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五个重要论断

作者:黄寿松 贺冬冬    发布时间:2022-05-17    来源:党的文献
分享到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保障人民民主,既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历史和时代的宽广视野,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和实践推进到新高度。2014 年9 月21 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从全局视角提出“民主政治全过程”的概念,指出协商民主深深嵌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2019 年11 月2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又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 年7 月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在上述提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021 年10 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了系统阐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学习和把握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2019 年11 月2 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来源提供了指引。我们党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重要思想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智慧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升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索经验,深刻洞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从而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的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批判并扬弃了资本主义民主,主张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习近平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马克思认为,战斗的无产阶级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争取民主”,民主的意思就是“人民当权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就意味着国家制度“被设定为人民自己的作品”,“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列宁也认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应该“争取一个最能保证经济发展和人民权利”的国家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民主及其实现制度的设想,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民主的局限以及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源泉。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指出,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只有扎根本国社会土壤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政治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敬天保民”“政在养民”“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理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提供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滋养。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对其中的政治思想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点亮了中国的民主之光”。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毛泽东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1949年,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正式走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得以确立并不断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要求“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这一时期,我们党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建立了多种联系群众的民意表达渠道,人民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凸显。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

二、“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充分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质和优势。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这一论断从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和优势作了高度概括,为我们全面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习近平掷地有声地指出:“民主不是一种定制的产品,全世界都一个模式、一个规格。”实现民主的形式是多样的,各国民众可以根据自身国情,采取适合本国的民主形式,探索具有本国特点的民主道路。中国既有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生活管理,又有协商民主,保障人民内部各阶层各群体就国家方针政策及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进行充分协商。中国既坚持间接选举县以上的人大代表、乡以及乡以上的政府领导人这样的间接民主的形式,也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中国既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民主和集中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适应了我国复杂的国情,能够充分保障决策的民主和科学,体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既使得人民能够通过民主渠道积极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又能够使得人民的需求和愿景上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实现了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的统一。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马克思指出:“在民主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具有与它本身的意义不同的意义。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于民主的各环节、国家治理的各方面以及国家生活的各领域。在民主的具体环节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保证人民参与民主选举,通过民主协商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也保证人民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他强调:“要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贯通起来,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特点。在民主的实现上,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各项事务,人民群众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各类人才通过公开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国家领导层依法有序更替,执政党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国家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鲜明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特点。在民主的辐射范围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诸多领域,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突出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覆盖”特点。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最广泛的民主。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这就保障国家权力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为占大多数的人民的利益服务;保障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各项民主权利,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正的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习近平指出,“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人民只有在竞选投票时受重视、竞选结束后就被冷落、毫无发言权,“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保障人民依法享有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还保障人民从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这样,人民的参与贯穿始终,人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党和国家最大程度尊重人民诉求,切切实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习近平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如果一个国家人民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解决的“低效”,而民主却是世界的“样板”,那是十分荒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战胜各类困难挑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长期稳定,各族人民团结繁荣,人民享有的权利不断拓展丰富。“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就在于能够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论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我们在实践中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念人民所忧,行人民所盼,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与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契合,是党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领域的必然要求与体现。

第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价值导向。当今不少西方国家遭遇民主治理困境,甚至出现政府信任危机,极化政治和民粹主义抬头。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高达 95%。“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这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价值导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把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民主质量高低的标尺,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以党的根本宗旨为遵循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提供了重要保障。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涉及国家所有领域,具有政治、经济等诸多实现机制,其中,政治领域和政治机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指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政治上必须“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障,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能够通过科学规范的民主程序和多样化的民主实现形式,使人民能够依法有效行使权力、表达诉求,又通过保障人民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使党和国家的政策能够精准代表人民利益,充分实现人民意志。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民主价值和理念,还是一种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民主实践形态,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一重大课题,为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指明了明确的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新时代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论断明确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和主要渠道,为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自从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应该建立何种先进的政治制度,就成为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为拯救将倾之国家,将亡之民族,孜孜不倦探寻新的政治道路和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和总统制等多种方案,各路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轮番登场,但是都无力改变中国山河破碎、人民受辱受穷的困顿局面。“在中国人民顽强前行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担负着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道路和政治制度的使命。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声明中指出,“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建设序幕。1940年 1月,毛泽东在谈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时指出,要寻求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代表国家,主张中国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基本的组织形式”,经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能够充分代表人民的意志,能很好发动和组织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指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习近平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因为植根于人民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卓著的优越性。与西方民主重程序、形式,不重结果、实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设计覆盖了民主的“事前”“事中”“事后”完整环节,既保证了在决策前能通过民主咨询和听证制度倾听民意,也保证了决策中和决策后的监督、评估、问责环节都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立法听证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加强各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立法调研、立法建议、议题征集、议题协商、议题专家评估、议案专家咨询等形式强化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化。习近平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为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第三,“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新时代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更有效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就要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于如何具体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载体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加强人大自身建设;要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根本制度安排,“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五、“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出来

为了保障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明确要求,“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这为我们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努力方向。

第一,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具体地、现实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及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课题,也是党带领人民进行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具体地、现实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把14亿多人民的意愿表达好、协同好、实现好并不容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最大优势,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我们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发展方向,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臻于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

第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具体地、现实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强调,为了保障并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我们要“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主党派中央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监督、直接向中央提出建议等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有效避免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恶性竞争的弊端;要坚持并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维护国家完整统一,确保各族人民共同享有当家作主权利;要巩固和坚持发展以村民自治制度、居民自治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通过不断推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完善,从而切实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质量,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具体地、现实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人类探索民主的经验表明,民主价值和民主原则的实现,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国是我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坚实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确立、贯彻和发展都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经由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安排,将民主运作各环节依次贯通起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法律上保障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增进人民福祉。同时,人民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时也要遵守法律约束,群众意愿的表达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顺利实现的客观要求。习近平参加北京市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时指出:“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要加强选举全过程监督,坚决查处选举中的不正之风,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确保选举结果人民满意”。总之,坚持依法治国,确保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要保障和重要途径。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上述五个重要论断,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也为人类探索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展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民主基石。

(作者:黄寿松,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贺冬冬,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党的文献》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