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战役革命文物里的红色印记

作者:于 军 郑凯文    发布时间:2022-08-26   
分享到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抢占兰州黄河铁桥。

解放战争时期,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此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浴血奋战英勇杀敌,歼灭敌人27000余人,消灭了国民党在西北地区战斗力最强的马步芳主力。兰州战役的胜利,动摇和瓦解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统治,摧毁了以马步芳军事集团为核心的国民党西北战略防御体系,加快了青海、宁夏、新疆的解放步伐,在大西北解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在攻克兰州的战斗中,我军广大指战员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许多营团干部始终冲杀在第一线,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一件件文物、革命遗址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足迹,述说着1949年秋我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敌血战、解放兰州的壮举。这些革命文物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正代代相传,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增强历史自信自觉、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斗力量,走好新征程之路。

第一野战军指挥部的桌椅

兰州战役纪念馆馆藏第一野战军指挥部的木质桌子和两把木质座椅

兰州战役期间第一野战军指挥部的木质桌子和两把木质座椅,省级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兰州战役纪念馆。

在兰州战役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处还原的场景:窄小的房间,正中放着一张方桌,两旁各有一把黑漆的木椅,墙上挂着一张作战图。而这,正是1949年决战兰州之前,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率领的第一野战军的指挥部。摆放的这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见证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49年8月19日,兰州战役打响在即,第一野战军急需找到合适的地方设立指挥部。最后,在榆中县连搭乡乔家营的王文生家,设立了第一野战军的指挥部,在定远镇猪嘴岭设立了十九兵团指挥部,在和平镇邵家泉设立了6军指挥部,63军在金崖镇尚古城设立了政治部,在歇驾嘴和李家庄设立了战地医院,在清水驿和甘草店设立了后方医院。

在第一野战军指挥部中,彭德怀向中央军委电告了兰州战役作战计划,接收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关于《须集中三个兵团全力于攻兰战役》《对攻打兰州的几点意见》《同意进军宁夏新疆作战计划等部署》等电报指示,召开了两次大的军事会议,确定了8月21日全线发动试攻方案。经过两天的试攻,虽然给敌人以很大杀伤,但没有夺得敌人一个阵地,自己伤亡也很大。根据这种情况,彭德怀果断下令,停止攻击,迅速进行阵地总结。在认真总结试攻经验,重新调整攻击部署的基础上,一野司令部向各攻兰部队发出了进攻兰州的战略指示,要求各部队进攻时需仔细观察,精密计划,充分准备,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技术于一点,一个山头、一个阵地,逐次歼灭敌人,不攻则已,攻必奏效。要求大家要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待命总攻。25日拂晓,解放军对兰州敌守军全线发起总攻,一举消灭了马步芳主力,取得了兰州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坚守西北,屏障西南,待机重来的战略企图,为彻底解放西北五省区辽阔的疆土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英雄团长王学礼使用过的物品

王学礼使用过的枕套、毛帽子、毛毯、毛袜子

1994年4月,兰州市有关人员来到陕西省神木县,走访英雄团长王学礼家时,他的家人把一条王学礼曾经使用过的毛毯送给了工作人员。这条毛毯和他使用过的毛袜等现已成为省级一级文物,收藏于兰州战役纪念馆。

在进军大西北之前,王学礼曾去军医院看望妻子苏维仁。当时爱妻已有身孕,但得知王学礼要去西北作战,就把家里最值钱的一件毛毯带给丈夫,而丈夫觉得妻子有身孕更加需要这件轻薄又暖和的毛毯。夫妻俩三番五次推让后,王学礼说不过妻子就答应自己带上。然后两人谈了谈夫妻共同关心的战事,谈完后苏维仁送走了上前线的丈夫。几个小时后苏维仁想休息一下,便坐在床边,把被子拉过来在床头上靠一靠。这一拉才发现丈夫不知道什么时候趁她不注意把毛毯放到被子后面。

兰州战役中,王学礼任团长的三十一团担任主攻“兰州锁钥”沈家岭的重任。沈家岭位于兰州城西南,是敌人重点防御的三大主阵地中离黄河铁桥最近的一个。

1949年8月25日凌晨,总攻开始。王学礼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冲击,连续突破敌人两道防线。在向主峰进攻时,部队遭到敌人顽强抵抗,一营、二营损失严重,王学礼果断命令预备队三营投入战斗,很快攻占第三道防线。这时,敌人用汽车运来大批后备部队,妄图夺回阵地。

经过拉锯似的反复争夺,三十一团牢牢守住了阵地,但伤亡惨重,全团只剩170余人,危难之时,三十团赶来增援。历时14个小时的激战后,当日17时许,敌人沿沈家岭主峰阵地的山坡溃退了,就在这即将胜利的最后时刻,突然,敌军一颗炮弹在王学礼的身边爆炸,一块巴掌大的弹片穿透了他的左侧腰部,鲜血染红了沈家岭的土地,这位英勇善战的年轻团长光荣牺牲,年仅32岁。

王学礼的枕套上,醒目地绣着“在奋斗中去求真理”八个大字,深刻体现了王学礼团长伟大的革命情怀,也让我们看到一名革命军人当年身体力行的官兵一致、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

“人民功臣”胡兴国收藏的勋章及信件

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胡兴国的勋章

六十五军政治部写给胡兴国父亲的信

在兰州战役纪念馆珍藏的一组珍贵的一级革命文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政治部写的信及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胡兴国“人民功臣”称号的两枚勋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普通农民青年为人民解放军当向导,引导人民解放军攻占国民党马步芳部重要阵地古城岭的战斗故事。

胡兴国,生于1929年2月,榆中县和平镇范家营村人,出生于武术世家,从小随祖父练拳习武,是一位平常务农、热爱习武的农民青年。

1949年8月,根据第一野战军指挥部的部署,十九兵团六十五军负责攻占马步芳部古城岭和马家山防御阵地。马步芳部为了死守兰州,先后在古城岭、马家山等阵地上修筑了许多钢筋混凝土碉堡、砖木结构的暗堡和砖木结构的地堡,埋设了许多地雷,在碉堡上安装了探照灯,在碉堡群中挖了堑壕和交通壕,壕外架设了铁丝网,封锁住解放军前进的道路。

那一年,胡兴国20岁,常年在古城岭一带牧羊,他对这里的沟沟岔岔、山山峁峁,十分熟悉,了如指掌。为了预防不测,他把马家军修筑的工事,埋设的地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8月19日傍晚时分,胡兴国家所在的村接连响起了一阵阵枪声和爆炸声,他赶紧跑出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胡兴国遇见了两名解放军战士并跟随他们见到了第一野战军六十五军的一位首长,在询问中他给解放军指出了古城岭附近敌人埋设的地雷位置。此后,胡兴国成为十九兵团六十五军一九三师五七九团营尖刀连的向导,他把尖刀连带进阵地后与战士们一起剪敌人的铁丝网、挖战壕,并在21日初攻中发挥自己的武功优势,用连长给他的一把日本战刀一连砍杀了五名敌人,与敌人拼杀了三个昼夜。到22日夜里,一百多人的尖刀连包括胡兴国只剩下20人,他和剩余的战士一起被部队接替下来疗伤。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胡兴国“人民功臣”称号,并授予这两枚勋章。古城岭战斗结束后,十九兵团已经批准了胡兴国的军人身份,派人来胡兴国家要带走这位和部队一起拼杀的战士去解放宁夏,但由于家中原因他没能当兵继续打仗。后来,六十五军政治部写信给胡兴国的父亲胡清海,说如果家里遇到困难就凭着这封信去找当地政府帮助解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政治部写给胡兴国父亲胡清海的信,省级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兰州战役纪念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政治部写给胡清海的信

胡老先生:

兰州战役内收到人民的积极支援和一切的贡献,因有你儿胡兴国同志给人民解放军带路攻上古城岭,消灭马匪,也是为了早日解放兰州,为西北人民在战线中出尽一切力量,而完成光荣任务。我们知道,受尽胆怕及心苦,但是现在相距太远,不知别后情况。过去马匪抢粮十室九空,人民受到很多损失。希收到信后,有困难将信交到当地政府,让他们适当处理。

军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政治部

1952年2月16日

胡兴国把六十五军送来的信和功勋章一并收藏起来,从不向人说起,继续务农习武,也没有向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但他没有忘记一起牺牲搏杀的“战友”,每年的清明节他都要到兰州市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这里的烈士。2012年9月18日,胡兴国把当年六十五军政治部写的信和他荣获的两枚奖章捐赠给了兰州战役纪念馆,尘封的往事从此走进人们的视野。

兰州战役遗址——皋兰山营盘岭

营盘岭现存碉堡

营盘岭位于兰州市皋兰山东南约5公里处,海拔2171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兰州东南天然屏障。明代以来屡为设防驻兵之地,故名营盘岭。营盘岭是解放兰州战役中主阵地遗址之一,该遗址于1981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驻守营盘岭的是马步芳部精锐主力82军248师(军长马继援为马步芳之子)。营盘岭上有钢筋水泥明碉暗堡,从上到下有3道环形9米垂直峭壁。峭壁上沿挖有壕沟,壕沟两边布有铁丝网。壕沟之间的山坡上,布满了以25公斤航空炸弹为引爆装置的梅花雷;明碉暗堡之间,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地道相连。围绕着山顶有三重防护阵地,自上而下分别叫三营子、二营子和头营子。一整套防御工事,把整个山岭变成了一个大碉堡。马继援认为:“营盘岭是牢不可破的铁阵”。

1949年8月25日凌晨,第一野战军第6军数十门大炮集中火力向敌方阵地猛烈轰击,攻打营盘岭战斗开始。当步兵沿着交通壕进到敌前沿阵地时,被三道峭壁挡住了去路,前沿部队完全暴露在敌火力之下,三个爆破组轮番爆破都未成功。6军17师50团3营7连指导员曹德荣抱起三个炸药包向峭壁冲去,用手托起25公斤重的炸药包,把峭壁炸开了一个缺口,战友们踏着英雄用生命开辟的道路,冲入敌阵地,迅速占领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进攻营盘岭顶峰时,进攻部队伤亡过半。16时,第6军所有的后续部队全部投入战斗,发起对营盘岭最后总攻。不多时,三面红旗先后在敌人阵地上竖起,但旗杆被打断,红旗落下来;又竖起又落下,再竖起再落下。就这样红旗七落七升,每一次起落,都有一批战士倒下。激战中,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用手榴弹,手榴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折了就赤手空拳和敌人肉搏。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到了第八次,有几十面红旗在营盘岭上同时竖起,营盘岭全部被我军占领,兰州的南大门终于被打开。

皋榆工委协军团旧址

榆中县皋榆工委协军团旧址

皋榆工委协军团旧址,2011年被列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皋榆工委协军团旧址(六十三军政治部驻地)位于榆中县金崖镇尚古城村共产党员沈秀峰开办的“福元泰”烟坊。保存有协军团用过的房屋1000多平方米,结构基本完好,保护范围1500平方米。

1949年6月,为迎接和支援解放大军,皋榆工委书记罗扬实指示皋榆工委下属的金崖工委书记陆长林、宣传委员陆治安和东区工委书记陆善亭,在苑川河畔的金崖地区组织一个群众性的团体,以便开展支前工作。7月29日,皋榆工委所属西区工委被敌人破坏,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皋榆工委紧急指示东区工委将部分党员暂时疏散,协助金崖工委开展支前工作。

8月初,以金崖工委所属党员为主,联合东区工委疏散下乡的党员以及兰州回乡进步学生,50多人正式组成皋榆工委协军团,陆长林任团长,陆治安、陆善亭、沈秀峰任副团长,团部设在金崖尚古城沈秀峰开的“福元泰”烟坊里。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消除群众顾虑,安定民心;组织群众迎接解放军;借粮借草,支援前线;给部队介绍榆中和兰州的社会情况;派人给部队带路;帮助部队侦察敌情。8月13日,协军团在“福元泰”烟坊大门口挂出皋榆工委协军团的牌子,协军团由秘密活动转为公开工作。

为了尽快发动群众支援人民子弟兵解放兰州,协军团一面派人到山里宣传解放军到来的消息,动员他们迅速返回家乡,一面组织青年学生连夜赶写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热烈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打倒马步芳,解放大西北!”等布告和标语,派人在苑川河沿岸村庄张贴。不过一两天,在山里躲避的群众陆续回到家中。

8月16日榆中县解放,解放军队伍浩浩荡荡开进金崖地区,这里已经是解放兰州的前沿阵地。协军团便在军队干部的大力协助下,发动和带领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支前工作。协军团成员按照事先的分工,有的组织群众给解放军带路,有的发动群众欢迎解放军,有的抓紧筹集粮草。根据战斗需要,协军团还组织和兰州回乡的地下党员、进步学生座谈,分析城内敌我双方情况,绘制了一份粗略地图交给解放军。为了搞好支前工作,协军团从东面的过店子村到西面的黄家庄村设立了6个支前站。

在协军团的带动和影响下,在500多名军队干部的大力协助下,榆中全县的支前工作从8月中旬到9月10日前后,共为部队筹集粮食3万多石(约4500万斤),支前民工达35000多人次,支前牲畜16600多头次,支前大车1500多辆次,为支援兰州解放和大西北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

(来源:甘肃日报2022年8月26日第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