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何以能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作者:陈理    发布时间:2023-08-24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分享到 :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伟大实践中充分彰显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文拟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主要体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从而明确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融会贯通,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世界观和方法论

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攻克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一系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在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伟大实践中充分彰显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由来、途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对于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强调党百年来之所以能够完成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两个结合”,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也不例外,这一科学思想之所以能够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的伟大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重大问题时,有两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一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结果。另一处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这两处重要论述互为因果、逐层递进,科学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够创立,为什么能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依据、由来、途径和最终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关系。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通过“两个结合”得以成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用了很大篇幅全面系统深入论述了我们党为什么要坚持“两个结合”以及如何进行“两个结合”这一重大问题。随后,在河南安阳调研考察时,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这个重要论断,画龙点睛地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二十大报告关于“两个结合”重要论述的实质,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够创立以及这一思想所具有的理论品格、精神特质、价值追求的一个重要维度,深化了我们党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但“两个结合”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经历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政治清醒和理论自觉。

1.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发展过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不断开辟。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先概括并提出来的。在此之前,关于党的理论创新,使用的都是一个结合,即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之后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引。比如,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就是这样来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尽管习近平“七一”讲话关于“两个结合”的论述,主要是从面向未来我们党如何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角度,提出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为什么提出“两个结合”以及“两个结合”的内涵、要求是什么等没有作具体展开,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同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内在关系,无疑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把我们党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们党对“两个结合”深化认识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这方面理论成果的取得,是建立在对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全面系统的总结,尤其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重点总结的基础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两个结合”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从两个维度对“两个结合”进行展开。一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维度,明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坚持理论创新”这一历史经验的维度,明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创立,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一系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这是我们党通过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尤其是重点总结新时代新鲜经验的一个重要收获,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百年奋斗“坚持理论创新”宝贵历史经验的认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正是在我们党长期探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突破性探索基础上取得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为什么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党的理论创新的坚定自信和高度政治自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通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从这些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的概括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些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着十分鲜明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比如,习近平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与唯心史观关于少数英雄人物、帝王将相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形成了鲜明差异和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同以往时代思想家的一个最大不同,是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民指明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一经创立就成为人民群众改变被压迫、被奴役悲惨命运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以来诸路皆走不通的情况下,中国先进分子在比较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看清楚了中国问题的实质,也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依靠力量,这就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时代形势任务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的重要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在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实践上,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重要位置,一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扎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对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等方面所作的全面系统的总结,为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做了最好的注脚。新时代这些重大理论与实践,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与时俱进做了许多方面的创新,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其他诸如新发展理念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同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中国式现代化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全面从严治党同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等等,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通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新境界的。

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理论创新的显著优势,是其他国家、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一个独特优势。习近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地位,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必然性。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造之所以有如此突出重要的地位,是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重要元素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嵌入我们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成为我们民族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文化自信的根基,成为我们党一百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以此不断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丰厚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创造性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比如,我们从习近平创造性概括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一重要概念中,既可以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鲜明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又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惟邦本等深厚文化渊源。古人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里所说的大道,是儒家所向往的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是一种追求天下为天下人共建共享的理想制度。尽管在阶级社会中,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桃花源和乌托邦,但它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通过社会革命求得人类彻底解放的理想社会有着相通的地方。民惟邦本同样也是儒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孟子曾明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管其出发点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它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有着相通的地方。至于习近平所使用的“初心”这一概念,同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诗经》中很早就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说法。后来佛教典籍中比较多地使用“初心”“初发心”的概念,后人进一步概括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说法并流行开来。与此同时,儒家文化还提出“恒心”的概念,汉代赵岐解释为“恒心,人所常有善心也”。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如果初心常存,就变成不变的恒心了。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2015年7月1日,习近平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时,明确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求全国广大共产党员“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随后,又在许多重要场合从不同角度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开门见山地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面的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坚守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尤其是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理论威力,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有同本国文化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拥有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点,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通过科学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成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

回顾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不难发现,所有重大理论成果都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新时代十年的理论创新也不例外。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波澜壮阔,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通过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这些重大问题得以不断向前推进的。这些重大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通过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对时代重大课题的回答,最早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作的概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创立和不断丰富发展同科学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时进一步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这就进一步告诉我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是科学回答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从对一个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到对三个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的发展,深刻反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三件大事和十六个方面成就集中展示了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也深刻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通过不断回答新时代新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成就”再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概括,也集中反映了理论创新是在不断回答时代课题中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理论既源于实践又不断引领实践发展的互动过程。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通过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

关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是立足“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交汇点的必然结果。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概括地说,所谓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也就是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把一个14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而且是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资本主义道路来实现现代化,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必须要依靠我们立足中国国情进行伟大的探索和创造。在我们党长期探索的基础上,习近平围绕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我国发展的重要关节点上,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高瞻远瞩、举旗定向,集中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比如,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第一次作出科学概括,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且对这五个方面中国特色的原因、内涵、途径、意义等都展开做了论述和分析。这五个方面特色的概括,同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色的概括非常相似,只不过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说的是“我国现代化”,二十大报告进一步突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重大问题,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通过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

关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同样是现实的需要,是立足于我们党迎来了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的结果。我们党从刚成立时只有五十几个成员的小团体,发展为拥有9800多万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的百年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铸就了一座座历史丰碑。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但决不是我们自满、躺平和停滞不前的包袱。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并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我们今天同样处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时刻,一方面我们党领导人民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紧接着还有更艰巨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一再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存在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等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在手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通过科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

关于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同频共振的时代背景的结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科学应对的外部环境。它一方面给我国发展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风险,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另一方面,它又蕴含着新的机遇,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统筹两个大局,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胸怀天下,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以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从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不断丰富发展,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是伴随着对实践提出的一系列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而不断向前推进的。拿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来说,最早是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来的。这既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习近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科学回答这个“时代之问”,给站在十字路口面临何去何从抉择的人类社会指明发展方向。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首次把“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概括为时代课题。正是在不断思考和回答这个时代课题中,习近平不断提出新理念新主张,极大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总之,从对一个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到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对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在回答新时代新实践新问题中创立并丰富发展起来的,又在回答新时代新实践新问题中不断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主要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从多方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比如,这一思想“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等等。这些重要论断,都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深刻揭示。习近平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我们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这些重要论述的指向性都非常明确,要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把握:一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的维度,全面把握这一思想如何以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实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二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维度,全面把握这一思想如何以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实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

(一)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的维度,全面理解把握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作出新的概括。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体现。二十大报告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样不是突如其来的,既反映随着新时代实践的发展,这一思想在不断丰富发展,不断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战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也反映了我们党对这一思想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化,并相应地不断作出新的概括。

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设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专章,集中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科学内涵、历史地位等重大问题,把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并进行详细阐释。这是我们党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我们党取得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有关定性的重要论断,比如这一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等等,是建立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所概括的这一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的。这些重要概括,为我们党正确认识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为这次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二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尤其是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作出进一步概括,把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和“十三个方面成就”。从中可以发现,决议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等重要论断,是建立在对这一思想关于“十个明确”和“十三个方面成就”主要内容所作的科学概括和深刻论述的基础上的。从“十个明确”的新概括来看,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八个明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第七个明确即“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第十个明确即“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的结果,是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原来第八个明确压轴的位置调整到第一个明确的首要位置,并增加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重要内容,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观点更加完善,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的结果。其他各个明确也不同程度增加了一些重要内容。这同样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这一思想认识和概括的进一步深化。

与此同时,第三个历史决议把“十三个方面成就”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概括进来。决议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成就和新鲜经验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总结概括了其中带有原创性的理论和思想观点。比如在总结第一个方面,即“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的重大成就和新鲜经验时,所概括的关于“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等原创性的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新认识。类似这样带有原创性的理论和思想,在十三个方面成就的概括中可以说还有很多。决议对“十三个方面成就”的总结概括,既进一步极大丰富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所概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也进一步深刻反映了“十三个方面成就”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体现。

三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作出新的概括,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中实现新的丰富发展,也深刻反映了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过程,是一个不断对党的创新理论加深认识和进行概括,并用以武装全党、指导实践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把“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十六个方面伟大成就的第一位,强调这一思想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刻揭示了党的理论创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既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取得的最重大成就,也是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最根本原因,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尤其是新思想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二)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维度,全面理解把握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既体现在这一思想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基本观点,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的贡献,也体现在这一思想关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基本观点构成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梳理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构成科学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因素。

首先,这一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全面、博大精深,提出一系列原创性、原理性的新理念新论断。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深刻,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概括来看,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包括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这是这一思想之所以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因。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一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这些重要因素,是这一思想之所以能成为科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成为科学体系,除了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全面、博大精深,还在于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相互之间不是并列平行的,而是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这首先体现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内部是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紧密的内在联系,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成为既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又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的重要因素,体现了这一科学体系关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在统一,反映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中可以发现,这种内在有机联系不仅体现在其内部的每一个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相互之间。比如,就“十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而言,它们是这一思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所作的概括。“十个明确”是从指导思想层面进行的概括,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是这一思想的四梁八柱,是从指导思想层面把它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是从行动纲领层面进行的概括,是指导思想在行动纲领层面上的运用和展开,是从行动纲领层面把这一思想概括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十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是指导思想与行动纲领的关系。就“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同“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关系而言,“十三个方面成就”可以说是“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在新时代十年理论和实践上的运用和展开,是这一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实践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集中体现。

第三,这一思想有着鲜明的主题,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贯穿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可以发现,这个科学体系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的内容,是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鲜明的主题贯穿起来的。也可以说,这些方面的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展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号召之后,从党的十三大开始之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关键词直接体现在大会报告的标题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像一根红线,自始至终贯穿着改革开放40多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中可以看到,这一思想都是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早在2013年初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就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续写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

第四,这一思想具有凝聚力极强的内核,将这一思想极为丰富的各个方面内容凝聚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这个内核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这个科学体系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居于核心的统领位置,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核心来统领的。也就是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统领和贯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基本内容的。正如前面提到的,这个科学体系内涵丰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但所有内容归根结底,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习近平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这就要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工作,都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都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最根本保证。新时代十年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第五,这一思想具有指导性极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这一科学体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这是对一个科学体系的更高要求,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导思想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革命性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党提出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际上就是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研究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是习近平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一再强调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的原因所在。从前面引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来看,这一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时代课题,又科学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课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这是这一思想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能够成为引领我们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而引领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原因所在。

总之,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历史贡献,既要从这一思想关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的维度来全面理解把握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又要从这一思想科学体系的维度来全面理解把握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尤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三、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首次用“六个必须坚持”概括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在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科学总结,是开创性意义的,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历史性贡献。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个重要论述深刻启示我们,要全面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既要全面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深刻理解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所集中体现的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把握这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辟,才能更好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更好担负起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历史重任。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强调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早在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就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人民至上,像一根红线贯穿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所有的理论和实践当中,成为激励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推动为民造福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从这一思想带来的“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等实实在在好处中,发自内心地喜爱、认同这一科学理论,并将其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马克思深刻指出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样一种人民的理论,是这一理论在新时代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发挥出了如此巨大威力的重要原因。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在回答人民之问中推动事业的发展。

坚持自信自立,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鲜明的精神特质。一百多年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着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而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自己来研究解答中国的问题。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教条主义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惨痛教训的结果。我们的自信同样有着坚如磐石的基础,这是因为我们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是我们共产党人能够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经受住不管是胜利和顺境还是困难和逆境包括各种风险挑战等严峻考验,不断推动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压舱石、主心骨。与此同时,我们的自信还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习近平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分析把握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新发展,始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鲜明的理论品格和显著标识。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是创新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始终要高高举起的鲜明旗帜,是我们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守的“正”,首要的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尤其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等。与此同时,我们又要立足新时代形势任务的新发展,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创新,不断以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引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像习近平要求的那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关于坚持问题导向。这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正是这样一种具有鲜明实践品格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也不是哲学家、玄学家抽象的冥思空想,而是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发挥了深刻改变世界、深刻改变中国的强大威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专门详细论述了十年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既表现在党的建设方面,也表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一国两制”等许多方面。新时代十年各方面重大成就的取得,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着力解决这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以实现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在不断回答新时代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具有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联系的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待事物。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带来的外部环境一系列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我国发展存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突出强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解决各种矛盾和处理各种重大关系。比如,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强调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同时又把伟大斗争摆在第一位,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比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等等。这是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在极不寻常条件下创造极不平凡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更加不确定不稳定的外部环境,面对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政治品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胸怀崇高理想,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为人类谋解放,一生都在探寻实现人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强调“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就是后来所概括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深刻依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这个科学定位,鲜明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同人类进步事业的关系。这是我们党在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深刻原因。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科学把握世界百年变局带来的深刻复杂变化,把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进一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从略,完整版请参考本杂志纸质版)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