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域下的邓小平“北方谈话”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作为20世纪为中华民族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伟人之一,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道路。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在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回国后,在北方地区进行了为期8天的视察。从辽宁到黑龙江、吉林,再到辽宁、河北、天津,邓小平走一路讲一路,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邓小平“北方谈话”。邓小平“北方谈话”,正是邓小平引领开辟中国道路的破题开篇之论。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重温邓小平“北方谈话”,在倍感亲切的同时,更引发我们对邓小平“北方谈话”历史地位、深厚内涵、意蕴价值、时代意义的深入思考,从中获得对坚定不移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深刻启迪。
一、“我是到处点火”——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之先声,引领中国发现、抓住和用好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这样一个全局性问题的首倡者,邓小平“北方谈话”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1978年9月17日,在沈阳军区机关及军区师以上干部会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形象地称自己的谈话为“点火”。他说:“我是到处点火,在这里点了一把火,在广州点了一把火,在成都也点了一把火。”“在这里点了一把火”,就是指1978年9月这次北方之行发表“北方谈话”。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在同金日成会谈时回忆他的“北方谈话”说:“我在东北三省到处说,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因此,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还以愉快的心情表示:“从以后的实践看,这条路线是对的。”“北方谈话”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之先声,积极寻求当代中国发展的契机和基点,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历史命运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引领我国抓住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赢得了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书写了贡献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中国故事。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定恢复党的思想路线之基调,引领全党重新举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引领全党在教条主义长期横行的思想荒漠中重新举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旗。东北地区是在全国较早开展真理标准讨论的地区。时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先后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文章,率先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坚持真理标准和坚持“两个凡是”之间,正进行着尖锐、激烈的斗争。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北方谈话”。“北方谈话”消除了人们对真理标准讨论的疑虑,对推动辽宁、吉林、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和全国的真理标准讨论、解放人们的思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78年 9月20日,邓小平对中共天津市委负责人说:“我走了几个地方,一再讲就是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要从实际出发。”“过去不能碰‘禁区’,谁独立思考就好像是同毛主席对着干。实际上毛主席是真正讲实事求是的。”“北方谈话”定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之基调,在历史转折前夜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的许多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思路、新原则、新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才能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体制问题不解决不行”——开中国体制改革之先河,引领和开启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新的伟大征程
邓小平“北方谈话”指出,“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总的说来,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在解决关键问题中有步骤地将改革不断推向前进,这是邓小平设计和领导中国改革的一大鲜明特色。正是按照这样的改革思路,邓小平在“北方谈话”后相继提出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倡导兴办经济特区等一系列改革“大政策”“北方谈话”开中国体制改革之先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对中国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勃勃生机,使世界上两条道路、两个主义、两种制度的较量发生了愈加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重温邓小平“北方谈话”,有利于我们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坚定不移把改革大业继续推向前进。
四、“关起门来不行”——奏中国对外开放之序曲,引领中国坚定地打开国门和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在1978年之前,我国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对到国外去、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这类事是无人问津的。针对这种实际,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知道还有罪嘛,崇洋媚外嘛!”“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北方谈话”奏中国对外开放之序曲,以开放的全球视野,冲破“左”的桎梏和羁绊,引领中国打开国门,迈出对外开放的坚实步伐,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重温邓小平“北方谈话”,有利于我国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政治格局重塑和地缘战略重整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动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五、“必须发展生产力”——揭社会主义本质论之关键,引领中华民族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概括,是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明确作出的,而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命题的揭示和开创性论述,则要追溯到邓小平“北方谈话”。邓小平“北方谈话”指出,“现在在世界上我们算贫困的国家,就是在第三世界,我们也属于比较不发达的那部分。”“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这是最大的政治,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北方谈话”虽然没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这一关键问题做出直接回答,但是,大体上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表达出来了。以此为开端,邓小平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郑重地要求全党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先后提出并阐发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新思想。长期以来,社会主义被认为只能实行计划经济。邓小平没有被这一“紧箍咒”所束缚,一直在不停地思考这个问题。在邓小平发表“北方谈话”一年零两个月后,即1979年11月16日会见吉布尼等美国学者时,邓小平鲜明地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北方谈话”揭社会主义本质论之关键,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上,使解放生产力进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版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能量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被再度激活。
邓小平“北方谈话”同“南方谈话”一样,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道路的开创与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其历史地位、丰厚内涵、意蕴价值、时代意义一直处于被忽视和低估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层次的加深,我们愈加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在40多年前发表的“北方谈话”,涵盖广泛,寓意深刻,启人心智,涤人心泉,具有很强的科学预见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新时代视域下加深认识和努力实践邓小平“北方谈话”,对今天把握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展示中国道路的巨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使中国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道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主任)
(来源:《世纪桥》2021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