将开发浦东作为振兴上海的引擎,还没有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从地方战略到国家战略:邓小平的思考

1 9 9 0年春节,上海下起了并不常见的大雪,邓小平在这里度过春节。这年的春节似乎格外沉重与不安:就在上一年,中国发生了政治风波,西方社会纷纷对华制裁;国际局势也出现大动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雪崩式剧变。中国该向何处去?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坚定又毅然:“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他迫不及待地要告诉世界,中国的社会主义旗帜不会倒下,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滞。

在邓小平心里,上海正是一张在这个关键时刻要打出去的王牌。他对朱镕基等上海市的领导说:请上海的同志思考一下,能采取什么大的动作,在国际上树立我们更加改革开放的旗帜。后来,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那么,如何才能把上海“搞起来”呢?邓小平坚定地将目光投向了浦东。

在邓小平眼里,浦东开发“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更是面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他心潮澎湃地描绘浦东的蓝图:“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从此,黄浦江东岸这块曾经沉寂落后的土地,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了。

浦东开发比深圳等几个经济特区的开发晚了整整十年。邓小平不止一次遗憾地提到,上海浦东开发搞晚了。他曾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但他又坚定地相信,上海的条件好,浦东的起点高,只要思想解放一点,步子迈快一点,完全可以做到后来居上。

浦东开发迫在眉睫、只争朝夕。抱着这样的信念,邓小平“催促”中央负责同志推动浦东开发决策。1990年2月,他同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谈话时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几件事,我还要说一下,其中之一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又专门对李鹏叮嘱道:“你是总理,浦东开发这件事,你要管。”在邓小平的积极倡议下,浦东开发开放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

浦东历史翻开崭新一页

邓小平提出开发浦东的倡议后,党中央十分重视,提高了浦东开发的“优先级”和战略高度。从倡议提起到党中央正式宣布开发浦东的决定,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1990年2月26日,中央收到上海市上报的《关于开发浦东的请示》。3月底至4月初,中央委托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带领国务院特区办、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经贸部、商业部等部门负责人来到上海,对开发开放浦东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形成《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4月10日,李鹏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听取姚依林关于浦东开发的专题报告。4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原则通过国务院提交的浦东开发开放方案。

4月18日,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5周年大会上,李鹏总理代表中央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他说:“这是我们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开发浦东、开放浦东,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从此,浦东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90年6月2日,在宣布浦东开发开放的决定后不到两个月,中央正式批准上海市《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请示》,强调,开发和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一定要切实办好。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对浦东开发开放作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部署,即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从此,浦东开发开放的步伐加快,上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

(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研究一处)

(来源:《旗帜》202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