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信念与誓言的历史物证

作者:李归宁  刘晓农    发布时间:2022-01-10   
分享到 :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究馆员林道喜、馆员贺静创作的《初心与誓言,贺页朵其人其事》一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是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读物。贺页朵以及他保存的入党誓词,许多人多年前就有所了解,而作者将此写成一本书,则成为研究中共早期入党誓词,激励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合格党员的历史物证。

在全国各地许多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陈中,以显目位置陈列着一份布质的极为简朴,而且有六分之一篇幅为别字的入党誓词。这是我党最早的可以见诸实物的入党誓词。这件极为珍贵、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高度赞扬的文物,其书写与保存者,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范围内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农民贺页朵。1886年出生的贺页朵,在1926年工农运动中是斗争积极分子;井冈山武装割据时期,他更是不遗余力地投身其中,随着红军三次攻打永新县城、参加永新北乡片的困敌行动,还受朱德军长之托,与一名赤卫队员抬运急需抢救的红军范连长,使其脱离生命危险。1931年1月,45岁的贺页朵在红军侦察员贺龙雪的介绍下,经永新东南特区区委批准,于家乡的榨油坊举行入党仪式。宣誓之前,贺页朵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向往和衷心热爱,在一块红布上一笔一划抄写入党誓词。誓词仅有24个字,但这位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写了6个别字。然后,又写上自己的姓名和住址。正是这些别字和毫不畏惧直写姓名地址的果敢之举,彰显出他没有掺合一丝半点杂质的忠耿以及对党的朴素阶级感情和坚定革命信念。在红军长征离开湘赣边界,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城乡的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贺页朵冒着生命危险,将这块写着誓词的红布用油纸包好,藏在自己榨油坊的屋檐下,并压上砖块。此后,贺页朵一直把誓词红布当成贵重如命,时刻惦记在心的挚爱珍物。直到1950年,他从昔日友人王美兰(王恩茂中将之父)那儿得知,中央南方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到了永新,而分团团长是湘赣苏区时期他所熟悉的谭余保主席(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贺页朵顿时萌生了将誓词红布交给国家的想法。时年64岁的贺页朵从榨油坊瓦檐下取出珍藏了20年的“宝物”,与王美兰一道来到永新县城,见到谭余保。他怀着激动心情极为郑重地把誓词红布交到谭主席手上,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初心与誓言》一书,正是以契合时代、立意准确、亮点纷呈的特征,让广大读者从这本读物中走近贺页朵,真切地感受一个质朴厚实而又无比忠诚的共产党人及其政治信念与忠实践行誓言的内心世界。

首先,读者可从作品中读到:贺页朵这个世代贫困的农民,受到什么样的环境影响,得到什么人的思想引导教育,才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敬仰与热爱,从而站到了布尔什维克的旗帜下。毫无疑问,那是思想的信念。兴起于1926年的永新工农运动,尤其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武装割据,还有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苏区火热斗争,使贺页朵和许许多多农民一样,从大量事实中看到:民族命运如此悲惨,一方面是受到帝国列强的欺凌和瓜分,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支持军阀混战,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及附庸的大资产阶级、豪绅阶级对民众的压迫剥削,致使民不聊生,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要改变这一切,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已是40岁出头的贺页朵,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种希望引燃了他的革命热情,凝聚为一种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斗争的信念力量,也促使他义无反顾地向共产党靠近。因而,这位乡农民协会副主席把自己的榨油坊作为红军联络点,成为沟通北田片与县城的情报交通站,同时负责为红色政权筹集各种生活物资,转送给红军。

融进读者的阅读,引起读者思想震撼的是这位农民党员对党的朴素阶级感情与从一而终的坚定党性。可以这么理解:在农民贺页朵看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信仰上的追求,还有对誓言的践行。所谓誓言,那是发过誓的,犹如乡下的赌过咒,一定要兑现践行的。贺页朵在榨油坊举着右手,念出庄严誓言。从这一刻起,这6句誓言就成了贺页朵时刻谨记在心的行动准则,一种鞭策自我的力量。不管接受到的任务多么艰巨,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险恶,甚至有丧命之虞,贺页朵都是以坚定的阶级立场和豁出命来的精神,勇往直前,倾尽一切努力去做。他以实际行动,以满腔热血践行和守护着早已烙印般嵌在心中的红布誓言。

整体观照与细节展示相结合,从而实现创作新意,唱响紧贴时代主题,是该书一大特点。全书的结构围绕主题——信念初心、践行誓言的基础上,铺开层面,枝叶分明娓娓叙来。从贺页朵的家族、家庭、爷孙三代,各自春秋都有展现,这是真实的写作。源于历史,源于主人公的生活,始终没有背离主题,对党的坚定信念。作品中生动的情节与文字铺垫,紧紧围绕24字的入党誓词。读过作品的人都会产生如同作者题记那样的感触:“谁曾料想,一份出自山村农民之手入党誓言,能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谁曾料想,一张颜色发黄、错别字不少的入党誓词,能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9500多万党员的使命担当。”这样的感触在读者思维中漫漶开来,能够使之形成固化为不变的理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尽管这个庞大整体中的每一个党员,都有不同的入党背景和个人际遇,都宣诵过不同历史年代的入党誓词,但始终不变有两点,一是对党的坚定信念;二是对党的忠诚守信。只要瞻仰到这份凝聚着血与火的誓词红布,就会想到中国革命艰难而辉煌的历史,想到百年来那么多为党献身捐躯,奉献终身的党员、革命先烈,由此而生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感悟,生成太多太多忠诚于党,永远紧跟党,为振兴中华而奋力作为的浓深情感。

在这本党史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细微而具体,令人感慨唏嘘的情节。让读者难忘的一点是,贺页朵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时,正是国民党军队对湘赣苏区发起第二次“围剿”,白色恐怖遍及城乡时期,把自己的名字、住址写在入党誓词上,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一旦暴露,就会被反动地主武装或敌军抓住,不仅会被杀头,还会累及全家人性命。可贺页朵毫不畏惧,勇敢果断地这样做了!这充分印证了这位新党员对党无限忠诚,完全置生死于脑后的凛然勇气!

作者林道喜是文博专家,也是文坛上崭露头角的作家;贺静是以史学、解说见长的文博馆员,近年来正向资料研究迈进。两人对于红色历史关注、厚植党史情怀,没有停留在传统写作方式上,而是投向挖掘史料、创新题意上面。在不倦盘点资料的基础上,以一种紧贴时代的责任,挖掘红色资源,使之发挥鉴今育人的作用,体现红色资源的时代功能。此书的出版,为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增添又一新品,也为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的红色培训教学,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案例与读物。

(李归宁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刘晓农 井冈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退休干部、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