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

作者:樊得智    发布时间:2021-11-24   
分享到 :

[摘 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多种政治力量进行了艰难探索,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国家衰败和民族屈辱的命运决定了救国救民必须形成一个具有强大领导能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有了真正的主心骨。

[关 键 词]民族救亡;政治力量;艰难探索

[中图分类号] K251 [文献类型] A [文章编号] 2095―7270(2021)06―0109―06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1840年以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等,都是对中国人民的血腥屠杀、对中国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的疯狂洗劫,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强盗式勒索。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即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毛泽东基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基本特点的科学分析,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由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所决定,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同时也激起中国社会原有的和新生的多种政治力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奋起反抗,进行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都为改变国家命运进行了艰难探索。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有了真正的主心骨。

一、震撼清王朝的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是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形势下爆发的。引起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是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和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太平天国政权坚持了14年之久,先后控制或征战过18个省份。它在继承旧的农民战争传统和开创新的斗争目标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顶峰,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

为了寻找起义的思想武器和组织形式,探索除旧布新的方案和蓝图,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太平天国的主力军是广大贫苦农民,但是洪秀全等领导人的思想认识、斗争方法却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农民起义领袖。在他们看来,“反清复明”的口号和天地会之类的组织形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应借助西方宗教中至高无上的“上帝”挑战封建皇帝的权威。还要借助基督教义“天下一家”“天国”等说教来鼓舞千百万受压迫的劳苦民众为之奋斗献身。实践证明,太平天国披上新的宗教外衣,对组织发动群众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说,在向近代化社会过渡的进程中,农民阶级先进分子的思想水平,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太平天国起义坚决打击地主阶级政权,提出新的土地纲领,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根基——地主土地占有制度。这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进步。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是解决土地问题。太平天国革命对外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予以坚决抗击,把中国近代人民革命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太平天国运动已由反封建的农民起义,变为代表全民族利益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太平天国起义在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最具特色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反映了这种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质是农民阶级追求的平均主义,基本上没有跳出封建时代小生产者的视野。这种严重空想的社会纲领,在封建社会还不失为具有积极意义的进步主张,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促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瓦解的时代,就不再有现实意义和可行价值。《资政新篇》虽然带有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色彩,但没有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使得他们的努力最后只能流于形式。另外,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本来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而发动的,但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农民领袖却逐渐被封建皇权思想所腐蚀,农民政权也逐步向封建政权蜕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人竞相追求权力地位和奢华生活,最终导致失败。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由于缺乏远大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他们不能恰当地处理内部矛盾,因而最终走向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农民阶级发动的最后一场大规模起义。但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找到一条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新国家的道路。然而,太平天国起义在摧毁旧制度方面,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太平天国坚决打击外国侵略者,也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树立了光辉榜样。

二、顽强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起义30多年后,中国大地上又爆发了另一场震惊中外的农民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以中国古代神道为信仰,组织习拳练武,提倡强身保家,以武装对抗为主要手段的反洋教运动。“灭洋”即反对帝国主义,始终是他们高举的斗争旗帜。在甲午战争之后的紧要关头,中国千百万农民以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原始的组织形式,肩负起拯救国家危亡的使命。义和团与帝国主义侵略军进行的殊死战斗,反映了中华民族为维护民族独立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但死心塌地投靠帝国主义的慈禧太后下令李鸿章进行血腥镇压,使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

经过义和团运动,人们开始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必须同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结合起来。尽管斗争最后失败,却促使中国人民对反帝与反封建斗争关系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另外,在义和团运动中,手持大刀长矛的乡村农民,与当时世界上武器设备先进、手持洋枪洋炮的八国联军进行殊死搏斗,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们从义和团运动中得到启示,反抗外来侵略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力量源泉。他们可歌可泣的斗争,证明了中国农民中蕴藏的巨大革命潜力以及他们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主力军作用。

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是震撼近代中国大地的两次伟大农民运动。两者之间虽然组织形式和主要斗争目标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在斗争中都显示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前赴后继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虽然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最终都走向了失败,但又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农民阶级进入近代社会后的弱点。对帝国主义,太平天国领导人看不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把他们当做“洋兄弟”,希望帝国主义保持中立,因此一度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欺骗。义和团虽然反帝很坚决,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从而扩大了打击面。对封建主义,太平天国领导人确实不曾向清王朝妥协,但他们却在封建主义思想的侵蚀下,建立起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不自觉地向新的封建王朝蜕变。义和团虽然打乱了清政府的统治秩序,但他们对清政府是帝国主义走狗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严重削弱了战斗力。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先后失败说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农民阶级虽然给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他们并不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始终提不出有效解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理论和策略,不能承担起领导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重任。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

中日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大量侵入,中国自然经济加快解体,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由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民间设厂,封建官僚近代工业的垄断和限制有所松弛。于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初步发展时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地主、商人、官僚加上新出现的买办,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投身近代工业发展而来的。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生俱来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依赖的一面。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并享有政治特权。中国封建主义一向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压迫和束缚。中日甲午战争前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形成,无论上层还是中下层,当时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但是,他们毕竟代表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农民阶级不能提出改造社会的蓝图、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护封建统治失败、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举起了“救亡图存”的旗帜,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改良与革命的尝试。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出于自身的要求,迫切希望实现政治革新,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另一方面迫于客观形势,试图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但由于自身力量弱小,便寄希望于一部分从封建士大夫中分化出来的知识分子来代言。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就是这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鉴于几十年前还处于被动挨打地位的日本,经过变法维新、学习西方迅速崛起的前例,主张效仿日本走维新的道路。于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在中国迅速兴起。康有为等人明确提出实行变法,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系统移植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是: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实行变法的主要途径是:争取光绪皇帝及帝党官员的支持,靠君主命令自上而下地推行新政。1898年6月,赞同维新派部分主张的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随后提出各项维新政令。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出逃国外,谭嗣同等被杀,变法维新运动如昙花一现, 仅兴103天即告失败。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却有重要意义。它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进行的首次爱国救亡运动和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这种在不根本改变封建体制的条件下,试图通过政治改革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资本主义道路的努力,反映了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中国而进行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为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它从反面说明了一个真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试图以封建政权为依托进行改良而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同时也促使其后的有识之士开始觉醒,放弃改良主张而走上革命道路。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四、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建国方案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爆发这16年,中国人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思考深度,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潮的高涨,人们开始思索一个重要问题:怎样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是改良还是革命?孙中山思想的演变代表了进步中国人的思路历程。1894年6月,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希望他“以和平的手段,渐进的方法”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但并未受到重视。李鸿章就这样给孙中山上了一课,“所有希望完全成为泡影”。急迫的民族危机使孙中山转向暴力革命的道路。

历史需要一种新的社会力量来领导革命。以前受过近代教育的爱国知识分子便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把领导革命的任务承担起来。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东京开会,倡议将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组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议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11月26日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16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即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为“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为“平均地权”,认为解决土地问题的最佳方案是“定地价”,试图以“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同盟会纲领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远远超过了此前中国近代各种革命力量提出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同改良派进行革命与改良的论战,另一方面组织反清武装起义。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不能再指望清政府进行任何改革,必须一举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实行民权立宪的新制度。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派共进会和文学社领导武昌起义,公开与清政府分庭抗礼。武昌起义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不到两个月的时间,15个省市先后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控制,成立了军政府或都督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1912年3月1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议会——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尽管有缺点,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辛亥革命既是一场胜利的革命,又是一场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使依仗君权的大小反动势力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地。清政府的倒台,也使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侵略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使任何复辟帝制的举动都以短命告终,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尽管这场革命没有摧毁封建经济基础,但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措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有了较快的发展。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层面看胜利了,但是政权被帝国主义、大地主大官僚的代理人袁世凯窃夺,归根结底又失败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其次最重要的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正如毛泽东所讲,“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毕竟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近代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救亡图存。这既是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基本任务,也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对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既没有使中国争得民族独立,也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幻梦,使各类人物试图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希望完全落空。历史经验证明,在近代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外部环境不允许。帝国主义绝不许中国通过学习西方走向独立,而使他们失去利益生存的殖民地这个生命线,所以采取各种手段破坏中国的进步和革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无力承担通过改革和革命而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比它强大得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未能成为一支左右中国政局的力量。这个不成熟的阶级,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较大的依赖性和妥协性,而与广大工农群众有隔膜和距离。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里,靠如此软弱的政治力量是难以改变社会面貌的。

总的来讲,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旗帜下所进行的种种斗争,围绕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所进行的种种探索和试验,尽管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它向人们昭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待于新兴的阶级力量的壮大,有待于寻找新的指导思想和革命道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中。陈独秀、李大钊、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朱德等,都曾是同盟会会员或革命党人;毛泽东、周恩来等较年轻的一代,也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他们的转变,深刻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这些事实又说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这是十月革命后中国人民找到的真理。

五、中国共产党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

辛亥革命之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期待着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正在这时,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从主张学习西方转向注意俄国的革命经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就在中国的思想界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也随之发展壮大。五四运动结束后不久,中国形成了一批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建立共产党的时机已完全成熟。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历史充分证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在新时代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简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来源:《中国领导科学》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