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论断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高长武    发布时间:2021-08-19   
分享到 :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近些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问题,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一问题的三个重大论断。

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段论述清晰地指出了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三个维度。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一方面,反对割断历史、虚无历史,坚持正视历史、尊重历史,承认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现实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坚持一分为二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既认识到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认识到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现实意义,又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到了后来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束缚。对于近代中国而言,仅仅依靠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力量已经解决不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问题,而是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恰逢其时、势所必然。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对其中的思想精华、优秀成分,结合时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阐发;坚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同我们正在从事的实践相结合,同我们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联系,做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真正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政育人的作用;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弘扬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融通的

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这一论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为此后提出二者相结合的论断埋下了伏笔。

那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在何处?这是一个开放的尚需继续深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这里试作一些概括。比如,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思想,消灭私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张与废私立公、贫富有度、与天下同利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以民为本、以政裕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与克己奉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与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行义以正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与以道制欲、不为物使、俭约自守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万物自生、不信鬼神、重视人事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知行合一、以行为本、履践致远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福祸所依、阴阳共生、物极必反的思想,等等,都体现着二者的融通之处。

恰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融通的,加之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就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种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可能。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新论断新要求,既是对我们党百年来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又对新征程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勇于进行理论创造和文化创造提出了新要求。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和坚持的一条成功经验。自诞生起,我们党就自觉肩负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责任。从特定意义上说,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的过程。

一方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养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党就明确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化”的命题。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我们党根据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对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地对待、批判地继承,充分挖掘其在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思想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益养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比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列宁的哲学思想同中华传统文化中朴素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实践论》《矛盾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修身思想,分别形成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性修养的名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论断,以及《礼记·礼运》中关于“小康”社会的描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同中华传统美德,把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同德法共治、以德化人的传统治理理念相结合,分别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基础上,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和谐共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外交理念的养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我们党立足中华文化立场,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与时俱进地提出发展先进文化的纲领、目标、政策,从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现代化,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经过百年奋斗,带领中国人民不仅不断续写着中华文化新辉煌,而且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通过创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是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今天,我国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同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变革和动荡期,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在大变局的演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一方面勇于进行理论创造,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思想指南;另一方面,勇于进行文化创造,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无论是理论创造还是文化创造,目标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统筹“两个大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力量,也为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三个重大论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角度,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问题的认识,揭示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视角,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从而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和基本遵循。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1年8月17日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