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历史决议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张神根  唐莉    发布时间:2022-08-19   
分享到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历史上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都是在党的历史重要关键节点,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开创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文献,在党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新的概括和评价,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提出“两个确立”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政治论断

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第三个历史决议作出这样的政治论断,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他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事实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看,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并维护核心的权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克敌制胜的宝贵经验。从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并郑重写入全会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写入党章;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重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两个确立”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自觉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发展。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两个确立”是顺应历史趋势、把握时代大势、反映人民心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明确“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的突出历史贡献。

二、丰富和发展了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

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就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个重大时代课题,发展成3个重大时代课题。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以上3个重大时代课题都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进行新的伟大实践伟大探索,取得新的成就、实现新的突破。

在回答坚持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创造性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

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等,深化拓展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回答这一重大问题的路径选择、重要原则、战略安排。

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方面,针对党内存在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和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等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针对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等,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第三个历史决议将我们党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由党的十九大概括的1个发展成3个,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性贡献和历史性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科学阐明理论内涵和重要地位

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认识。这一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华民族历史,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它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璀璨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性飞跃,来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开先河,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称之为邓小平理论。在这之后,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此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进行概括和评价,在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基础上,明确肯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高度评价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四、用“十个明确”对核心内容作出新概括

第三个历史决议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由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概括为“十个明确”,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

第一个明确,由原第八个明确的部分内容调整而来,并增加: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二个明确,增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个明确,增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第四个明确,将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具体化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具体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第七个明确,新增的具体内容为: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第九个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增加: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第十个明确,由原第八个明确发展而来,增加: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由上可见,无论是新增的条目还是原条目新增的内容,反映的都是近些年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行理论探索、实践探索取得的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全党指导思想的深邃思考和不懈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五、从实践层面13个方面分领域揭示原创性理念和思想

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十个明确”的概括、总结,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此外,又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由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从理论核心的“十个明确”,到方法层面的“十四个坚持”,再到实践层面的13个方面,由内到外层层推进的完整结构。这13个方面分领域的概括,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其原创性理念和思想比比皆是,以下仅从几个方面对代表性理念予以分析。

第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提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提出这样的理念。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含糊和动摇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党夺取胜利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环境,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他指出,“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只有全党严格服从中央,党才能够领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而战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也更加突出,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和制度优势,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进行了不懈探索。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2018年7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2020年1月,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2020年10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强调,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第二,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这是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成功经验作出的重要论述。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革命战争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新时代的八项规定一脉相承,体现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政治立场。然而,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将根本宗旨、根本立场、纪律规矩抛到脑后,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些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作为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的切入口、动员令。党中央还连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定一系列制度规定,等等。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作风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张亮丽名片。从作风问题切入,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开好局、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也是总结经验得出的重要共识和结论。

第三,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环顾世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进行了不懈探索。20世纪90年代,当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市场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后,党中央相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大判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在政治建设方面,提出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总结,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作出部署。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上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创造投豆、画圈、画杆、燃香在纸上烧眼等选举办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建立起一系列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普遍真正的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避免了多党制的政治恶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国家保持团结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改革使我国政治制度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人还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使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强调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丰富和完善,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5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政治进行了深邃思考,强调通过选举和选举以外的制度、方式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从而提出了“民主政治全过程”的概念。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他都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集中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重要指引和遵循。

第五,在推进祖国统一方面,提出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这是党中央深入总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2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大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港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一国”是根,“一国”是本,“一国”是“两制”的前提。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二是坚决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不能把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与中央的全面管治权相割裂、相对立,高度自治绝不是完全自治。对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自治权,中央也应当依法行使好监督权。三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央人民政府对特别行政区有关国家安全事务负有根本责任,特别行政区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第三个历史决议准确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就港澳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

第六,在外交工作方面,提出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00多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党中央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我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2018年6月22日,他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党将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确定为我国对外工作的主线,展现出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担当,展现出在宏阔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重大使命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

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新时代13个方面具体领域的成就和原创性理念思想,实际涵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重大成就,是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具体发展领域的体现。它们既是发展成就,也是宝贵经验,更是面向未来需要坚持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些重要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针对问题而提出,奔着解决问题而去,和“十个明确”一起,以全新视野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恩格斯指出:“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2021年,在党成立100周年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高度评价其重大意义,必将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神根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唐莉系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学院教授)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