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传略》:厚重、生动的党史教科书

作者:廖心文    发布时间:2021-06-09   
分享到 :

在全党开展学习党史教育活动、喜迎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恩来传略》一书,书中的很多情节让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可亲、可敬、充满了微笑和温暖的脸庞。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参与过半个多世纪党的历史上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立的光辉业绩、阐发的重要思想、展现的精神风范,与党的历史密切相关,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党的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周恩来的历史地位决定了他本人就是一本厚重的党史教科书,值得去翻阅、去钻研,值得汲取至今可以激励人们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周恩来传略》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本内容丰富且通俗易读的书籍,每篇独立成篇,却有着内在的联系。作者选取了传主一生中重要的节点,以讲故事的笔法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其中很多内容鲜为人知。

人们知道周恩来一生中遇到过许多险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第一次遇险是在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当年,他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率军校学员参加了反对英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队伍走到沙基时,遭到武装镇压。在周恩来身旁并行前进的两个人不幸中弹而亡,鲜血溅撒到周恩来身上。邓颖超说:“这是周恩来第一次遇到的险情。”

难以想象,在受到“左”的错误思想干扰的年代,周恩来为了纠正文艺界的偏差,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他曾在处理完手头繁杂的事务后,深夜亲临首都剧场观剧,并与演职人员探讨剧中的问题。当时,在“大跃进”的氛围下,为了赶任务,影响了剧的质量。周恩来在谈话中不是批评,而是以饱含着歉意的口吻跟大家说:“大跃进是好事,但因‘多、快’而影响到‘好、省’,就没有全面地对待这一方针。经济问题如此,文艺界的问题也是如此。”“当然,这个责任还在我们身上。”这则简短的小故事并非杜撰,而是来自一篇当年的档案记载。从这一细节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作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在那个年代的辩证思维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还可以看到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折射出为什么周恩来去世多年人们依然怀念他的原因。

《周恩来传略》中有一章的题目是《干一杯酒》,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6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周恩来是解决全国粮食问题的总指挥。这一年,他就粮食问题作过40多次讲话,着力解决国家对粮食的需求量同各粮食调出省区调出量之间的逆差问题,以确保京、津、沪、辽等城市和重灾省区人口口粮的最低需求。这年9月17日,周恩来在江西庐山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后到南昌视察。18日晚,周恩来等领导同江西省委领导杨尚奎、刘俊秀等共进便餐,席间,周恩来谈锋甚健,愈谈兴味愈浓。他风趣地对江西省委班子说:“你们不是有个《江西是个好地方》的歌子吗?这个歌儿不错,江西确实是个好地方,三面环山,还有鄱阳湖,既是鱼米之乡,又是革命老根据地。这些年,你们工作抓得不错!粮食也比较多嘛!”省委负责农业生产的刘俊秀站起来说:“南昌是总理领导八一起义的英雄城,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总理离开南昌34年了,今天来到南昌视察工作,我们心里格外高兴,为总理的健康敬一杯酒!”周恩来乐呵呵地说:“江西对国家的贡献是大的,特别是这几年困难时期,又多支援了国家粮食,应该受到人民的表扬。”随后,他诙谐并加重语气说:“俊秀同志,你要敬我一杯可以,但有个条件!”刘俊秀略为一惊地问:“有什么条件?”周恩来轻快地回答道:“干一杯酒,要增加外调粮食1亿斤!我们干3杯,增加3亿斤好不好?”刘俊秀说:“总理啊,国务院给我们的外调粮食任务12亿斤,我们保证一粒不少,坚决完成,再增加3亿斤就是15亿斤了,怕有些困难啊!”陪同周总理的谭震林、罗瑞卿给刘俊秀鼓劲说:“老刘啊!总理多年没有来南昌了,看到你们江西形势比较好,心里很高兴,你既然敬总理的酒,敬3杯,3亿斤就3亿斤嘛!”由于事前对江西本年度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等情况已有清楚的了解,周恩来又十分恳切地说:“我有调查,江西老表口粮水平比较高,还有储备粮,比严重缺粮的晋、冀、鲁、豫好多了。增加3亿斤虽有困难,但还是可以增加的!”

周恩来一番恳切的言词,打动了刘俊秀的心,他想到周总理是我国6亿多人民的当家人,如果现在国家没有面临这么大的困难,周总理是决不会开口向江西要粮食的。于是刘俊秀说:“总理的心情我们理解,国家有困难我们应该大力支援,3亿斤就3亿斤!”周恩来高兴地举起酒杯,同杨尚奎、刘俊秀等连干了3杯。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带着江西为国家增加3亿斤外调粮的喜讯飞回北京。由于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同舟共济,我们的国家终于在1962年渡过难关,农业生产形势开始好转。

这则故事让我们看到周恩来总理高超的工作技巧和令人倾倒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党的优秀人物特别是领袖的生平、思想和精神风范是学习党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的事迹是生动而厚重的教科书,是我们的精神楷模和前进的无穷动力!

《周恩来传略》还有一个特点是:作者均来自党的文献和党的领袖人物研究权威部门的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他们比其他研究者接触到更多的关于党史和党的领袖人物的第一手档案资料,通过研读这些档案,可以写出一些人们不了解的真实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周恩来身上学到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提升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等。同时,作者还采访到大批知情人,包括周恩来最亲近的邓颖超及其他亲属,同周恩来一起经历过历史上重要事件的杨尚昆、薄一波等,多年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的宋平、童小鹏、罗青长、熊向晖、杨德中等,还有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马列、钱嘉东、赵炜、高振普、纪东等。他们的讲述,是对档案资料的重要补充,是连接一些历史档案缺失的重要链条。由于《周恩来传略》作者具备这样的写作优势,因此,这部书稿的史料更具有权威性,内容真实可靠。

四川人民出版社曾经出版过许多优质的红色书籍,在社会上发挥了重要的资政育人的作用。这次,出版社在众多的书稿中选择出版《周恩来传略》配合全国党史学习教育,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新阅读》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