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陆”,再述国共诗交

作者:苗连贵    发布时间:2022-09-30   
分享到 :

2003年3月,温家宝就任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他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地使我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温家宝当众吟咏了这首诗,称其为“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这首诗就是《望大陆》(诗成于1962年1月,先生1964年11月辞世)。

于右任是民国元老、书法家、大诗人,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者,他与中共老一辈领导人渊源颇深,很早即有交往。1926年,李大钊因事委托于右任前往苏联。在莫斯科,于右任大开眼界,为十月革命欢欣鼓舞,写下许多歌颂十月革命的诗歌,如《红场歌》:“一片红场红又红,照耀世界日方中。列宁同志何曾死?犹呼口号促进攻。”诗情如火,发自肺腑,不啻出自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之手。

抗战时期,于右任力促国共第二次合作,并同中共领导人保持着良好关系。1938年1月,《新华日报》创刊,周恩来恳请于右任题写报头,于右任欣然命笔,写下“新华日报”4个字,字体端庄秀雅,尽显一代书法宗师的神韵。此后,这4个鲜明的大字长期刊印在中共机关报上,直至1949年后才为毛泽东所题取代。因原题字起点太高,毛泽东曾3次题写,前两次的他嫌“太垮”,第三次才满意。这是题外话。

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重庆谈判期间,当他得知有人要加害毛泽东时,当面质诸蒋介石,竭力保证谈判期间毛泽东的安全。毛泽东对于右任仰慕已久,在重庆,曾两次拜会于右任,第一次未遇,再去始得相见。于右任设宴款待,国共数位名人作陪。席间,不谈政治只谈诗,诗人兴会,诗心欢洽。于称颂毛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吞千古!毛泽东自谦说:“哪及‘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深沉有力。”此句诗出自《谒成陵》。1941年,于右任拜谒成吉思汗陵,痛感日寇侵略,山河破碎,遂吟:“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这首小令,寓厚重的历史感与严酷的现实于一体,震古烁今,毛泽东拜读后,铭心不忘,故而能随口应对。

解放战争后期,于右任亟盼和谈成功,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孤岛。在台湾,他思慕故乡和亲人,赋诗寄怀《思念内子高仲林》:“梦饶关西旧战场,迂回大队过咸阳,白头夫妇白头泪,亲见阿婆作艳装。”字字情切。于右任与友人说:“今年我老伴80寿辰,可惜回不了大陆,很为伤感!”此事周恩来辗转得知后,即指示于右任的女婿屈武为于夫人祝寿。事后,屈武把做寿的家人照片寄给于右任,并在信中说:“濂溪先生关心此事。”“濂溪先生”即《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于右任一看就自然联想到另一位姓周的要人,于是请人转达对这位“濂溪先生”的谢意。周恩来深情地回复说:“只要于先生高兴,我们就心安了。”

于右任最后的岁月是在疾病和忧戚中度过的。生不能回大陆,死也要望着故乡。他伫立在高高的阳明山上,隔海面西,吟颂出那首震撼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满怀深情,一字一泪,千古绝唱!而今,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剪断云霾天欲晓,划开时代气方新”(1962年《梦中有作,起而记之七绝》)。相信先生魂归故里的日子,不会太远。

(来源:《党史信息报》2022年9月21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