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作者: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

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历史方位和世界发展大势,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在世界上高扬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旗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为破解时代课题贡献中国智慧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大党领袖的深厚天下情怀和强烈使命担当,科学回答“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制了宏伟蓝图。

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价值共识;提出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作为一个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凝聚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经过富有成效的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深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了重要实践平台。中国同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家携手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同相关各方就打造周边、亚太、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积极推动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人与自然、全球发展等领域共同体建设。一个多维、立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体系日益完善,中国正在不断以实际行动汇聚各方共建美好世界的磅礴力量。

为引领世界大变局正确方向贡献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冷战思维等不时抬头,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长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总会奔涌向前。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人类战胜挑战、克服危机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倡导各方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反对挑动分裂对立和制造集团对抗,有力引领世界大变局正确方向。

面对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中国主张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各国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反对搞所谓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平行体系”,呼吁国际社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办好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达成并生效实施,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不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面对世界格局深刻演变,中国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倡导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探索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中国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大力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坚定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与周边国家深化合作,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深入推进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

面对单边主义、“伪多边主义”带来的挑战,中国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坚定主张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小集团”,反对将国际秩序变成“家法帮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卫生、数字、气候等领域治理,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共建美好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持续提供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中国主动因应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既在与世界的紧密互动中发展自己,也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携手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

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中国决定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30亿美元基础上再增资10亿美元,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搭建全球发展知识网络,以一系列务实举措继续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各国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

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见效。立足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在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指明了新方向。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地见效,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在乌克兰问题、中东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有关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反恐、禁毒、警务执法、边防安全等合作,共同营造和维护安全的发展环境,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开展国际抗疫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迄今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22亿剂疫苗。中国推动各国加强联防联控,针对此次疫情暴露的不足和短板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以更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挑战。

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主张,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发挥建设性作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有力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运作和执行,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做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践行者和行动派。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共产党倡导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制度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积极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通过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等,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治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与各国共同拓展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推动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执笔:岳阳花、王立勇、林永亮)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