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作风建设 力戒官僚主义

作者:胡长栓    发布时间:2022-03-01   
分享到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战略出发,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用力整治“四风”,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呈现新气象,政治生态不断出现新变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日益呈现积极向上新局面。但官僚主义由于各种根深蒂固的复杂原因,在部分党员干部中仍然屡禁不绝且花样翻新,产生了一些新表现,需要清醒认识和坚决反对。

我们党历来深知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高度重视反对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并深刻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邓小平同志高度概括了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并深刻指出了官僚主义的危害,“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大问题,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对官僚主义保持高度警惕,大力反对官僚主义,对我们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真正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僚主义的几种具体新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复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多次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深入学习领会以上重要论述,通过不同形式的广泛调研,认识到在当前猛药去疴、重典治乱、高压反腐、追责问责新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源于不敢负责、不愿担当、不善作为而产生的官僚主义现象。

“事事请示”的官僚主义。“要想让一件事办不成,就多请示”,反映的是“事事请示”的官僚主义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是党的一项重要制度,但“事事请示”的官僚主义信奉“多请示多汇报总是没错的”,凡事把责任上交、矛盾上移,缺少对党的请示报告制度的深刻把握,忽视相应职责划分和应该承担的责任,相信不决策不担责,坚持凡事多请示,事事听指示,结果影响工作效率,造成很多正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片面服从”的官僚主义。下级服从上级是重要的组织原则,“片面服从”的官僚主义割裂服从与负责的紧密联系,混淆服从组织与服从领导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把服从片面化,坚持好坏都是领导定的、和自己没关系的观念,只讲“服从”,不讲负责;相信“领导都喜欢听话的干部”,把服从领导当成服从组织,一切唯领导是从、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反映的是对事业、对工作缺少忠诚和相应的责任心。

“照本宣科”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反映的是面对复杂的自媒体传播等各种新情况,一些党员干部怕出错的所谓“安全”心态,抱着“不求能出彩,只求不出错”的信条,在工作中往往完全照抄照搬上级文件,小修小补套用相同单位材料,甚至称谓不改、对象不改、时间不改,学习讨论、讲座报告不顾实际情况,官话套话、照稿念稿。结果严重侵蚀科学严谨的学风,带坏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损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唯程序化”的官僚主义。“会议讨论决定的”“程序上没有问题”,为“唯程序化”的官僚主义提供了生长土壤。会议讨论、程序有效是保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面对全面从严治党,严肃追责问责,规避责任不决策成了部分党员干部的工作信条。由于缺少对程序科学辩证的认识和应用,片面依赖程序、片面强调程序,结果使很多工作在不必要的程序中“空运转”,严重耽误时间,影响工作效率,造成群众不满。反映着懒政怠政不作为,规避风险不负责的工作作风。

“沉默不言”的官僚主义。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信奉“沉默是金”的所谓“为官之道”。在工作中谨言慎行,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研究工作不管领导说什么,一律赞同“没意见”;不敢“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奉行做保持沉默的“聪明人”。反映了一些党员干部“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的心态,结果使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的效用打了折扣。

“唯我是从”的官僚主义。“唯我是从”的官僚主义是官本位思想中“贵贵而遵官”意识的重要体现。反映到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上,具体表现为“以我为是”“以我为令”,“任性用权”于群众利益之上,以工作公名,行权力私欲。要材料不顾实际,不考虑准备时间;工作缺少统筹合理安排,造成不合理加班严重;贯彻讲话会议精神,不讲实效,急于表态做样子,形式主义严重等。

官僚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总书记指出,“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官僚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和现实工作作风,都与党的群众路线严重背离,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背道而驰。

主观认识根源。官僚主义脱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忽略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造成权力观扭曲,从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忘记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信奉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一切为了求官、保官、升官。忘记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工作标准,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缺少对官僚主义清晰认识,对服从上级与敢于负责担当不能很好把握,遇到矛盾和问题时,习惯搞本本主义,不去深刻领会上级精神,喜欢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照转。

深刻政治根源。官僚主义是官僚制度社会中具有历史性和普遍性的现象,不仅现在有,以前有,以后也会有,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当前官僚主义的产生主要源于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大局意识不够。缺少对总书记关于整治“四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重要论述的深刻把握与融会贯通。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初心与使命、事业与宗旨的绝对忠诚,没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追求。官僚主义的产生也与不完善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有重要关系。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复杂利益根源。在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整治“四风”形势下,官僚主义的产生归结起来还离不开利益根源。具体说来,有时官僚主义更容易出点成绩好提升,官僚主义更容易明哲保身不犯错,工作有隐患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有效消除隐患,而是宁愿停止工作不作为,也不要去承担责任冒风险,实质是缺少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只求自己利益不受损害,认为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不干事不出事,念好几条“官场心经”,当好一团和气太平官,不担当不得罪,给自己留条“后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虽无成绩,也无错误,只图安全保险。

强化“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

“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形势下,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面对全面从严治党和严肃追责问责,一些党员干部缺少“敢负责、勇担当”的精神;面对极速变化和更高水平的工作要求,一些党员干部缺少“善作为”的能力;面对官僚主义的复杂性,一些党员干部缺少对官僚主义新表现的深刻认识。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新表现、转变工作作风,应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尤其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的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教育。党员干部集中的学习教育对于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战斗性发挥着独特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系列主题教育,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方法、途径和保障。针对当前官僚主义种种新表现,应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加强“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敢负责、勇担当”的意识,提升“能干事、善创业”的精神。

二是创建“为敢负责者负责、为敢担当者担当、让善作为者作为”的良好生态。当前不少党员干部存在的“不敢负责”“不愿担当”心态,主要是由于党员干部自身政治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初心使命意识不牢;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些组织和领导为党员干部负责担当不够、追责问责严谨性不够、制度化规范化不强、机制上善作为干部缺少作为环境等问题。应进一步创建“为敢负责者负责、为敢担当者担当、让善作为者作为”的良好生态,使广大党员干部负责担当有底气、善于作为有条件。

三是加强跟踪研究,建立破除官僚主义新表现的“分情治理机制”。加强对官僚主义问题的跟踪研究,及时发现并多方式公开通报官僚主义新表现,使党员干部对官僚主义及其新表现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自觉破除官僚主义行为,也更广泛地借助舆论和群众力量进行监督。

同时,建议建立健全“分情治理机制”:其一建立“日常自省机制”,定期开展力戒官僚主义自省活动;其二建立“提醒机制”,定期对党员干部可能存在的官僚主义进行提醒;其三建立“约谈批评机制”,对官僚主义作风及时进行批评指正;其四建立“惩治机制”,对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官僚主义行为依规依情进行追责惩治。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教授)

来源:《广州日报》2022年3月1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