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船”奇故事!它运送1400名解放军渡江,为解放南京作出重要贡献
5月11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
今日为您讲述“渡江战役第一船‘京电轮’”的故事
信物名称:渡江战役第一船“京电轮”
信物传承者:大唐集团
信物年代:1949年
信物讲述人: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邹磊
信物印迹:在渡江战役中成功运送第一批人民解放军完成渡江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前夕,一艘满载煤料的蒸汽船驶入南京护城河内。没过多久,这艘船上的人竟将所有的煤倒入了江中。这些人为何要将煤倒掉?这背后又隐藏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1949年4月初,下关发电所的地下党组织接到上级指示:务必保留一些吨位大、性能好的船只,为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做准备。当时的下关发电所负责整个南京的供电任务,所以作为厂里运输主力的“京电号”就是其中首选。
1949年4月中旬,长江两岸形势愈加紧张,为了能彻底阻止解放军渡江,国民党军队将长江两岸的船只搜集起来,统统烧、炸、沉、毁。而“京电号”等少量的大型船只,则被国民党集中起来,严加看管。
夜幕下,宽阔的江面显得格外平静,探照灯光柱不时地在江面上掠过。见国民党军队丝毫没有放船的意思,“京电号”的船长黄兴发坐不住了,趁国民党放松警惕,他带领船工将船上发电用的煤全部倒入了江中。当时连续几天,“京电号”都没能回到下关,电厂很快无煤供电。
不久,半个南京城就被黑夜所吞噬。国民党军队担心解放军趁此机会过江,于是下令:下关发电所,因战事需要,任何情况下不得中断发电,违者以贻误战机论处。下关发电所厂长以运煤为由,要求归还“京电号”,否则无法保证不间断发电。
1949年4月23日夜里,下关发电所的地下党组织命令“京电号”,立即开赴北岸迎接渡江部队强渡长江。在成千上万艘渡江船中“京电号”的体积最大,航行速度最快,运送能力最强。也因此成为了敌人集中火力攻击的目标,此时,炮弹如暴雨一般倾泻在江面上,“京电号”就这样冒着对岸射来的密集炮火,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1949年4月24日凌晨,连续航行了数小时的“京电号”运送1400多名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圆满完成了渡江任务,为解放南京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京电号”运送的人民解放军35军103师的120名指战员,成为了第一批登岸的部队。从此,“京电号”也被后人称之为“渡江第一船”。
南京解放后,下关发电所积极恢复生产,刚刚从硝烟中走出的“京电号”也马不停蹄地为电厂运送供电燃料,但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开始用飞机对南京的重要设施进行轰炸,下关发电所则成为了被攻击的主要目标。此时,“京电号”上的船工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护厂保电,绝不停止一分一秒供电!他们始终坚守在运煤岗位,冒着被轰炸的危险,驾驶着“京电号”坚持在第一线运送燃料和物资,为南京解放的光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料保障。
如今,“京电号”小火轮已不再是一艘运煤的船,而是凝聚着中国大唐不畏艰险、忠诚爱国、担当奉献精神的图腾象征,并激励一代代大唐人投身国家电力事业,付出无悔青春。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