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时的路

——走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史馆

作者:林珊珊    发布时间:2023-05-12   
分享到 :

春日的中央党校,芬芳沁暖、草木欣荣。苍翠的树木掩映间,位于校园中轴线西侧的校史馆古朴、庄重。

拾级而上步入展厅,随着一面仿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正门的砖墙徐徐打开,我和同事们被带往时间深处,与那些凝结了历史底蕴的文物、饱含革命热情的文字相遇。

跟随讲解员,我们走进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回望出发的地方。厅内摆放的一张老照片已经光影斑驳,照片上是几间由土砖垒筑的砖瓦房,墙面在风雨冲刷侵蚀下尽显沧桑。这座破旧清寒的土房位于江西瑞金叶坪洋溪村,是1933年3月13日成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也就是中央党校的前身。在这里,任弼时、张闻天、李维汉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构建了难得的一方求知净土,锻造了一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见证了我们党干部教育事业的星星之火,开启了党校人奋斗求索的光辉征途。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从狭小简陋的院落到如今开阔大气、风景旖旎的校园,从第一批百余名学员扩展到如今几千人的在校学员规模,中央党校栉风沐雨,走过了万水千山。据解说员介绍,按照校(院)委会的指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洋溪村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旧址已经作了全面修缮,旧址周边环境也进行了整治,今后将作为红色基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岁月不居,薪火相传。昔日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今天又一次成为红色“课堂”。这何尝不是历史与当下的一种妙合?

在“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展览部分,镌刻着“实事求是”校训的四块石碑格外引人注目。这四个字雄健潇洒,由我们的老校长毛泽东题写,延安中央党校学员舒同临摹放大,当年就镶嵌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门楣上方,见证了中央党校在延安的那段辉煌岁月,也成为一代代党校人的座右铭。

时间的镜头推回1942年的延安。2月1日,中央党校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他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生动比喻为“不过是一股逆风,一股歪风,是从防空洞里跑出来的”,号召“我们全党都要来做这个塞洞工作”。2月8日,他又在中央党校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彼时的中央党校,集中了各根据地及各方面的大批领导骨干,是全党整风运动的“大本营”,是当之无愧的思想锻造熔炉。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形成的学术传统和理论传统,也成为了党校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中央在这里,党校在这里,七大在这里开,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华民族就胜利了。”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对整风问题有这样一句总结。他的这句话,足见中央党校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与分量。

因党而立,因党而兴。伴随着党的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央党校坚定沉稳地一路向前,“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矢志未改。

每当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央党校总是思潮涌动、先声夺人。思想理论的火花不断激发,终于变成了熊熊的火焰。

在《理论动态》第60期的封面及相关手稿前,我驻足良久。1978年5月10日,这一期杂志刊发了一篇载入史册的雄文,就是数易其稿,并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打响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第一枪”。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

“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

纸张在岁月中泛黄,但这些深刻的论断,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对这份史料的关注,还源于我对《理论动态》一份特别的情感。数年前,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我到中央党校报刊社报到,社里安排我到《理论动态》编辑部担任编辑。这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那种兴奋悸动,至今难以忘却。为了更好地了解《理论动态》,那段时间,我集中学习了沈宝祥等老同志对办刊背景和部分代表性文章的回忆与思考。党校学者们的勇敢、坦荡和睿智时常触动我。有时我神思驰骋,会想:当时的编辑工作是什么样的呢?面对汹涌而至的改革浪潮和伴随其中的“暗礁”“漩涡”,他们是怎样确定选题的?碰到一篇好文章,他们是否会击节赞叹、欣喜若狂?遇到分歧,他们又是如何反复讨论、达成共识的?这本薄薄的杂志,作为党在思想理论上拨乱反正的排头兵,彰显了中央党校勇于研究问题、敢发时代先声的精神品格,凝结了几代人对真知的渴望与对事业的热爱,也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沿着展览路线继续行进,一张照片将我的思绪拉到了2018年4月28日,那个激动人心的上午。那一天,碧蓝的天空澄澈纯净,中央党校主楼被阳光轻柔地镀上一层淡金色,更显巍峨庄严。我们部分同事和学员聚集在楼前,等待见证一个神圣的历史时刻。

两条红绸被揭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牌子分列正门两侧。

这是90年长轴画卷上又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在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中,团结、自信、有序地开始谱写新的篇章。5年过去了,我深深感到,在不知不觉间,校、院早已紧紧融合成了一个亲密的大家庭,我们真诚地交流互鉴、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边走边看,每一个物件都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往事,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了一个璀璨的瞬间。它们串联起党校90年的光荣历史,传递着坚毅的力量。

不觉已到了展厅的尽头,这里的一片留白引人遐思。我们看到中央党校如何从过往走来,更期待她将如何奋楫当下、奋进远方。

一位同事轻声说,“这里,以后就要靠我们来填满了”。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5月12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