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铭章联语
1937年秋,川军抗日将领王铭章随集团军奉命出川抗日,转战晋鲁及津浦线北段一带。1938年初,王铭章奉命在山东滕县布防,被任命为41军前方总指挥。同年3月,日军大举南犯,为巩固津浦线,王铭章率部死守滕县达10天,最后弹尽援绝,壮烈殉国。5月9日,王将军灵柩运抵武汉时,武汉人民举行迎灵大会。中共中央代表吴玉章、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等参加了公祭。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联合题写挽联一副,联曰:“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朱德题挽联曰:“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是真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他们赞誉王铭章为中华民族争光,不愧为炎黄子孙,英名将永留青史。
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出:“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又说:“……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达成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之一页。”其挽联云:“君真三峡豪,拼血肉作墙垣,顿使瓮城成铁壁;我忝五区帅,率健儿驱巨虏,誓将凯奏慰忠魂。”
王铭章灵柩运抵成都后,成都各界于是年6月l3日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举行追悼大会,挽联之多,难以胜计。四川学者耆老赵熙挽联云:“杀身成仁,效死勿去;时日曷丧,逆天者亡。”川军127师师长陈离将军,与王铭章既是军官学堂的同学,又协助王铭章坚守滕县,袍泽之谊特别浓厚,所以陈离将军的挽联格外沉痛感人,挽联云:“国之蒙难士之羞,相将并辔长征,为我蜀军纾义愤;我也负伤君也死,亟应裹创再战,擒他倭帅祭英灵。”成都学者耆老方旭、林思进挽联云:“早书遗命别家人,真所谓慷慨捐躯,从容就义;更有贤声光国史,尤准得子遵葬礼,妻却博金。”王铭章于1937年9月12日在四川德阳誓师后,辞别家乡父老,并对家人预立遗嘱,足见他英勇殉国的壮举绝非出于一时义愤,实系高度的爱国思想与强烈的民族意识所激发。难能可贵的是王将军的子女遵从国家规定的葬礼,夫人按照他生前关怀桑梓教育之遗愿,将遗产献出,在新都西门外创建铭章中学。成都群众致送挽联云:“一死殉孤城,前有广德,后有滕县;千秋留正气,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来源:2023年4月19日《党史信息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