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作者:曲青山    发布时间:2022-08-31   
分享到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形成的原创性理论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时代命题,凝结新思想精华,具有气度恢宏、系统完备、精辟透彻的理论特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加强顶层设计,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特别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如果现在不抓紧,将来解决起来难度会更高、代价会更大、后果会更重。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坚决做到令行禁止,压实各级责任,层层抓落实。逐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执政党使命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立场和根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以人为本开展生态环境工作,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动员全社会以实际行动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三、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也指出,必须“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老子》《孟子》等中国古代典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记述,体现了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要理论观点,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方法的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投入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要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四、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标本兼治、常抓不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既下大气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探索建立长久管用、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让城乡环境更宜居、人民生活更美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着力推动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环境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老百姓意见大、怨言多,甚至成为诱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正确处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民生的关系,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问题,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下大气力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打,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发现问题是前提,分析问题见功力,解决问题显本领。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指导全局工作,引领事业全面发展,强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突出问题导向,要求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提高底线思维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突出理论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坚持底线思维、一以贯之防范风险挑战,强调,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决不能逾越生态安全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要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五、把系统观念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大历史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谋,为子孙后代美好未来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必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放眼长远认真研究,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作为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之道,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关系,增强一盘棋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要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既在战略上布好局,也在关键处落好子,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六、坚持全球视野,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的高度,既立足中国,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新道路;又放眼世界,积极为全球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宏阔世界眼光、博大人类情怀、高超战略智慧的天下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要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中国共产党是胸怀天下的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中国主张中国行动,彰显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历史主动精神和负责任大国担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来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2022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