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论坛综述

作者:山东省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3-11-27   
分享到 :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11月7日至8日,中国人民大学、山东省委宣传部与学习时报社在山东临沂联合主办红色文化论坛。山东省、中国人民大学及学习时报社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交流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并到临沂考察,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在总书记考察临沂十年之际,11月7日至8日,中国人民大学、山东省委宣传部与学习时报社在山东临沂联合主办红色文化论坛。

论坛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精神力量”这一主题,通过主旨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了深入交流。除主论坛外,还设置了沂蒙精神论坛、沿黄九省(区)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理论研讨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论坛、红色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红色文化传播论坛、沂蒙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论坛等6个分论坛。为深度体验红色文化,论坛专门组织与会人员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参观。主论坛会场还设置沂蒙精神专题展区、红色文创产品和红色出版物展示专区,吸引与会专家驻足参观。整个论坛异彩纷呈,丰富饱满。在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学者、嘉宾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和业务实践,共同探讨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传播力的路径方法,展现了深厚的功力、独到的见解。现将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弘扬

党的二十大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进大会主题。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产生的文化沃土。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熔炼而成的精神谱系,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化延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良强调,山东是天下闻名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同时也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沂蒙精神的诞生地。历史文化是山东的深厚底蕴,红色文化是山东的鲜明底色,渗透着山东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融入齐鲁儿女的骨髓与血脉,为山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叶康涛指出,传承红色基因,需要从“两个结合”的高度来认识。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基因的百年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的充分证明,作为两者相结合的成果,红色文化体现了理论深度与历史厚度的统一。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认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决不是无缘无故的,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沂蒙精神参与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两创”的积极成果和典型形态。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精神力量。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深化研究的新领域。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商志晓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思想品质,像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保持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牺牲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内核,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可或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精神力量,既助力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培育和精神养护,更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文化形态创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过程中,我们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真理力量、理想力量转化为人格力量,使之通过具体实践实现出来,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人物事件或重大决策过程中展现出来;要把蕴含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优秀品质、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融会在人的行为中,展现在改造世界的具体活动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思想奠基和价值导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弘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必将得以充分诠释和实践印证。

充分认识精神兴党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学习时报社社长许宝健围绕“精神兴党”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头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山东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20年在济南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王尽美、邓恩铭作为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个伟大精神中,沂蒙精神以其深刻内涵和鲜明特征绽放异彩。直接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伟大精神有5个,其中焦裕禄、王杰、孔繁森都是山东人,他们创造的精神品格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山东还是抗战精神、老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的重要形成地和实践地。回顾百年,精神使我们党屹立不倒、生生不息。精神兴党是百年党史的一条鲜明红线,从过去延展到今天,也将延展到未来,是我们党自信自立、把握历史主动的坚强支撑。要充分认识精神兴党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形成“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精神兴党、制度治党”的“四梁式”格局。

新时代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宋学勤总结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一系列伟大精神构成的整体系统,包含着重大事件类、重要地点类、重要会议类、重要人物类的具体精神,凝聚和呈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工作作风和优良传统。叶康涛强调,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需要以大历史观来观照。一方面,应以长远视野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跳出一定的历史阶段,放到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考察;另一方面,应以整体视野统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下,纵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结构,整合多类型、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精神成果,以整体研究的全面性克服局部研究的片面性。推进红色文化研究,需要更加强化微观视角的解读。微观视角看似孤立,却可以为深入研究整体结构提供帮助,可以探索“把红色文化放到显微镜下”,关注红色文化中的历史案例,呈现红色文化的多维历史面相,进而丰富红色文化的骨架和血肉,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更加完整、更加立体、更加真实。原中央党校副教育长柳建辉指出,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是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只有做到真正同心、真正情深,才能实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让沂蒙精神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守好红色资源的根与魂

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历史的证明,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新征程上,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加强文物保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张树军强调,山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特别是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革命文物调查普查,出台全国第一个关于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地方性法规,积极举办红色文化论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山东的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工作,同时也为其他省区的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革命文物是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宋暖认为,要建立排查档案,摸清家底,及时公布各级革命文物名录,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系统梳理革命文献、档案史料等文本资料,对革命文物的历史记载进行整理归档;实施革命口述历史抢救整理工程,对重要历史事件当事人进行口述资料记录整理,还原历史细节,再现历史事件。

开展系统研究。张树军认为,以红色资源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好研究工作是基础。要积极做好红色史料的征集、整理、研究工作,为红色资源利用打下坚实基础。要以史实为依据,围绕本地历史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文献、红色故事等,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特质,提炼、总结、概括红色精神,全面揭示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价值意蕴、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内在机理等,彰显红色资源的独特魅力,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通过举办纪念活动,把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要站在时代高度,紧密结合现实需要和群众需求,有效整合优化研究力量和资源,研究好党领导人民用鲜血和泪水、苦难和辉煌创造的历史,形成新认识、得出新结论,促进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开创新局面。

打造精品展陈。精品展陈是再现革命历史的生动教材,是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打造精品展陈,是用好红色资源的关键一环。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打造精品展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展陈的思想深度。首先要让红色文物说话,加强革命史实研究和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全面地呈现其时代背景、世界背景、理论背景,讲好红色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让红色文物进一步活化起来。要在表现形式上推陈出新,力求给受众饱满立体的观感,引领人民走近历史、触摸历史、感悟历史。要强化资源共享,将原址展示与馆藏陈列并重,坚持节俭办展、绿色办展,推出系列革命文物主题精品展览、联展、巡展,全面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凝心铸魂强根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革命文化对爱国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革命文化蕴藏着不畏强敌、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攻坚克难、勇于拼搏的斗争精神。革命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精髓,比如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革命精神,均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升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发扬斗争精神,积极探索、敢为人先、艰辛求索,不断书写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冉认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的显著标识。沂蒙精神最简洁的结论就是“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实现党和人民历史合力、共同推动历史发展的生动诠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在沂蒙精神中体现得非常鲜明。

用革命文物蕴含的精神力量铸魂育人。湖南大学机关党委书记黄梓根在发言中指出,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最直观拉近党和人民情感距离的历史物证,是最能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热情的红色资源。在开展革命文物育人工作时,结合革命历史教育,引导青年去读懂每一件革命文物及其背后的文化,感悟每一件革命文物的精神内涵,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前提性工作。要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精神挖掘,提升思想“诠释”的本领。要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科学利用,在育人实践中真正实现“活用”的效果。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凤莲认为,讲好革命故事要尊重事实,把革命先烈大无畏的感人事迹原原本本、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起到震撼人心、陶冶情操、提高认识的作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辉强调,红色研学是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旅游形式,中国红色研学旅游的发展取决于红色资源。山东应该成为全国红色研学旅游的一个高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指出,红色研学发展受政策导向、市场需求、供给丰富、科技驱动等因素带动,目前主要在产品、营销、课程、效果评估等方面存在痛点。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院长、旅游研究院院长黄细嘉指出,要从红色研学旅游产业发展的研学导师、研学课程、研学基地、研学线路、研学安全五大要素入手,加快培育红色研学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更精准开展红色研学旅游,推动红色研学旅游提质增效。

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增福认为,应在学校思政课教学中讲好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丰富意蕴,讲清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的角色作用,并通过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红色资源的多场域呈现,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中提升学校思政课育人成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亓振华指出,以红色文化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需要全员参与、全程一体、全方位协同、全要素融入,要求多向度思考、分场域部署,将红色文化作为重点内容,抓住“全”这个关键、“育人”这个根本,建构完善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认为,立德树人中的新五育(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全民国防教育)并举应该深入思考并举的思路、策略、方法和路径,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五育之间的异同,找到它们的衔接点、结合点、融化点,推进五育共荣,最终完成教育立德的浑然一体和完美结合。

沂蒙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经验启示。云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吉龙华认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建党的过程中形成了法治观,不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内民主、严格的纪律都是党的领导和战斗力的保障,也是党内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生认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在沂蒙革命根据地领导的法制建设,有力促进了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政治制度建设、战时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军事力量壮大,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与参与热情,得到群众衷心拥护支持。沂蒙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形成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抗日民主政权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全面系统研究总结沂蒙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探究党领导地方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有助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地方法治建设。

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红色基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中华民族文脉传承的重要纽带。传承红色基因,需要不断赋予红色基因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红色文化传播的核心要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马卫防等认为,传播红色文化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光辉历程的现实回顾,是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在引擎,是厚植红色文旅融合新形势、振兴革命老区的重要途径。厦门市委党校副教授岳世平等认为,加强红色文化高质量传播,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使红色文化传播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要不断优化红色文化内涵建设,使传播内容更为系统化、具象化、生动化;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使传播元素更加入眼、入脑、入心;要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不断增强传播力;要不断完善红色文化传播保障机制,确保传播更加有序、积极、有效。

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现实路径。红色文化传播必须尊重规律、讲究艺术,通过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或营造某种气氛感染对方。潍坊市委党校副教授崔立勇指出,要深化红色文化与地域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打破同质化、套路化的叙事,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可通过绘制“红色地图”,让红色资源本身成为最生动的历史讲述人;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影视剧、音乐、舞蹈等文化载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产品呈现给大众;举办红色家书诵读会、红色音乐会等,通过引起情感共鸣形成认同力。马卫防等认为,可组建红色文化宣讲队,向全社会普及红色文化知识,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利用投资、技术和市场力量,大力促进红色资源全域整合、文旅深度融合、产业高度结合,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有机融合,打造特色品牌。深化红色文化对外传播工作研究,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系统谋划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走出去”。

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云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图书信息部主任付建光指出,随着数字技术日益普及和数字设备的推广运用,数字赋能红色基因传承的进程加速推进,以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红色文物保护、红色档案存储、红色文献开发、红色文化传播及红色文旅融合等领域。人民网人民图片网主任、红色云展厅负责人方开燕谈道,人民网在2019年首次提出“内容科技”概念,用新技术打造党史知识传承的红色基因库,红色云展厅实现“一屏看百馆,一码听百年”,成为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科技新形式、党史学习新阵地、智慧党建新应用。付建光指出,面对数字安全、数字产权保护、数字过载和数字孤岛效应等挑战,要切实强化红色数字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红色数字产权保护机制,搭建有效防范和化解红色数字过载风险的平台,破解红色基因传承中数字孤岛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叮嘱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山东将牢记嘱托,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汇聚形成“走在前、开新局”的强大动能,奋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地。

(山东省委宣传部)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11月2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