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呈现英雄成长与壮举

作者:陈吉德 魏 玲    发布时间:2024-01-18   
分享到 :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联合出品的音乐舞台剧《英雄杨根思》,塑造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该剧以历时顺序,呈现了杨根思从苏中地区的新四军年轻战士成长为特级战斗英雄的过程。剧作在广阔的战斗生活场景中,铺展开催人泪下而又振奋心灵的英雄成长图画。

呈现在音乐舞台剧中的杨根思,是一位血肉丰满、形象饱满立体的平民英雄,具有触之可感的情感热度。剧作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杨根思的内心情感世界。

其一,是他与母亲之间的亲情。杨根思在血与火的战斗岁月里,不时回忆起母亲。对母亲的思念,成为他心灵的慰藉和英勇战斗的动力。剧中,杨根思在刚加入新四军时,有一段与母亲的对唱。杨根思唱道:“急急切切想告诉你啊,我的亲娘,我遇到了一群人,我来到一个家,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从此后冷暖有人问,风雨帮我挡。”此处的“一群人”“一个家”,就是指他的战友和连队。唱词真切表达出杨根思加入人民军队、融入战斗集体后的幸福快乐,并且急于将这种快乐分享给母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回想起母亲,剧中有一段母子对唱《妈妈知道》。母亲唱道:“孩子啊孩子,儿的艰难妈妈知道,征途多长,妈手中的线有多长。你撕破的军装,妈妈用针线缝合好。”杨根思回应唱道:“妈妈啊妈妈,记忆中的妈妈像雾在飘,多想再一次躺进你的怀抱,烤着暖暖的火苗。”此处的对唱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其二,剧作还表现了英雄杨根思与文秋红之间的爱情。1950年,杨根思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时与文秋红在火车站相遇。爱情的生发与推进,在独白与对唱中得到表达。剧中,文秋红独白:“我们相遇在金秋的北京,那是跟他最美好的一次邂逅”,以及她独唱:“我喜欢你的英姿勃发,我喜欢你的壮志凌云。你是谁的英雄,我把自己问个不停……”面对表白,即将奔赴战场的杨根思唱道:“假如我一去不归,请不要为我悲伤。”作品对杨根思的塑造,正因为有了关于亲情和爱情的叙事,英雄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也拉近了观众与英雄的情感距离。

英雄必然代表着一种精神的高度。剧中,杨根思一心向党,入伍开始,就以实际行动努力向党员同志看齐,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在杨根思看来,“共产党员”不仅是一种称谓和身份,更是责任和担当。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杨根思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剧作在表现这一情节时,以高亢的歌唱、激昂的音乐、炽烈的灯光,共同烘托出杨根思激动喜悦的心情。

剧作还着意表现杨根思的思想境界。杨根思在思想境界上超越“小我”,把“小我”融入到民族解放的“大我”层面。在“三个不相信”信念的引领下,他不畏艰苦,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屡立战功。“三个不相信”是理想的承诺,也是激情的咏叹;是钢铁战士的人生追求,也是英雄儿女以生命践行的坚定信念。“三个不相信”在剧中多次出现,集中凸显了杨根思敢想敢做、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

该剧的音乐旋律优美,不仅起到烘托叙事环境氛围、推动剧情作用,而且具有突出主题作用。结尾男高音独唱《英雄》,在升华全剧主题中赞颂了杨根思的英勇壮举:“当悲愤的雷霆在天边滚动,当怒吼的涛声在江河奔腾,你是炮火硝烟中最奋勇的身影,赤子的胸膛饱含报国的忠贞。”

英雄杨根思是江苏泰兴人,剧作为了增强地方特色,其间穿插有江苏泰兴地区方言童谣:“凉月子巴巴,照在我家。家里有个妈妈,洗儿的衣裳……”地方性音乐元素的引入,使得观众感受到英雄杨根思是一方水土养育出的具体的人,而非抽象、模糊的“英雄”。

该剧对光影技术的运用,让演出溢出舞台的边界,其中有两个场景具有代表性。其一,敌机轰炸长津湖的场景。无数“敌机”同时飞过剧场上空,观众仰首观望,仿佛置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其二,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时的爆炸场景。猛烈的“火焰”从舞台中央迅速扩散到剧场四周,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杨根思牺牲时的惨烈和悲壮。

作为舞台演出剧目,该剧叙事主线清晰——展现英雄杨根思的成长过程与壮举。剧作《英雄杨根思》采用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生动塑造出杨根思这位有情感热度、精神高度、思想深度,永远活在后人心中的英雄。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来源:《解放军报》(2024年1月18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