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龙华英烈画传面世:讲述11位中央委员、中央监委委员的壮丽人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31   
分享到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回望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艰苦卓绝的开拓斗争、舍生取义的无畏牺牲,从中汲取继续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龙华烈士纪念馆编写,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龙华英烈画传》系列丛书,值此建党百年之际,致敬为真理上下求索、为信仰奋斗牺牲的革命先驱者们。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是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时期著名英烈人物最为集中的纪念地,安葬着1700多名革命先烈。丛书首批选取11位英烈,按照其生平脉络,选取若干重要历史事件,配以反映历史背景、切合主题内容、延伸相关阅读的丰富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叙写龙华英烈们在风雨如晦中筚路蓝缕的艰难寻路、为中国革命披肝沥胆的无畏与牺牲,彰显早期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初心。

PREFACE

1929年8月30日,上海龙华,彭湃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英勇就义,烈士喷涌而出的鲜血,染红了龙华阴霾的天空。

至暗的午夜,黎明还很远,但英雄如炬的目光穿透黑暗迎向曙光。

精彩抢先看之一

彭湃|惊起骇浪,

“去冲刷黑暗社会的污泥浊水”


彭湃(1896—1929),广东海丰人。1922年6月创建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7月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党的五大当选中央委员,参与领导南昌起义。1927年11月建立中国第一个工农兵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党的六大当选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11月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929年1月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常委。8月2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30日牺牲于上海龙华,年仅33岁。

怀鸿鹄志消苍生苦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广东省海丰县,位于我国的南海之滨,北依崇山峻岭,南临万顷大海。1896年10月22日,彭湃诞生在海丰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彭家拥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在当地成为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彭湃曾这样自述:“我的家庭在海丰县可以算做个大地主,每年收入千余石租,共计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少不上三十口,平均每一人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

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烈士故居

8岁的彭湃在林祖祠小学遇到当时的进步人士林晋亭老师,在他的讲述和教导下,彭湃对文天祥的以身殉国、林则徐的为国销烟都崇敬不已。那时的彭湃,就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957年,海丰人民为了纪念彭湃烈士,将海丰中学改名为彭湃中学,建校于五坡岭

少年已知家国忧。彭湃的少年时代,正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不断蚕食、瓜分中国的时代,满目疮痍的故土上,百姓颠沛流离、熬煎于水火之中。而故乡海丰因山多田少、土地贫瘠,面对帝国主义的掠夺和连年的军阀混战,农民“终日在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幼年在祖父的行铺玩耍,彭湃见到乞讨的人就吵着要大人分东西给乞丐;11岁时看到佃农交租的苦情,当场喊出“不要交租”的惊人之语。正因为有这样的情怀积淀,青年彭湃才在言志诗中发出了“愿消天下苍生苦”的宏愿,坚定地为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枕戈待旦遍寻真理

终得“赤心报国”的明灯

1917年6月,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振兴民族的赤胆忠心,彭湃登上了出国的海轮。赴日留学期间,他改名彭湃,“以激励自己像浩瀚的大海那样汹涌澎湃,去冲刷黑暗社会的污泥浊水”。

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存的彭湃照片

因天资聪颖、努力好学,彭湃于翌年9月考入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日本早稻田大学是西方政治经济学说传入日本的窗口和集散地,彭湃在这里涉猎了各种政治学说,包括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对比思考选择,寻找救亡图存之良方。彭湃曾对同学说:“我选定此类专业,为的将来研究我国的政治经济,与同道者一起,竭尽全力,秉志改革,方不负远涉重洋,到此求学之初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日本政府则在5月7日中国国耻日这天庆祝,而当天以“罢学归国”表达愤怒的中国学生被抓捕并迫害。志士的鲜血,刻骨的国耻,使彭湃悲愤交加,回到寓所他立即咬破手指,在一幅白绢上写下“毋忘国耻”四个鲜红的血字,寄给故乡海丰的学生联合总会,以激励青年们爱国求荣的壮志。

1920年,彭湃和李春涛等同学在日本发起组织了“赤心社”,图为赤心社成员合影

此时的中国,是在黑暗中挣扎、国将不国的中国。为了寻找照亮中国的那盏明灯,他在日本遍读经典,比照思考。最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他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希望和可行性,他开始如饥似渴地系统钻研马克思主义。1920年他在日本组织发起“赤心社”,提出“以《共产党宣言》为母本,以苏俄革命为先声,赤心报国,匹夫有责”,主张“要解放全人类”。

开蒙启智点亮星火

“漫天撒下自由种”

1921年5月,彭湃回国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此时的他早已是海丰进步青年们熟悉和崇敬的对象。彭湃立刻将他们团结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并组织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社”。社员们走进工厂、商号宣讲世界工运的发展形势,到集市上向农民讲解生活与地租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第一次撒播进海丰工农群众的心田。

彭湃借教育局长之职传播马列

10月1日,彭湃就任海丰教育局长。他在办公室大客厅的墙壁上,挂了一幅他亲手画的一米多高的马克思画像,而他居所的墙上也贴了一副醒目的对联:“漫天撒下自由种,伫看将来爆发时”。

彭湃决心以教育为阵地,培育革命的种子。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革新教学内容,发展乡村教育,创办女子学校,提倡体育运动等等。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兼任海丰中学等中小学校的美术课,教学生画马克思、列宁的像和攻打冬宫的图画,培养学生的革命思想,让80%都写不出自己名字的农民们知道教育为何物。

得趣书室

而他的“得趣”书室也经常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前来谈心,彭湃都热情欢迎、赤诚相见,让学生们叫自己“湃哥”,最好是叫“同志”,还专门把“同志”这个新鲜的名词解释给大家听。

1922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彭湃组织全县各校学生举行纪念游行,师生们敲锣打鼓,高呼“劳工神圣”的口号,从海丰的大街小巷里穿过。声势之浩大,震动海丰。很快彭湃被撤去教育局长的职务,“县中所有思想教新的校长教员们纷纷的下台了”,他“从教育入手去实现社会的革命”之梦想破灭了,彭湃发现身后可依赖的力量中竟没有一个工农。

建农会得千人同心

“采取一种主义去帮助农民”

早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彭湃就开始认识到唯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同时他认为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占80%之多,社会革命要发动和依靠农民。

从事农运时的彭湃

他毅然谢绝了当官的锦绣前程,背叛了家族的期望,在1922年6月,义无反顾、孑身一人走进乡村,走到苦难深重的农民中去。彭湃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十二分坚决的,遂把这个形单影只的我,送到农村去作单独的奋斗。”

彭湃开始革命宣传的地方

他想方设法退去富家子弟和知识分子的高贵深奥作派,摘下白通帽,带上尖顶竹笠,脱下鞋子,光着脚板,带着农民最爱的旱烟筒,踩着乡间里泥泞不平的小路,走到农民中间去,与农民打成一片。田埂间终日的风吹日晒,将那个风度翩翩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位瘦削、精干的农民青年。彭湃还将文雅的语言和书面术语翻译成俗话,在行人歇脚的大榕树下,有时先表演魔术,有时用留声机播放唱片,有时教牧童唱民歌,吸引了很多来往农民,然后再将革命道理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告诉农民。

六人农会铜像

在走进乡间宣传革命一个月之后,终于有5个人愿意与彭湃并肩作战,“六人农会”成立了,这也是中共农会的雏形。彭湃对此兴奋不已,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成功快到了!”在彭湃和农会的努力下,来听宣讲的农民越来越多,彭湃用深入浅出、句句在理的分析,不厌其烦地开导教育还在徘徊观望的农民:“我们加入农会,即是联合的过河,手握手的进行,如一个跌下河去,就手握手地接起来,所以农会是互助扶助,亲如兄弟的机关。”1922年10月,赤山约农会成立,这是一个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团结、教育和组织农民的新型农民组织。

弃富庶身家如蔽履

“站在大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彭湃的战友李劳工曾忆述他第一次见彭湃,问:“你们办这个农会是不是本着马克思主义?”彭湃表示他信仰马克思主义,同时强调:“要之,我们不是叫农民来曲就主义,我们是釆取一种主义去帮助农民。”

彭湃在开展农运的时候,办了一间农民医药房,凡是农会会员就诊免费,凭会员证买药仅收一半药费

彭湃越深入农民,他与他的地主家庭之间的沟壑就越深,他的大哥因此向他提出分家。彭湃则将自己分家所得的田契,亲自送给佃户,佃户们不敢要,彭湃便把他们召集到距自家大宅百米开外的广场上,当众烧毁了田契,并告诉他们:“耕者有其田才公平,从此一升一谷不必担还给我。”台下成百上千的农民沸腾了,心中燃起了革命的烈焰,还有对眼前这位与自己富庶出身相向而驰的彭湃的信任。彭湃还地给农民,让耕者有其田,却将自己变成一个无产者,决绝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村变革结合的伟大实践。

(摘编自《彭湃画传》,赵菲著)

精彩抢先看之二

杨殷|用生命捍卫信仰的侠骨少年

杨殷(1892—1929),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党的早期军事工作的重要领导者和情报保卫工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党的六大后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常委,中央军事部部长。1929年1月起,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主任兼中共江苏省委军事部长。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出卖被捕,30日牺牲于龙华,年仅37岁。

「一」翠亨村里走出的侠骨少年

1892年仲夏,杨殷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富裕家庭,虽出身富贵,但杨殷却没有一般富家子弟的纨绔之气,而是拥有一颗侠义心肠。

民国年间编修的翠亨《杨氏家谱》中关于杨殷及其妻子、儿女的记载

他的侠义之心,一方面,来自他从小的习武生涯。1899年,7岁的杨殷被送入私塾念书,同时,开始跟随拳师学习武术。为了习武,杨殷先后被送到相邻的山门村等地拜师学艺。据说,杨殷在广州念书时,还曾在“宝芝林”学过拳法。自小开始的习武生涯让杨殷学到了习武之人匡扶正义、不恃强凌弱的侠士风骨。另一方面,与他生活的翠亨村有关。杨殷所在的翠亨村,虽然村民人数不多,但近代以来人才辈出,如“翠亨四杰”,指的就是孙中山(杨殷邻居)、陆皓东(杨殷邻居)、杨鹤龄(杨殷堂叔)、杨心如(杨殷堂兄),四人年龄相差不大,感情深厚,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后,他们多方奔走,积极协助,1895年,陆皓东因起义事泄被捕,壮烈牺牲,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国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陆皓东的事迹在翠亨村中广为流传,杨殷更是自小就从堂叔和堂兄那里知道了孙中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和陆皓东为革命而献身的故事。

上排(自左至右):孙中山 陆皓东

下排(自左至右):杨鹤龄 杨心如

自小习武,杨殷对习武之人的匡扶正义、锄强扶弱之心深有体会!国家多难,左邻右舍和家中至亲抛头颅、洒热血,均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忙!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杨殷,促使他一步一步成长为济天下的侠骨少年。

「二」大元帅府的“师爷”

受堂叔和堂兄影响,杨殷一直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崇拜不已,他在香港和广州读书期间,经常帮助堂叔杨鹤龄传递情报,在堂叔和堂兄推荐下,杨殷与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也多有接触,他协助孙眉运送武器、联络革命党人,深得孙眉信任。1911年,19岁的杨殷经孙眉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实现了其追随孙中山革命的愿望。由此,杨殷离开学校,投身革命运动。

杨殷与同学合影(右一为杨殷)

他在粤、港、澳等地参加同盟会南方支部的工作,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倾尽全力。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他积极投身于反袁斗争中。1914年,杨殷在上海刺杀袁世凯心腹、“宋教仁遇刺案”的帮凶郑汝成,将郑炸伤,给革命党人出了一口恶气,杨殷由此在革命党人中名声大噪。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并被选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孙中山深知杨殷的人品和才能,他任命杨殷为大元帅府参军处副官兼其侍卫副官。接受任务后,杨殷尽心尽力保护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安全,在参军处,杨殷还多次直接向孙中山献计献策,建议发展革命军队、加强警卫力量,他的意见得到孙中山的认可和赞许。由于他足智多谋,革命党人和市民群众都尊称他为大元帅府的“师爷”。

1921年2月18日,杨殷参与了孙中山与翠亨同乡在广州大元帅府举行的恳亲活动,并合影留念(后排左二为杨殷)

然而,随着护法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孙中山的北伐计划成为泡影,西南军阀排斥孙中山,分裂护法军政府,逼迫孙中山离职。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乘船离开广州,护法战争宣告失败。在护送孙中山离粤赴沪后,杨殷也离开了参军处。此后,杨殷虽然不在孙中山身边工作,但二人一直保持联系。

「三」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到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看到孙中山一次次功败垂成、壮志难酬,杨殷也陷入了迷茫,同时,国民党内的派系争斗、贪污腐败也更让他心生凉意。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何在?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工作之余,杨殷时刻关注着国内外动态。俄国十月革命后,更多的中国人开始谈论社会主义,在广东出现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报刊,杨殷逐渐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这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正在陷入绝境,中国也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有希望!

杨殷

正当杨殷在苦苦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组织时,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已将他纳入考察范围。广东支部的党员杨章甫、梁复燃皆为杨殷好友,只是迫于复杂的斗争形势而不得不隐瞒身份。在得知中央要求各地积极发展党员后,二人不约而同推荐了杨殷。经过严格的考察,广东党支部对杨殷的革命经历、政治觉悟、综合能力都有了深入了解,支部负责人谭平山表示,杨殷有一定的革命觉悟,可以吸收入党!1922年秋,由杨章甫、梁复燃作为入党介绍人,谭平山为监督人,杨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年底,杨殷被派往苏俄参观学习。

省港大罢工的工人纠察队在珠江上巡逻

1923年年初,杨殷从莫斯科回国后,根据党组织安排回到广州从事工人运动,他在石井兵工厂跟工人一起劳动,组织了第一个“工人十人团”,培养了一批工人骨干。在1925年爆发的“省港大罢工”中,杨殷既要负责解决工人往来的交通和经费问题,还要负责大罢工期间的保卫工作,防止有人趁机闹事嫁祸工人。此外,他还注意倾听工人心声,建议罢工委员会及时改变斗争策略,只抵制英帝国主义的货物,让其他各国的船只正常开进黄埔港,策略的改变,有效地瓦解了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为罢工减轻了外部压力。虽然因为斗争需要,他没有担任这次罢工的公开领导职务,但是党中央对他的贡献做出了充分的肯定,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广东省港大罢工的领导者”。

(摘编自《杨殷画传》,左大鹏 柏婷著)

(来源: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