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你献上一束玫瑰花

作者:班永吉    发布时间:2022-08-31   
分享到 :

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上的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张自忠路3号),大门口东侧竖立着一块三一八惨案发生地纪念碑。这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地,我常常会看见纪念碑前有祭奠烈士的鲜艳花束,有时是一支玫瑰、一支菊花;我也常常看到身着校服、戴着红领巾的学生在直播讲述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这里曾是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1906年,清政府拆除和亲王府和贝勒菲苏府,兴建了两组西洋式砖木结构的建筑群,1907年7月竣工。该建筑群东为海军部,西为陆军部,两部共用一座大门。主楼建筑主体为西洋古典式,木结构、三角桁架,铁皮屋顶,外立面大量采用砖雕装饰,图案精美。1912年袁世凯总统府曾设于此,1924年为段祺瑞执政府。1926年三一八惨案在此发生。

这里还是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学校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中央政治局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在铁狮子胡同1号即现在的张自忠路3号隆重举行开学典礼。这里就是命名组建中国人民大学的最初校址。

学生时代的我,曾在语文教科书里,学习过鲁迅写的一篇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从此,我记住了鲁迅、记住了刘和珍君……北京还有一座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它位于3位烈士的母校——今北京师范大学校内。这座纪念碑是1985年建成的汉白玉碑,呈方锥形,纪念碑正面镌刻着——三一八3位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的纪念碑语,其余3个碑面分别刻有范士融、刘和珍和杨德群的生平简介。碑座正面刻有“碧血丹心”4个字;碑文简述了三一八惨案的发生背景、过程与建碑缘起,揭示了上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与反动军阀勾结下的民族危亡境地,同时也体现了各界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驱除鞑虏的爱国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舆论沸腾、群情激昂,强烈谴责当局的反动行径。3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段祺瑞屠杀人民告全国民众》,声讨枪杀爱国学生和市民的段祺瑞执政府,揭露卖国军阀的真面目,提出民众必须团结起来,并号召爱国民众支持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与此同时,各文化界知名人士纷纷撰文表达愤慨。鲁迅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坚信“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闻一多写下《唁词——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表示惨案带来的哀痛不会停止,也唯有如此,“哀痛是我们的启示,我们的光明。”

鲜血教育了中国人民,自此中国民众不再对北洋军阀心存幻想,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决心进一步增强。4月,在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下,段祺瑞于20日被迫通电辞职,其执政府宣告瓦解。

让我们记住那些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富强、为了自由和幸福而逝去的青春芳华——“……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2022年清明节这天,我来到花店表明来意,店主细心挑选出几支黄色玫瑰。我手捧着用乳白色油布扎成的还带着水珠的花束,来到这个纪念碑前,敬献给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们。这束鲜活的玫瑰花与纪念碑前所有花束都是敬献给刘和珍的,都是献给与失去鲜活生命的她一样拥有青春花季的同学们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清醒剂、营养剂。以史为鉴,方能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烈士们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英名万古流芳!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思考烈士们献出宝贵生命为的是什么。

教科书同样也是历史,让我们从中发现穿透历史的巨变沧桑,让我们从对历史的比较中更好地观照今天、更好地走向明天,更好地赢得未来。

(来源:2022年8月31日第1563期《党史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