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四重属性

作者:鲁宁 班永杰    发布时间:2023-10-13   
分享到 :

摘要:调查研究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本源,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始终将其视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学懂用活调查研究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也深刻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新形势新任务下,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从战术上科学运用调查研究,特别是深刻把握好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所蕴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属性特质,对于不断提升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更好地赢得优势、主动和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性是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本质特性,赋予调查研究科学性,是由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人民性是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赋予调查研究人民性,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实践性是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动力生成,赋予调查研究实践性,是由党的求实精神决定的。创造性是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指向,赋予调查研究创造性,是由党的时代品格决定的。

关键词: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属性特质;问题导向

调查研究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本源,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始终将其视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更是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首位,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做好表率,多到基层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指出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找到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稳定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学懂用活调查研究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也深刻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新形势新任务下,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从战术上科学运用调查研究,特别是深刻把握好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所蕴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属性特质,对于不断提升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更好地赢得优势、主动和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科学性是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本质特性,赋予调查研究科学性,是由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情的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弄通透,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特点,最终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丰富的思路及对策。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之一,调查研究在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等各个时期均得到了真理淬炼和实践检验,是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行之有效、可靠管用的工作方法。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正是基于科学的调研,经过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细致掌握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进而搞清楚了各阶级各行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逐步明确了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需要积极争取的同盟者以及必须打倒的对象等,最终为赢得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正确的阶级分析要领。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强调:“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不言而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离不开科学的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在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对国家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等重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适时提出符合国情的新对策、新建议,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勇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进而为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将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调查研究之法、用活调查研究之策,始终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赋予调查研究集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联动性等于一体的新的科学特质,推动全党上下形成了善于调研、勤于调研的思维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体系,实现了以科学之维施科学之政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表明,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亦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和贯彻落实的前提条件,是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具体体现。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作出一系列顺应时代潮流的国之大策,无不得益于将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论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各领域,进而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以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性、真理性鲜明地写在党的旗帜上。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必然要求实践方法的科学性。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之所以科学,不仅体现在开展调查研究所需要的交换、比较、综合、分析等微观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对明方向、树思维、谋大局等宏观层面的深刻把握。首先,党的指导思想为调查研究指明正确政治方向,并推动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对党的创新理论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其次,党的指导思想为调查研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推动调查研究成为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同人民群众增进感情的过程。再次,党的指导思想为调查研究提供可靠效果保障,并推动调查研究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密切转化的过程。可以说,调查研究作为通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理道路的桥梁纽带,是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牢牢坚持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引领,不断运用科学思维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本领的具体体现,更是党始终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科学决策。”就本质而言,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图逐步变为现实的过程、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自觉行动的过程。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例,此次全会应历史之潮流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将改革着力点持续聚焦于价格、财税、金融、行政、土地、户籍等六大领域,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等重大事项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如此大规模、深层次、全局性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之前,都必然历经一番艰苦细致、统筹兼顾的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通过更加科学的调查研究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作为此次被载入史册的伟大改革的顶层设计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调研考察就奔赴深圳前海,站在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为一年后吹响全面深化改革号角指明了前进方向、打牢了思想基础。面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地提出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进一步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辩证关系厘清了思路头绪、奠定了理论根基。实践充分证明,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调研开路,发现问题、认识国情、寻求规律,不断把调查研究这一科学工作方法贯穿于制定政策的方方面面,才确保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贯彻落实,同时,也更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科学态度推动创新发展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

二、人民性是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赋予调查研究人民性,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开展调查研究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根基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实情、掌握实情,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牢牢把握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为全面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具体走向,并有效化解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困惑,用时32天跑农村、走县城,与广大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田野调查、听取报告、实地走访等形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写出堪称调查研究典范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人民群众中得出了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发动农民革命斗争的正确结论,为日后党彻底批判和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胆领导人民群众干革命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准备。同一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一文中指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是困难的,是需要时间的,不能要求过急。”言外之意,做好群众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群众运动有其自身规律,党在指导群众运动时必须掌握这种规律。为此,他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结合不同革命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将群众的经济斗争、政治斗争与统一战线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组织发动群众的一系列灵活策略,为后期党在革命斗争中正确依靠、引导群众提供了科学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全党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要义就是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起来,以系统掌握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特点,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有益借鉴,然后再到人民群众中做好宣传阐释,最终将党的意志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这“两个多”体现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从人民群众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工作方法,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据统计,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的五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地方考察调研50余次,纵横跨越中国版图。无论是走进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还是查看工厂企业、与老百姓促膝攀谈,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都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积极带头将调查研究视为密切联系群众、巩固执政根基的重要方式和必要条件,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这些都充分彰显出人民领袖胸怀“国之大者”、永葆本色初心的殷殷赤子之情。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走群众路线。一方面,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这一基础是基于民主性和真实性的有效结合,主要方式体现为“下情上传”,促使党员干部面对面、心贴心地深入一线,同人民群众交流思想、掌握社情民意,特别是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正确辨析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而启发和促进深刻的思考,最终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调研结论。另一方面,在人民群众中深入宣传阐释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关键,这一关键是基于公开性和及时性的相互映衬,主要方式体现为“上情下达”,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消除思想疑虑和认识误区,特别是在为人民群众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中探求和揭示治国理政的客观规律,进而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方针政策。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科学运用调查研究工作方法,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具体实践相结合,站稳了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最终成功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调研、摸实情,盯住抓、抓到底,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光辉奋斗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易事,难就难在如何科学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上下立下愚公志、写下宣言书,其本人更是不畏山高路远,从北到南、由东至西,亲赴各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每到一处都无微不至地与贫困户交流、同基层干部座谈,不辞辛苦地看灶台谷仓、查台账记录,在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中力求将党的扶贫政策精准送达一线、送到人民群众手中。真脱贫、脱真贫的生动实践再一次深刻反映出,党始终坚持把做好调查研究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使得这一接地气、通人气的科学方法论有了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更为鲜明的人民特质,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制胜法宝。

三、实践性是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动力生成,赋予调查研究实践性,是由党的求实精神决定的

实践需要是调查研究的逻辑起点,调查研究成果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方能成为正确结论,脱离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难以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可以说,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刻舟求剑行不通,闭门造车行不通,异想天开更行不通,没有实践基础的调查研究终将沦为形式主义。在漫长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党面临着各种突发状况和艰难险阻,并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化“危”为“机”。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左”倾错误在党内一时占据主导地位,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遭受严重挫折。毛泽东同志坚持在困境中向实践学习,深入实际搞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写了《矛盾论》和《实践论》,为后来选择中国革命道路、解决革命理论与实践等问题提供了有力指导。同样,邓小平同志也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的实践性,其著名的“南方谈话”更是将这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工作方法展现得淋漓尽致。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先后到达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结合时局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谈话,每一句话、每一个表述的背后无不折射出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势的深邃思考和睿智判断。正是通过认真、细致、解剖麻雀式的调查研究,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彻底打消了人们思想上长期存在的疑虑,擘画蓝图,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为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注入了思想动力。这其中“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著名论断都是经过深入调研并获得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知,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指导作用。再比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任重道远,在前进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而对任何问题的探索和解决,须臾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正是基于实践的调研,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洞察到,如果继续沿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那一套老办法来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势必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因此,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适时提上议事日程。经过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党的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深刻指出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什么样的模式,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应当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严谨细致的调查研究,通盘考虑理论与实际、国内与国外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以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前瞻性认识。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调查研究工作与实践结合得紧密,各项事业就能蒸蒸日上,反之,脱离了实践基础的调查研究势必会对工作造成损害,甚至停滞不前。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的实践性。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作出实行“八八战略”的重大部署,为浙江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指引。“八八战略”中所蕴含的“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山海协作”“两山论”等超前发展理念无不是经过全面系统的调研论证后得出的科学决策。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都力求“沉下去”了解基层实情的工作态度,与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的深刻把握是分不开的,他的很多基于实践形成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在《知之深 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重要著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中国共产党人的求实精神主要体现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不说假话、不务虚功、只求实效。这也就意味着调查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经受实践检验的过程,否则脱离了实践基础的调查研究往往会沦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其最终获得的结论不仅没有参考价值,更没有付诸实际的必要性。首先,要带着真目标开展调查研究,目标明晰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保证调查研究质量的必要条件。其次,要盯着真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调查的问题越具体、越实在、越客观,研究的结果也就越科学、越可靠、越扎实。再次,要本着真结果开展调查研究,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战胜困难、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真正做到调查研究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走得通、走得好,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启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善于以调研“开局指路”、勤于以调研“夯基垒台”、勇于以调研“深耕实践”。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例,这次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作出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这一方面离不开强大综合国力作支撑保障,另一方面则是顺应时代大势下“中国之治”为政理念的全面升华。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全会召开之前,思想和理论方面都已做足了酝酿准备,上到中央考量、下至基层民意都得到了集中呈现,诸如国家治理效能、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的提出,无不源于大量基于实践的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研究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并接受实践检验,最终以科学结论的形式融入治国理政各项重大方略之中。

四、创造性是新时代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指向,赋予调查研究创造性,是由党的时代品格决定的

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在与社会实践互动过程中不断体现出其特有的创造性。做好调查研究必须超越陈规、破除迷信,善于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换言之,调查研究价值实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创新的过程。离开创造创新的调查研究是没有灵魂的,因此,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然后作出一番对比、交换、反复,就必须将零散认识系统化、感性认识理性化、教条认识逻辑化,直至发现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解锁方式,这一正确解锁方式即为通常意义上的创造创新点。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调查研究的创造性。邓小平同志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文中曾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12)面对香港、澳门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之智,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外交关系、民族情感、民生福祉等方面作出深刻研判,最终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就是在中国创造性实施“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确保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同时,也为加快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正是通过反复深入的调查研究,既充分考虑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要素,又切实注重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发展,方能在确保国家整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从而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的开创性启示。同样,江泽民同志在《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文中强调:“之所以讲‘西部大开发’,就是说,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在过去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周密规划和精心组织,迈开更大的开发步伐,形成全面推进的新局面。”(13)党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就是基于国家发展布局、东西部区域协同、实现共同富裕等要素进行的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论证,以进一步认清东西部发展的现实差距,进而找到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措施。胡锦涛同志也将调查研究视为增强做好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并在全党大力倡导通过深入调研不断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为党传承运用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作出了榜样示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实施的每一个重大战略,都与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密不可分。特别是从一次次深入实际的调研中发现问题、剖析国情、体察民意,并将调研所见、所闻、所想、所思上升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诸如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的提出,都是对国家相关领域深层次、长久性发展作出的战略指引和战略部署,更是运用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对治国理政进行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勇于探索、敢闯敢试中不断实现从未知到已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并在这一跨越过程中以创造性调查研究服务于科学决策,解决了许多涉及普遍性和制度性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充分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一方面,从理论上看,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因此,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就必须通过创造性调查研究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以更好地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另一方面,从实践上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创造性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找到破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14)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调查研究创造性思维组织实施的过程。因此,认真聆听时代声音、真切回应时代呼唤,在研究解决现实紧迫重大问题中将调查研究贯穿始终,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这一科学方法论的创造性、创新性。众所周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提出,是党在对我国发展阶段进阶、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奋斗目标制定以及国际地位跃升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转向。要充分运用好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在认识中国国情中积极改造中国现状,又从改造中国现状中重新认识中国国情,如此循环往复、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寻发展规律,进而得出富有预见性和独创性的科学结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也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找准了制约当代中国发展主要矛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即稳定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创造性地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进行丰富拓展,彰显出在动态发展进程中稳妥处理社会主要矛盾的高超执政智慧。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召。要不断丰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就必须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大量具有开拓性、原创性的调查研究结论,以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从而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使得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更加清晰、科学和可感可行。应当讲,党的时代品格决定了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极富创造创新性,唯其如此,方能以更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提升党的执政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经验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轻车简从、身体力行地深入基层一线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火热实践中探寻总结治国理政内在规律,为全党上下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出了示范表率。新时代,深刻把握调查研究科学方法论所蕴含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属性特质,娴熟运用好这一管用有效的工作方法,对于积极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风险,进而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年,第249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3页。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9页。

④习近平:《之江新语》[M],宁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4页。

⑤习近平:《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年7月25日,第1版。

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9页。

⑦习近平:《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205/c64094-20441274.html.

⑧孙少龙,黄玥,张研:《咬定青山不放松———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综述》[N],《人民日报》,2022年10月9日,第1版。

⑨霍小光,杜尚泽:《“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好打赢”———记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四川凉山地区群众并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8年2月14日,第1版。

⑩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06页。

⑾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年11月22日,第1版。

⑿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9页。

⒀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42页。

⒁[美]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年,第66页。

(作者:鲁宁,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讲师;班永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

(原载《新疆社科论坛》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