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沉思》

作者:张神根    发布时间:2023-02-13   
分享到 :

近日,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又一力作《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沉思》(作者:余京华、唐莉)已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聚焦“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沉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切入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为理论研究主旨,潜心回归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历史唯物主义经典文本的本源理论语境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创话语体系,系统梳理了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前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道德运思理路,自觉秉持“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内在契合的“视界融合法”,着力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被遮蔽的主要原因、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的深层内涵及当代西方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深刻阐释。

著作对历史唯物主义内蕴的深厚而深刻的道德维度(具有辩证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道德批判范式,超越道德乌托邦的道德实践精神,具有“合道德性”与“科学性”的终极关怀诉求,“唯物”亦“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观)进行了深度开掘,不仅揭示出道德维度自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际即“理性出场”,并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始终在场”,而且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是“至真”与“至善”之生成性统一的历史观和哲学学说,揭示了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理论精神。如果说《资本论》是“大写”的逻辑学,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大写”的伦理学。本著作能够引导读者深刻感悟到:历史唯物主义既是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合规律性”的“真”理论,也是诉求无产阶级解放、人类解放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合道德性”的“善”理论;既是一种“显性”的历史发展规律体系和社会发展理论,也是一种“隐性”的道德哲学和精神科学。

就理论层面而言,本著作无论对于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抑或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皆具重要的理论意义:弥补了历史唯物主义传统解读模式的理论缺憾,拓展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视阈;深刻把握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理论精神,理性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理论样态;为“解悖”马克思主义道德悖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论证;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研究成果。

就现实层面而言,本著作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即当代观照意义:有助于强化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德信仰”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道德自信”,为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场”夯实道德基础;有助于开启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文明建设的有效“对话”,发挥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功能和价值,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意义空间,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提供根本性道德资源;有助于为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真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提供重要的道德启示,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理论精神——科学维度与道德维度的生成性统一,从而强化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和情感共鸣;有助于为重建公正和谐的国际新秩序、构建全球伦理奠定重要的伦理道德基础,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道德话语权”。

本著作得到了同行专家和相关学者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将会引发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更为广泛而持久、深入而深刻的理论探赜和实践探讨!

(来源:2023年2月8日《党史信息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