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写短文的故事

作者:高永中 薛庆超 亚洁等    发布时间:2022-09-30   
分享到 :

毛泽东要求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外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撰写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短短114个字,准确简明,一气呵成,雄劲有力,鲜明表达出对人民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毛泽东特别反感“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风,他说:“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结果无人看,或者看一半就丢下了”。在剖析“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原因时,他指出:“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对文风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他强调:讲话、演说、写文章、写决议案、开会都要“精兵简政”、简明扼要。他写的这篇文章仅有3000字左右,但表达出了系统又全面、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既从总体上讲明党委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纪律,又详细阐明开展党委工作的具体方法,同时对党委主要领导的工作能力、内在素质提出要求。全文观点鲜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它本身就是“精兵简政”的样板。

1957年3月,毛泽东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时说,文章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关于文章的篇幅,毛泽东的观点是“要简练扼要,生动有力,要写得短些,通顺些,废话应当尽量除去”,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大的问题,好的文章、好的讲话不在长而在精,在于能解决问题。

邓小平一贯主张“文章短而精”

邓小平的文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短精练。他一贯主张“文章短而精”,没有长篇大论,用最简短的话,把复杂的事情说得清楚明白。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内容丰富精深,共收录119篇文稿,平均每篇2300字左右,其中1000字以下的文稿有68篇,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最短的不足百字,最长的一篇即南方谈话7500字,是根据他在4个地区的讲话综合而成的。短文同样可以发挥大作用,他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阐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等,都体现在他的这些文稿中。

邓小平曾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邓小平讲话,一般不用事先准备稿子,只有在一些重要场合,一些重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阐述时才由别人帮助起草稿子。即使这样,他也总是要求起草人要从政治角度看问题,要能抓住要害,文字不能太多,而且都是自己先写出简明的提纲。1979年3月27日,为了准备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他专门把胡乔木等同志请到家里,谈稿子的起草问题。看了已经起草的稿子,他说:现在文字太多,枝叶太多,比较平淡,吸引力不够。现在要强调的只是几个问题,语言太多,把要突出的问题冲淡了。这篇讲话是政治性的讲话,不需要讲很多理论的话。邓小平的这段话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他对讲话稿的要求。

对于自己已经讲过的话,整理出版时,邓小平要求尽量简化。1987年10月5日,中央文献研究室整理了他1950年《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准备作为《刘邓大军征战记新闻编》的代序言。他看过后批示:“可以,就是罗嗦了些,最好删节一半。”

邓小平不仅自己率先垂范,对党内的重要会议、汇报,重要领导人的讲话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来源:《党史信息报》2022年9月21日第8版,文章摘编自《习近平讲党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