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作者:王玉强    发布时间:2023-05-26    来源:党的文献
分享到 :

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做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历史自信是以历史认知为基础的。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准确,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历史自信,因何而坚定?历史主动,怎样能增强?可以从很多角度寻找答案,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答案,是源自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认识和理解。

一、坚定道路自信

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解决近代以来中国的基本问题,从来就没有教科书,别人的路也走不通。现实迫使中国人另寻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人民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信自立,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沿着自己开辟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彻底解决绝对贫困的千年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交出了一份举世无双的成绩单。

百度春秋换了人间,百余年的对比如此鲜明。欲知向何处去,须知从何处来。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之一,明确为“全党必须牢记”的“五个必由之路”之一。

这是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最深刻、最有标志性的历史自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坚定理论自信

近代以来中国的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首先要掌握思想武器。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的思想武器库是越来越丰富了。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正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第一项历史性成就,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回望历史,为什么我们党能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理论的彻底是最坚定的自信;思想的创造是最有力的主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肩负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三、坚定制度自信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在几千年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制度文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新的社会制度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根据地创建人民政权,探索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

夺取全国政权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确定新中国的国体政体,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安排,部署建设 13项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之治”的制度保证更加完善。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制度”这个关键词贯穿全篇,覆盖了党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制度强则国家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越是接近目标、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我们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一定要有定力、有主见,决不能自失主张、自乱阵脚。”

四、坚定文化自信

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站稳根基、发展壮大、走向未来,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00多年来,我们党坚守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创造了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

文化基因决定一个民族能否行稳致远,文化自信决定一个民族呈现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成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鲜明特色,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到牢记“三个务必”团结奋斗的重要要求,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及其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到“五个必由之路”的规律性认识,百年大党为了什么、干成了什么、还要干什么、怎么干等等一目了然,自信自强的气象贯穿全篇。

站在历史自信的基石上,我们前进的底气更足了,把握主动的能力更强了。底气和能力从何而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二十大强调,“‘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从根本上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充实完善,指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这一修改,有利于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的最大底气。

作者:王玉强,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党的文献》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