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血换来了兰州解放

——六十五军烈士纪念塔碑文敬读

作者:郝然    发布时间:2024-05-24   
分享到 :

六十五军烈士纪念塔建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山烈士陵园。纪念塔主体高11.6米,始建于2010年8月,建成于2011年5月,整体造型为拱门形,外观以浅色为主,庄严肃穆。塔门高6.5米,至上檐8.26米,寓意六十五军参加兰州战役,并于8月26日解放兰州。四门开阔通达,以示人民军队能征善战、所向披靡;外部石材大部选用花岗岩,表达我军将士英勇不屈、凛然正气;雕塑所用汉白玉材料来自千里之外的原六十五集团军驻地——河北,以寄托对英烈忠骨长眠他乡的无限哀思。纪念塔底座刻有写于1949年9月的《解放兰州马家山战斗烈士碑志》,全文如下:

此次解放兰州之战,本军奉命攻击古城岭马家山马匪阵地。赖当地人民热烈支援,及全体指战员拼死与马匪顽强战斗,将马匪步芳主力部队一百师击溃。在友军有力配合下,卒将匪部十二军歼灭于黄河南岸,马家山古城岭阵地解放。并造成了继续进军肃清西北残匪的有利形势,大大的缩短了西北全境解放的时间,马匪全部被歼灭的目的实现。

古城岭马家山战斗者(中),马匪凭借险地盲目顽抗,乃是表现了马匪步芳的绝命挣扎。这种顽抗完全是徒劳无意义的,并且马匪士兵的伤亡也是完全没有代价的。在此次战斗中充分地又一次证明了人民解放军是技长敌军一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如此英勇,如此顽强,而出乎马匪步芳意料之外,使马匪阵线迅速崩溃瓦解。这不是别的,正是因为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队伍,每一个同志都了解是为了人民而战,深切了解人民的疾苦,救兰州人民于水深火热之境,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因此任何反动武装均不能抵抗解放军的进军。

在此次战斗中,五百三十名同志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兰州人民的自由幸福,为了西北二千万人民的自由幸福,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一切于解放事业,直到贡献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血换来了兰州解放,并大大的加速了西北全境解放进程。他们的死是有伟大意义的,他们可当之无愧,而且永远是人民功臣。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光荣烈士!他们是兰州解放之役的重要力量。特立此碑于兰州市永兹纪念。烈士们的遗志是解放全西北,建设全西北,解放全中国,建设全中国。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他们的遗志也就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也就是本军进军的目的。全体作战人员必须继续努力,为实现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及建设新中国而加紧努力奋斗!并望西北各界人民、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在革命先烈开辟的道路上为自己、为人民、为民族的光明前途而奋斗到底!

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军敬立

碑文简要概述了马家山战斗的历史背景、重大战果、战略意义,缅怀了战斗中牺牲的英烈,号召全体作战人员为实现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及建设新中国而加紧奋斗。敬读碑文,思绪万千,深觉我辈定要继承先烈遗志,一往无前。

敌筑坚固工事顽抗,我军将士出师不利

1949年8月21日,彭德怀率部挥师兰州。马家山扼兰州东南要冲。经过多年经营,筑有永久性防御体系。阵地铁丝网密如蛛网,地雷区似马蜂窝,钢筋水泥碉堡星罗棋布,野战工事隐蔽地下、相互交叉,火力严密配备、互相支援。各支撑点之间,埋设鹿砦、铁丝网和地雷。从前沿至纵深挖有深宽各约6米的外壕3道。守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利用宗教迷信和民族成见进行欺骗宣传,顽固不化。

8月21日至22日,时任一野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交给了六十五军。担任主攻任务的五七九团,在山南卜家路口一线展开。由于部队长途奔袭而来,对驻守在这个阵地上的敌军特点、兵力部署、工事构筑、火力配置等情况,来不及作周密的侦察就仓促进攻,尽管指战员奋勇杀敌,一度取得突破,但伤亡严重。双方经过多次拉锯战,终因敌人居高临下、工事隐蔽,我军未能突破敌人防线,无奈引兵暂退。

加大兵力,发动总攻

攻城部队枕戈待旦,组织小分队夜间侦察敌情,及时总结战斗经验,制定作战方案,充分做好总攻的准备。

8月25日拂晓,随着军长邱蔚、政委王道邦一声号令,我军炮火向敌方阵地倾泻,马家山瞬时陷入火海。随着炮火声戛然而止,总攻冲锋号响彻山谷,战士们迅猛发起冲锋。担任此次总攻尖刀的六十五军一九三师五七九团二营四连二班在第二道外壕前正面迎敌时,突遭敌交叉火力的封锁和压制。班长杨顺文右臂负伤仍冲锋在前,冒着枪林弹雨匍匐前进,带领战士连续攻克5个碉堡,夺取了山头,占领了阵地。为了减少后续部队伤亡,战士们同仇敌忾、视死如归,一次次抵挡住了敌人凶残的反攻。当主力部队上来后,“孤胆英雄”杨顺文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为了加速战斗进程,兄弟部队加入战斗,以杨顺文坚守的阵地为立足点,发起了强大攻势,我军迅速越过第二道外壕。指战员昼夜奋战,攻占全部3道外壕,并迅速向纵深发展。敌人在兰州外围的最后一个阵地失守,守军残敌向兰州市区溃逃。马家山战斗胜利结束,歼敌2600余人,我军530名同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战斗期间,皋榆工委发动榆中全县共为解放军筹粮约2250万公斤,动员支前民工3.5万多人,支前牲畜1.7万余头,支前大车1500多辆(次),将粮草、马料送往解放军驻地。马家山战斗成功撕开了“攻不破的兰州”的铜墙铁壁,为兰州的解放打下坚实基础,而人民的力量是这场战斗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