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珍贵照片的由来
观音桥,是庐山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老石拱桥。山水桥,相得益彰;天地人,合力作美——1014年,当阳(现江西九江市)石匠高手陈智福、陈智汪、陈智洪三兄弟,奇思异想,精心设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涧上架起一座“石彩虹”,使这里天堑变通途,呈现出“百尺悬潭万道山,一虹横枕翠微间,半天云锦开青峡,几地轰雷撼王关”的神奇景象。因其架在三峡涧上,原本名叫“三峡桥”。及至清代末年,当地百姓在三峡桥南端修建起供奉观音的观音庙,此后人们习惯叫它观音桥。
观音桥全长24.4米,宽4.1米,高10.67米,单孔,桥拱为7排,共105块规格相同、每块重1吨的花岗岩,以榫形扣锁成为一个整体。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多少游人、文人、名人来过观音桥不得而知,但一代伟人周恩来过观音桥,则有史料记载。
1961年夏,周恩来登上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9月17日周恩来下山,在前往南昌的途中,顺道前去参观位于庐山南麓的观音桥。那天轻车简从的周恩来一行,遇到家住庐山脚下玉京村周家湾的周桂花。13岁的周桂花,见到了生人,连忙站起来,想回屋里去,却被总理的秘书叫住了:“小姑娘,你认得观音桥吗?给我们带个路好不好?”周桂花腼腆地答应:“好!”当周桂花把这些陌生人带到桥前,周恩来拉着周桂花说:“来,咱们照张相。”这时,正好一位干部走过来,恭恭敬敬叫了一声:“周总理……”周桂花一听,甭提多高兴了。她人生第一次照相,竟然是和周总理一起。
周恩来牵着小桂花的手仔细洗去手上的泥巴,并用毛巾擦得干干净净,拿来一个大红苹果送给她。从观音桥折回时,周恩来说:“小桂花呀,我到你家去看看好吗?”来到桂花家,周恩来笑着对她的父亲说:“老同志,你的小姑娘给我们带路,耽误了她吃饭,很对不起……”周恩来一边说一边还送上了饼干、糖果。周恩来到村里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老周家堂屋里挤满了人。周恩来关切地问大家可吃得饱。周桂花的父亲低着头,不无顾忌地说:“不瞒总理说,这两年不比前些年,饱是不太饱。每人每天只有半斤粮……”周恩来认真地听着,过了一会儿,他站了起来,沉着有力地说:“老表们,这一两年我们受了灾,日子过得是困难。只要我们跟着毛主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光景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1977年1月12日,《江西日报》头版头条以很大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手捧照片思亲人,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文章,同时配了一张周桂花依偎在周恩来身边的照片。后来,这篇文稿被改编为《一张珍贵的照片》,编入20世纪80年代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
(来源:2023年4月19日《党史信息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