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保中革命精神的几点思考

作者: 赵素芬    发布时间:2022-02-08   
分享到 :

周保中将军(1902-1964)

一、周保中少年时期的一些经历,是周保中革命精神萌发的原始动力

周保中的少年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周保中的家境原来还算殷实,他能上得起学。结果一场兵灾,闹土匪,弄得家徒四壁,他不得不辍学了。还好,大理的传统教育蕴藏着正气,少年时的周保中(当时叫奚李元),其家族的家风、家教,学校老师的教育都给了他很好的熏陶,这为周保中革命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到大理湾桥村向上了年纪的人采访,他们都说奚李元从小就有骨气,有斗志,不服输。他的很多经历给他留下过伤痛。本来嘛,人不论穷富,都应该有尊严。但是,在当时富自贵、贫受欺的社会里,穷人没有任何尊严。周保中的经历告诉他,必须奋斗。所以,在一次他和一个不讲理的富家子弟的争斗中,他当着来围观的全村人的面,大喊“穷人不死,定要出头”。所以说,他追求生活在底层的人要出头,这是周保中走上革命道路的朴素愿望,也是他革命精神萌发的原始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周保中革命精神形成的政治基础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半壁江山,周保中实现了从极度迷茫向真正觉醒的转变。他抛弃了国民党少将军衔的优厚待遇,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了革命的方向。党教育他,共产党人不但要有牺牲精神,还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因为周保中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基础、有条件。他五岁学论语、读私塾,在云南省立第二中学(今大理一中)上过一年学,15岁当兵,又到云南讲武堂学习了三年。当蒋介石通缉周保中时,周恩来把奚李元的名字改周保中,又把他送到苏联学政治、军事,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时间又是三年多。

正是因为周保中有这样的阅历和文化基础,所以,在14的抗日战争中,他才能留给后人200多万字的抗日文献。在这些日记和文集中,有他对斗争形势的判断、思考,有对行军路线的规划、指示或是命令,有对战斗场景的叙述,有对战斗胜负得失的分析、反思,有对敌人及叛徒的嫉恶如仇的揭露、抨击,有他与朝鲜和苏联同志们长期打交道的印记,集中体现了他深厚的政治素养和高超的理论水平。

如果翻开他的日记、文集,我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会感受到,他处理国与国、党与党之间纷纭复杂关系的苦辣酸甜。我们会感受到他在联系不到党中央的情况下,凭着对党的忠诚、赤诚,在内忧外患、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践行党的宗旨,保持东北抗联的正确方向。

综合起来看,周保中这200多万字的文献,反映了周保中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过马克思理论的指导。这说明,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要说周保中行,是他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教条,他是随着战争实践的变化而去把握,去结合,去认识,去领会,去学习。最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瞬息万变的战争形势,他没有墨守成规、思想僵化。在长期和中央失联、听不到中央声音的情况下,他背诵列宁的话,引用列宁《进一步,退两步》书中的原话,去说服有思想偏差的同志,正确地处理了抗日联军内部的严重分歧,有惊无险地避免了抗联武装的内讧乃至溃散。

所以说,东北党和抗联军队,在和中央失联8年的情况下,没有内讧,没有散伙,没有因为叛徒的出卖而走向失败,这是周保中坚持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抗战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尤其是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勇气,顶住了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要取消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党组织的阴谋,他用俄文给斯大林、季米特洛夫写信,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抗日联军的独立性,实现了抗日联军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

上述的历史事实都深刻地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周保中革命精神形成的思想政治基础。

周保中抗日游击日记原件

三、周保中紧紧把握与敌人斗争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这是周保中革命精神本色的集中展示

周保中入党后,他就将自己的命运、前途与党的宗旨、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留苏的唐有章说过,“九一八”事变一爆发,周保中第一个在莫斯科写血书,要求回国参战,要担当抗战的任务。

抗战初期,东北没有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国民党也没有一兵一卒,揭竿而起的30多万各路抗日义勇军也很快偃旗息鼓。周保中作为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和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分别在吉东、南满、北满形成“品”字格局,互为依托,共同开展抗日民族斗争。杨靖宇(一路军总司令)1940年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赵尚志(三军军长)在周保中之前也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42年因叛徒出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李兆麟(三路军总指挥)于1946年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壮烈牺牲。

周保中参与了东北抗日斗争14年的全过程,组建了和改编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第五军和东北抗联二路军。他在14年间指挥了几百次的战斗,先后三次负重伤,并遭遇了无数次死亡危险。他在极端恶劣的严寒生活中艰难生存,其间还与叛徒周旋较量,与党内各种不良的倾向进行思想斗争。1941年以后,周保中和东北党委在全盘指挥东北地区抗战的同时,还主持了抗联部队的整训、整党和军事侦察,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同时,周保中又组编15支抗日游击小部队,深入东北敌后开展打击日寇的游击活动。15支抗日游击小部队深入日寇军事要塞,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进行准确细致的侦察,汇成图表,装订成册,发放给进攻东北的苏军,苏军连以上的军官人手一册。1997年,我在俄国做高访学者时,俄国的史学专家也不得不承认,苏军能以强大准确的炮火,在24小时内给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这本小册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45年,周保中指挥抗联部队参加对日大反攻,抗联部队同志们都以苏军警备副司令的身份,分派占领东北57个大中城市(包括平壤)。因为人少,有的城市只派一两个人,苏军同志任司令,抗联同志任副司令。当时苏联和蒋介石签订的中苏友好条约规定,日本投降的战利品必须要移交给国民党部队。周保中紧紧抓住国民党部队还没有赶到东北的战机,利用和苏军同生共死的友好关系,让57个城市的东北抗日联军同志们从苏军手里把日军投降留下的大量武器装备争取过来,这一要求得到了华西列夫斯基的同意。这些武器装备及时武装了从山东徒步过来的几万名八路军。同时,在东北三省的57个大中城市,周保中下达了建党、建政、扩军的指示和命令,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6年7月11日,毛泽东指出:“去年八月,英勇的苏联红军来到中国,进攻日本侵略者。我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人民配合红军作战,消灭日寇与伪满,替东北人民开辟了自由生活的道路。我党在东北,从日寇侵入之日起,即领导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反对了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进行了长期英勇斗争。”(《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1945年9月初到10月31日,周保中任东北人民自卫军司令,10月31日以后改编为自治军,林彪为司令,周保中任副司令,后又改编为民主联军,林彪为司令,周保中为副司令兼东满军区司令。解放战争一开始,毛泽东主席于1946年3月24日手谕电令周保中攻打长春。长春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长期是日本关东军的大本营。对长春的打、撤、打、围四次主要军事行动,周保中都是主要领导人。

所以说,这些战斗任务为周保中革命精神的形成,铺设了惊涛骇浪的平台。每一步千变万化的战斗,周保中都紧紧把握了与敌人斗争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这是他战胜敌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的重要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的生动实践。

周保中将军检阅部队

四、周保中重视执行党中央战略策略,这是周保中革命精神能战胜敌人的强有力保证

1935年到1937年期间,由于斗争形势的变化,周保中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领导下,贯彻执行了遵义会议和瓦窑堡会议的精神。他参考借鉴长征的经验,推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全盛时期。他还按照党的指示组建了中共吉东省委,直接领导吉东地区的抗日斗争。

1938年以后,东北抗联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失联,周保中只能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文献,并千方百计寻找破旧的《新华日报》研究学习中央精神。以此为指导,周保中起草了《关于东北抗日救国运动的新提纲草案》,部署了东北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方针政策。1941年以后,在第二次伯力会议和与苏联远东地区军事合作期间,周保中坚定捍卫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东北抗日联军的独立。

总的讲,在残酷惨烈的革命斗争中,周保中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永远心向党中央,自觉地以党中央的战略策略作为理论依据和斗争方向。无论是在政治策略、军事路线还是组织与思想上,周保中都和党中央紧密保持一致。就拿周保中120万字的抗日救国文集来说,这部文集收进周保中抗战时期的著作665篇,充分证明了周保中在抗日联军中制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斗争策略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周保中的军事战略战术有很多内容,仅引几例。如他制定的“避强攻弱,乘隙伺虚”,以求打击敌人,发展自己;以及“让避大敌,保存自己”;还有“埋伏、夜袭、阻击、急袭,避免与强大敌人接触”;还有“四快”,即快集中、快分散、快打、快走;“四不打”,即情况不明不打,准备不好不打,不消灭敌人夺取胜利不打,硬仗不打。这些战略战术,都是周保中领导东北抗日联军自觉贯彻党中央遵义会议以来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的成果。毛泽东对周保中“一贯地执行党的路线的抗联同志”的评价,就是对周保中自觉贯彻党的路线的高度肯定。

以上不难看出,周保中重视执行党中央战略策略,这是周保中革命精神能战胜敌人的有力保证。

周保中(前排右四)与战友在一起

五、周保中重视自我革命的革命精神给我们及后人树立了榜样

第一,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东北抗战初期,抗日部队的组成很复杂,当时有救国军、自卫军还有很多绿林好汉、山林队等等,这些抗日军队各路人马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缺乏组织和纪律观念,常常为争夺一些地盘、给养打得不可开交。周保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以仁义道德感化各路抗日将领,在这方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还有他在革命斗争中先后救过程潜、王震等高级将领,但他都不让宣传。解放战争中东北国民党将领潘朔端、曾泽生起义都和周保中有直接关系,他也不让提。

第二,勇于自我革命,有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的勇气。比如围长春后期,敢向林彪面对面提出让饿得奄奄一息的百姓出城,避免了军事行动造成人民群众的更大伤亡,这些故事书中都有记载。

第三,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周保中这方面的为人处事,在东北乃至朝鲜,都有很多佳话。

第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争、不要、不比,自律自强。云南昆明及大理也流传有周保中是公平正义的人格代表的传说。

正因如此,党、国家和人民给予周保中很高的荣誉:

1955年,周保中被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载入史册的一些说法:周保中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他是东北14年抗战中后期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团队中功勋卓著、威望崇高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

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周保中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义勇军领袖”“一贯地执行党的路线的抗联同志”。毛泽东还深情赞誉:“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以上这些评价,都是把周保中融入到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的深度来认识,融入到18年东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来评价,融入到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广度来考量的。正因为如此,周保中和周保中精神是中国人民心中一座永久矗立的丰碑,这是全国人民特别是白族人民的骄傲。

周保中和周保中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

以上是学习周保中精神的一些体会。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