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林青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毕节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27   
分享到 :

4月20日,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毕节市委共同主办的“赓续烈士精神血脉,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纪念林青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贵州省毕节市举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及贵州省直部门、毕节市、七星关区有关同志,林青烈士亲属代表,毕节青少年学生代表等参加座谈会。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杜丹主持座谈会,副主任覃爱华、余福仁及各处室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林青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他是贵州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为贵州工委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林青,原名李远方,又名李旭如。1911年4月20日生于贵州省毕节县(今七星关区)。1926年他到重庆谋生,加入了一个进步话剧团,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林青辗转到上海,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满腔热忱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并于此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林青积极参加党领导的上海工人总罢工被英租界巡捕房以共产党嫌疑之罪关进了英帝国主义的监狱。1933年初冬出狱后,由上海回到贵州毕节家乡,组织创办了“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1月,林青等组建了中共毕节支部并任书记。6月,林青等人在贵阳成立了以林青等党员为核心的9人组成的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亦称“九人工委”),发展了一批党员,相继建立了党组织。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林青同志主动到遵义向中央汇报贵州地下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中央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省工委书记,同时兼任遵义县委书记。贵州省工委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批准建立的唯一的省级党组织。省工委成立后,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军事小组开展兵运工作,组织游击武装,积极配合红军转战,获取相关情报,护送潘汉年去上海。1935年7月,因叛徒出卖,林青被捕。他在狱中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在有机会越狱的情况下,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于1935年9月11日在贵阳英勇就义。临刑前,林青唱起《国际歌》,高呼“打倒出卖民族国家的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林青同志以24岁的青春年华践行了他“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豪迈誓言。

座谈会上,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毕节市委相关领导及林青烈士亲属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党史专家分别发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回顾了林青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重温了林青同志赤胆忠诚的光辉一生,总结了林青同志的伟大革命精神,号召大家持续学习先烈精神,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奋力开创贵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杜丹同志在主持座谈会时强调,纪念林青同志,最重要是坚守和传承,尤其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之时,赓续党的红色血脉,要领会革命精神、保护革命遗址、继承先烈遗志,在统筹好“三遗”的实践中办实事、开新局。要继承林青等先烈身上彰显的精神遗产,增强理想信念;要保护好红色遗址,释放革命遗址遗迹的重要价值;要坚守革命遗志,接过先烈的接力棒,走好新的长征路,让锦绣中华山川更美,让黔贵大地气象万千。

余福仁同志在发言中回顾了林青烈士的革命历程,努力学习他坚定理想、坚守信念的崇高精神,学习他敢于担当、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于党的坚强党性,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宣传教育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