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淬炼成钢

作者:杨勤良    发布时间:2021-02-10   
分享到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想起了一位基层的共产党员。前不久,我在南昌市新建区核军工铀矿老工人安置区见到了他,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人叫陈兴树,是我退役回乡当工人时的第一任班长,我在他手下开了两年矿车。那会儿,陈兴树带领的翻斗车二班完成任务最出色,执行命令最坚决。这一切源于军人出身的他以及他班里众多退役士兵。

陈兴树,湖南长沙县人。1958年3月入伍,在广东省军区汽车四团一连任汽车驾驶员,第二年入党、当班长,服役六年开了六年车。1963年10月,他退伍分配到原第二机械工业部某矿开车,任翻斗车二班班长。1965年5月调本部另一矿山开车,在这家铀矿一直干到退休。

陈兴树调到第二家铀矿后,起初开了几年平板生活车,其余时间开翻斗车拉矿石、基建石料等生产物资。他在开平板车时有两件事至今还被人们传颂:

1968年11月间,陈兴树在修理车厢板时,不慎被木头砸伤脚趾。当时鲜血直流,脚部肿得像馒头,痛得他三天三夜没有睡着觉。当时她爱人正有孕在身,医生叫他休息两个月。可是,他想到的是工作正等他去干。仅仅休息一周,他就忍着疼痛拖着鞋、拐着脚坚持上班了。1969年元旦过后,矿里要到南昌拉一批蔬菜回来。但是,公路上有一座桥坏了,汽车不通。想到矿里职工家属吃不上菜,他心里不好受。于是,他主动请求去完成任务。他克服重重困难,从位于深山密林的铜鼓绕道驶往南昌,绕过了几十个悬崖峭壁,其中有多处是落石高发区,他精力集中,谨慎驾驶。特别是重车返回更难走,他又是想办法克服困难。连续行驶了二十多个小时,行驶了七百多公里,终于胜利完成了任务。

其实,我很早就认识陈班长。就在他调到这家铀矿的两个月后,我父亲带着全家人也从湘南调来这里工作。我们就是坐着他开的汽车从德安转运站出发,一路翻山越岭、过轮渡走险道,用了十个小时,费了好大劲,来到位于湘鄂赣三省交汇处的深山老林里,从那时起陈兴树与我一家人成为了好朋友。

我在陈兴树身边工作,耳闻目染,受他影响很多,对他了解也就越深。我走进了劳模班长的内心世界,那里面是纯洁、晶莹、透亮,充满着真善美。

有一天晚上,车间彭书记来家里通知我第二天一早坐矿办的车去县城参加地方上组织为期一个月的人口普查前期试点培训班。正好我去图书馆看书去了,夜深人静时,我回到家得知这新任务,立即跑到陈班长家,将我驾驶的车辆钥匙交给了他,并向他做了汇报。陈班长很满意,夸赞我,不愧为当过兵的人,组织性纪律性强,军人就要有这个样子。

有一年,陈兴树回乡探亲,临走时,他向调度室提出让我顶他的班开他的车。他驾驶的车辆,是有名的红旗车,性能好、零部件保养到位,全车里里外外都擦拭得干干净净,靓丽极了。那时候主要的运输任务是跑短途给新建的水冶厂尾矿坝运石头,走的都是乡村小道,我也像他一样,每天收车前把车辆擦洗干净,停到指定车位,还不放心,还要检查,确认没有问题才去浴室洗澡下班。

每周六晚上,全矿汽车驾驶员安全学习会是雷打不动的,坚持了二十年。我深切感受到这种学习形式既及时又很有实用。有一次,到开会时间了,主持会议的安全员迟迟没来,大伙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人想走,陈班长劝说大家再等等,没有接到取消学习会的通知,不要离开,或许组织者有啥突发事件要处理。

大伙耐心等了一会儿,约莫半个小时过去了,陈班长就让我来念报纸,学习一些时事新闻。一篇新闻稿刚读完。安全员与几个司机满脸通红酒气熏天地走进了会场。大伙都看着陈班长,他面色很难看,板着脸。

安全员开始念上级的文件,由于酒喝高了,吐字不清,舌头发硬,没法念下去。陈班长站起来开口道:“你是安全员,不知道安全学习重要吗,还去喝酒了,而且喝醉了,你这样对吗?”陈班长一番有力的批评,像是一付解酒良方,安全员猛然醒悟,赶紧承认了错误。那会儿陈班长像黑脸包公,他赢得了工友们的尊敬。

陈兴树坚持原则,铁面无私是出了名的。一些熟人曾多次请求他带运私人物资,都被他拒绝了。无情未必真豪杰,当别人有困难时,他就主动出手相助。有一次在下班的路上,他发现一位中年人背着一个危急病人,他立即停车问明情况后把病人送到修水县人民医院,接诊的医生说再晚来两个小时病人就没命了。

1982年,陈兴树在运送水冶车间改造工程中以每天拉运12车,超额50%的实际行动,带领全班完成任务。1984年3月,他在抢运垒坝矿石任务中,创造月运输量497车的最高记录。在榜样的作用下,全班每月完成的砂石量超过计划两倍。

陈兴树在执行运输任务中,常常碰到有货却找不到搬运工,怎么办呢?他就既当驾驶员又当搬运工,抢重活干,争着挑重担。有一次去县城拉黄豆,他一个人就装了二十八包黄豆,每包一百八十斤。

1984年下半年,组织上派陈兴树参加修水县板山电视差转台的施工运输,该处地形险要,条件艰苦,板山广播电视差转台是江西几个高山骨干台之一。他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既当驾驶员又当搬运工,受到地方上干部职工高度赞誉。

后来陈兴树因为工作需要调到另一个车间,我也先后两次三年时间去省城南昌学习和读书,我俩见面的机会很少。再次重逢是在矿第三次党代会上,我与他相邻而坐,他得知我担任了车间负责人,拍着我的肩膀,勉励我好好干,并露出会心的笑容。

从六十年代起,陈兴树就是五好职工、先进生产者。三次获得九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核工业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省省级有突出贡献工人”称号,

八十年代中期,在北京劳模表彰大会上,核工业部蒋心雄部长紧握住陈兴树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赞誉道:“你是全国铀矿战线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几十年如一日,了不起啊!”

陈兴树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他所做之事,都是平常事。人人能做,个个可为。可是,他一辈子如此,乐此不疲。他在寂寞中勇于坚守,平淡中孕育出伟大的奉献精神。

(杨勤良,1977年1月入伍,服役于原福州军区炮兵部队,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系列丛书写作,发表作品两百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解放军报第七届长征文艺奖;获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志愿文学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