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现代工业建设的第一次高潮

作者:李 赟    发布时间:2023-04-28    来源:xgs.newgscloud.com
分享到 :

甘肃地处祖国大西北,省会兰州是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也是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在甘肃大规模布局建设了以苏联援建项目为主的一批大型工业骨干项目,与之相适应,甘肃地方工业加快发展,掀起了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位于兰州西固的石化城全景。

1953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甘肃被确定为国家新的工业基地和重点建设地区之一,布局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和国防建设项目。到“二五”末,相继建成投产了兰州炼油厂、兰州化肥厂、兰州合成橡胶厂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形成甘肃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发展中的兰州自来水厂俯瞰图。

(一)以兰州为中心投资兴建重点骨干企业。“一五”时期,以兰州为中心,国家在甘肃大规模投资兴建苏联援助的“156项”中的8项现代化工业企业,加上配套项目、限额以上项目和国防军工企业共16项(包括9个民用企业、7个军工企业;兰州占12个)。8项现代化工业企业分别是:石油工业部所属兰州炼油厂,电力工业部所属兰州热电站,重工业部所属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兰州氮肥料厂、兰州合成橡胶厂,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第二机械工业部所属八○五厂。配套项目兰州供排水工程(兰州自来水厂),由苏联设计并提供主要设备。限额以上工业项目永登水泥厂,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援助建设,全套设备由该国引进。国防军工企业包括一三五厂(万里机电厂)、二四二厂(新兰仪表厂)、七八一厂(长风机器厂),核工业五○四厂、四○四厂和酒泉火箭发射场(即八一二○基地、现酒泉航天基地)。16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迅速掀起甘肃工业建设的高潮。

(二)沿海地区企业大量迁兰强化工业基础。在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下,许多东南沿海工业企业内迁。除重工业外,各地的商业、服务业、轻工业也纷纷支援兰州,加速了甘肃大规模工业建设高潮。其中上海市于1955年和1956年共有47家商业、服务业、轻工业企业迁兰,包括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信大祥绸布庄、泰昌百货店、意姆登洗染店、上海照相馆、悦宾楼餐馆、登记理发店、佛慈制药厂、美高皮鞋厂等。兰州还从上海公私合营企业中引进资金200万元,修建商场、饭店以及商业学校等。不仅填补了兰州市的空白,也为全省的商业、服务业、轻工业发展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一五”期间,兰州工业企业从解放初期的16个增加到126个,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17亿元,为新中国成立前的19倍、1952年的4.7倍。

1957年建设中的兰州西固热电厂施工工地。

(三)地方工业配合重点项目快速发展崛起。1953年5月19日,省委根据中央关于发展地方工业的意见,通过《关于发展甘肃地方工业的意见》,指出地方工业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大规模基建服务,要发展建筑材料业,扩建和发展煤矿业,加强矿产勘探工作,建立中小型工业,发展农村服务和供应。按照省委部署,兰州、张掖、酒泉等地陆续建起砖瓦厂、石料厂、耐火材料厂、木材加工厂和木器制造厂等,生产部分工业项目建设所需生产资料。甘肃20多个地方的国营厂矿得到改建和扩建,包括电站、农具厂、建筑材料厂、榨油厂、乳制品厂、亚麻加工厂、铁工厂和煤矿等。全省各地还积极兴办轻工企业,陆续兴建和扩建了兰州玻璃厂、日化厂、造纸厂、热水瓶厂、甘南乳品厂、天水火柴厂、徽县酒厂、安口陶瓷厂等。地方工业产值由1952年的1.8亿元增长到1957年的3亿元,增长66%。不仅保障了重点项目的落户投产,也对促进全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省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53年到195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19.4%。至1957年底,工业总产值达6.35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43%。各主要生产部门都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目标。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所属企业的产值在全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6.56%提高到51.52%。在所有制结构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产值增长了4倍多,达4.77亿元;集体所有制企业产值增长了47倍,达1.23亿元。工业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年重工业产值达3.7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9.38%,轻工业产值达2.5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0.62%。

(五)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成为甘肃工业基石。“二五”时期,兰州炼油厂、兰州化肥厂、兰州合成橡胶厂等相继建成投产。兰州炼油厂一期工程使中国原油加工能力比1957年扩大了1.4倍。在全国新增生产能力中,兰炼以30%的比例独占鳌头。兰州化肥厂投产后,结束了我国西北地区不生产化肥和甲醇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兰州合成橡胶厂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合成橡胶的历史。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合并投产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石油钻机。酒泉火箭发射场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新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远程导弹。到1962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11.38亿元,重工业所占比重从1952年的8.75%增长到49.63%,全省工业的重型结构趋于稳定。

工业建设作用凸显,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由国家投资在甘肃建设的16项重点工业项目,是甘肃现代工业的开端,对改变甘肃乃至西北落后的工业现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构筑了现代工业基本框架,奠定了甘肃工业主导的经济格局。国家投资、布局的这些重点工程建设,使甘肃现代工业迅速崛起,搭建起了甘肃现代工业的基本框架,甘肃成为一个具有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等门类独特的重工业省份。同时,国家为配合重点工程建设进行的改建、扩建企业相继建成,以及新修铁路的通车,都极大地提高了我省企业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各主要生产部门都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目标。全省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向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转变。

1957年永登水泥厂建成投产时的厂区。

(二)充实了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填补了我国工业领域的多项空白。16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多个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国家现代炼油工业是以兰州炼油厂为发端。兰化合成橡胶厂是中国合成橡胶技术的基地。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是新中国最大的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制造企业,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石油钻机,开创了我国制造深井石油钻机的历史。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在国防工业方面,五○四厂为我国首次核试验做出贡献,四○四厂建成使我国核工业生产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新中国第一座导弹发射场和卫星发射基地,创造了新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兰州自来水厂在国内设备最新、规模最大,有“亚洲第一水厂”之称。永登水泥厂是西北第一座现代化水泥厂,奠定了甘肃现代水泥工业的基础。所有这些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国防现代化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门类。

1956年,白银公司露天矿大爆破。

(三)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崛起了兰州、白银、嘉峪关等工业城市。“一五”期间,兰州市被列为全国8个新建工业城市之一,大规模的工业项目和城市建设,使兰州由昔日的消费城市迅速转变为以石油、化工、电力、机械制造为主的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市政建设、交通运输、文教卫生、公共福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猛增加,整个社会面貌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1953年兰州城镇人口287254人,乡村人口260287人;1960年城镇人口增至941656人,乡村人口316621人。大量文化素质较高的技术干部和产业工人来到兰州,带来了新的气象,提升了兰州在全国的地位和形象,形成了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随着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白银、嘉峪关等工业城市拔地而起。1956年,白银市因兴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国营银光化学材料厂而设市,成为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嘉峪关市也因1955年发现肃南镜铁山铁矿,伴随着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发展而兴起,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来源:《甘肃日报》2023年0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