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是这样建成的

作者:安 莉    发布时间:2023-01-28   
分享到 :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之后,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从此,在“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青藏高原上,一条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蜿蜒前行,它突破生命禁区,穿越戈壁昆仑,飞架裂谷天堑……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睡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1950年,人民解放军遵照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和汉藏人民一起艰苦奋斗,在高原上修筑了4360公里的川藏和青藏公路。

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运往西藏的物资大幅度增加,原有的以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修建青藏铁路已是势在必行。在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青藏铁路的战略决策,它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克服交通“瓶颈”,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于跨越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铁路被人们赞叹为“天路”。这条“天路”的起点在青海省西宁市,终点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就着力研究解决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在经过1958年动工修建、1960年停工缓建、1974年挥师复建之后,1979年,青藏铁路一期青海省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建成,1984年通车运营。青藏铁路二期格尔木至拉萨段自格尔木市沿青藏公路南行,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进入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含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新线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5年铺轨通过唐古拉山,并提前实现全线铺通。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以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紫外线强烈,常年积雪,气候复杂而著称于世。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永久性冻土地带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常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达5072米。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的严峻挑战。当年铁道兵第十师(中铁二十局的前身)在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时,曾先后有201名战士长眠雪域。整个青藏铁路共建有85个车站,全部建在高原上。其中安多火车站位于海拔4700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城南站,长1601米,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是青藏铁路进入西藏的第一大客货两用车站,有14列旅客列车经过此站,包括4列停靠此站。

在安多火车站的建设中,建设者们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问题,由于海拔高,用普通的锅烧水,根本烧不开,这样,大家的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职工的生活难题,他们采购了一口特制高压锅,用于烧水、做饭。高压锅为铝合金质地,高61厘米、直径60厘米,为普通高压锅的二三倍;重达20多千克,比普通高压锅重了好几倍。这口巨大而沉重的高压锅底部被烧漏,已经光荣退役。

(来源:2023年1月4日《党史信息报》第8版,文章摘编自《复兴之路展品100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