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党史观应注意把握的若干基本点

作者:郭海龙    发布时间:2021-12-01   
分享到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世界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2021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党中央立足于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做出的重大决策。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为学习党史提供了根本遵循。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国家长治久安。

一、鲜明的属性:党史姓党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党史研究“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党史姓党”是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党性原则是正确党史观的第一原则,政治性是党史研究宣传工作的根本属性,是党史的灵魂所在。政治关是党史研究宣传工作的生命线,是生存之本、立身之基,必须无时无刻不绷紧这根弦,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

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波澜壮阔历史画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赢得亿万人民的拥护,这是全国执政的历史之源;领导全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腾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以非凡政绩赢得衷心拥护。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正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通过立法民主、司法民主、执法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020年7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三名专家发布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显示,“2016年,民众对中央政府满意度是93.1%”。党的历史是促进全党思想统一、激发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宝贵财富。百年党史,无数先烈矢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建设“可爱的中国”,无数同志抛头颅、洒热血,大义凛然、肝胆照人,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党的历史是科学引领、理论武装的重要素材。要攻克新时代长征路“娄山关”“腊子口”,应坚持把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艰苦探索、不断发展进步书写清楚,做到党史姓党。

坚持“党史姓党”原则,应严把政治关。凡是涉及到对党史事件、人物的论述和评价,必须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与党中央最新会议和决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在涉及党史的新闻报道、出版发行、媒体传播过程中都应贯彻这个原则。

坚持“党史姓党”原则,应善于让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历史思维。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党史资源是百年来,党在思想、文献、智慧方面的富矿。党的历史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才能走出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未来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中国人民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历史。

坚持“党史姓党”原则,应善于把相关素材转化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教材。党史研究宣传应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严格遵循三个历史决议精神,正确认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深刻认识党在艰难曲折中的巨大历史成就和宝贵经验,进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善于把相关素材转化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权威教材。

二、辩证的思维: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这为正确看待党史人物和事件,分清主次轻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纵观党的百年历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之中。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更要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通过延安整风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版《中国共产党三十年》,对历史上“左”倾和右倾错误进行了梳理,初步树立了正确的党史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一卷、二卷)》,在中央成立党史研究、文献编纂和审定机构,坚持和发展了正确党史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为我们正确看待、学习和运用党史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在机构改革中,将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编译局职责整合,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以加强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统筹党史研究、文献编辑和著作编译资源力量,构建党的理论研究综合体系,促进党的理论研究和党的实践相结合,打造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高端平台。经过深度融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发挥了党史和文献领域“国家队”的作用。

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应以我党三个历史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应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对于夸大党的历史上挫折和错误,及别有用心地变相否定、攻击党和国家的倾向,应坚决予以反击。

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应善于从战略高度、历史深度和全局视野着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应以5000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眼光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深邃洞察,去审视党史题材的著作、文章、影音作品。应以辩证思维研究宣传党史,及时跟踪海内外中共学研究动态、聚焦名家大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对外宣介。

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方位去审视党的历史。应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科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面看待历史、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评价党史事件和人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原则,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并着眼于教育青年一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卓越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早在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学习组会议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强调用“古今中外法”研究党史。该法包涵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系统、发展地看待党史,折射出对党史研究的深邃目光和恢弘智慧。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正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光辉代表,世界社会主义“低谷且听新潮声”,展现出了韧性。展望未来,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才不会重蹈苏共否定自己历史、全盘否定党的领导人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覆辙,党史传承才会始终保持正确航向,红旗才能永远打下去,红色江山才会永不变色!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走向胜利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研判形势,带领团结全国人民赢得了革命胜利,继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在前期探索的积累和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契合世情、国情、党情,因而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这都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把握中国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应严把史实关。凡是涉党史的人物和事件,都须经权威专家详细论证,以钉钉子的精神,深入挖掘具体党史史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时间等各种要素,一一推敲、精准校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受众对相关史实产生客观公正的观感效果,再现真实的活动场景,从而以史实方面的深耕细作、精工细活,树立起良好丰碑。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应科学把握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关系,是党史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对数理工具软件(如SPSS)、数据分析模型、词云,及阶级分析法、历史比较法、内外因分析法、心理学分析等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各种研究方法,可博采众长、大胆运用,强化党史学科的科学属性,从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尤其是共产党执政规律,厚植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土壤。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应在技术上紧跟时代步伐。应积极运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主动适应5G时代的虚拟现实要求,做好党史类电子载体的技术革新、监管、舆论引导、价值传播、坚定信仰等服务和管理工作,推动新技术、新媒体时代党史研究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坚定的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东方红、太阳升”,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画卷”,我们党之所以历经沧桑而不倒、千锤百炼而更强,就是因为仰赖人民伟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事业成功与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于党史学习教育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是最重要的执政资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最深沉的情怀,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切地反映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判断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的需要是历史前进的不竭动力。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共产党当前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各族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必将绘就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壮美画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深沉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把人民群众这一最广大的受众对生活品质、对信息品质的要求放在保持党史研究宣传工作旺盛生命力的第一位,善于从百年党史中挖掘人民群众的历史伟力,推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人民群众最鲜活的实践中为这“半亩方塘”获得源远流长的“源头活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把党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用最真实的笔触描绘下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践行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命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都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展开,取得了良好效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把党得民心的案例应充分宣扬出去,激发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应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井冈山到宝塔山,从八角楼到菊香书屋,从南湖到中南海……我们党一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做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人民书写的历史应鲜活地呈现出来,应把“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通过肩挑背负、小车推送运送大量物资,为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决定性胜利提供了巨大支持”“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充分刻画出来。

五、明确的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为人们正确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启示,更好地为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服务。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必修课必须修好。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史研究宣传工作才会蒸蒸日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应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

我们的中心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所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紧紧抓牢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才能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面对世界百年为由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无比接近伟大复兴的神圣目标。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新中国70年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些奇迹正是管党治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结果。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通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我们这个“超大型”国家的动态稳定,是中国经济社会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重要秘诀。应紧紧盯住贫富差距等广大老百姓关心的焦点问题,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三次分配注重道德力量,妥善降低基尼系数,拧紧社会安全阀,完成从被动静态维稳向主动化解社会焦点矛盾、实现社会动态平衡的思路转变。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应牢固树立大历史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让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化成人类文明新形态;使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潮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使具有7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40多年里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摆脱贫困,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大历史观引领社会、诠释大局、服务中心,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是大历史观应有之义。应聚焦眼前最为紧迫、最为重大的党史人物和事件,深入挖掘其中的当代价值,从而让历史照进未来。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应认真把握“国之大者”。应坚持从大局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从战略上看问题,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出发考虑问题,学会算大账、算政治账。应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分析政治因素、政治意义、政治后果,善于识别政治陷阱、政治隐患、政治风险,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诸如雄安新区“千年大计”超越时空的价值、“一带一路”倡议等我们党的重大战略布局,书写出气势恢宏的时代华章。

六、神圣的职责: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如今,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角度,“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依然是党史研究宣传工作光荣而神圣的职责。认真总结党的历史,更好地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是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基础上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必将开辟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我们党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改革发展凝聚正能量。

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这些共同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每一段党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应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大无畏奋斗的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应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牢正确方向。应增强历史自觉,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不负韶华,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在百年风华正茂之际,为千秋伟业贡献绵薄之力。而党史教科书是党史研究宣传工作的重要工作,对全体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牢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一定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马克思主义传经布道、续写中国共产党红色家谱的作用。

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应充分发挥党史的教育和引导作用。需引导人们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促进全体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应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全体党员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

结语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果而终。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奋斗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走过一百年,回首五百年,看世界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历史交相辉映的时空场景,人们能深刻感觉到:正是由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与中华大地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从此走上了正确道路。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发挥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劲头,取得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巨变!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惊天动地。通过百年奋斗、百年探索和百年建设,只有以正确的党史观学习和研究党史,才能继往开来、无往而不胜!未来的路定会越走越宽广!

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通过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党史研究宣传工作必将在促进全国范围内党史学习教育和研究宣传等方面贡献力量,从而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党史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