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红色文献 增强党性教育实效

作者:梅松 王鹏程    发布时间:2024-05-24   
分享到 :

“党校是传承党的精神血脉的殿堂。”湖北省委党校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坚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以服务教学科研工作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员党性教育质效为目标,充分利用红色文献资源赋能干部教育基本培训。

建立红色文献资源供给制度。聚焦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建立红色文献资源征集、整理和采购制度。广泛征集湖北省各市、州、县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文献,从图书馆馆藏报刊图书中分类整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献,从近年来广大学员带入党校留存下来的图书中整理归档红色文献,使省委党校的红色文献数量不断增多、质量显著提高。深入调研学员和教研人员对红色文献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制作红色文献资源清单,分期分批采购、搜集,优先保障满足基本培训所需的红色书刊和数字资源。

健全红色文献资源开发机制。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承功能,做好红色文献资源二次开发工作。通过挖掘红色文献的当代价值,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信息支撑。打造数字平台,以传承弘扬红安精神为重点,建设相关数据库,集中展现革命时期红安人民的革命斗志和精神面貌,深度反映湖北革命斗争的历史。加强协作配合,汇聚校内外专家学者、教员学员力量联合开发“铁血红安”“英雄武汉”等红色资源,创制形式多样的革命诗词、红色话剧、红色微党课等。注重源头创作,深入红安、麻城等革命老区,采访烈士后代,收集革命史料,并对红色地区乡村振兴调研采风,续写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的红色故事。

构建红色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以图书馆为开发管理主体,教务、教研部门密切配合的红色文献资源管理体系。聚焦红色文献价值挖掘,制定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和项目清单,做好红色文献收集、整理归类和数字开发工作,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提高资源管理效能。各部门相互协作、分工配合、主动作为,利用读书会、备课会等时机向学员和教研人员推送红色文献资料。以学员需求、教研工作需要为导向,健全红色文献资源采购、开发、展陈、研究、应用等全周期全流程管理制度。

丰富红色文献资源利用方式。合理布局、立体展示红色文献,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创新展陈形式,打造沉浸式党性教育活动平台。线上重点打造湖北革命老区红色文献数字化展示平台,线下建设“红色资源图书室”,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如“红色报刊”展陈、各市州“红色图书”精品展。举办“党史名家讲座”、“青年党史说”、“红色家书诵读”、红色文献阅读打卡、党史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党校公开出版物《党政干部论坛》宣传革命历史,用好用活红色文献,多措并举提升红色文献吸引力,红色文化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引导学员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拓展红色文献资源阅读空间。努力使图书馆成为基本培训的“第二课堂”,打造并拓展红色文献资源阅读的空间场景。与新华书店合作在图书馆创设集购书、阅览、休闲、研讨于一体的“初心书苑”,其中红色图书占半数;在图书馆阅览室开辟专区展陈馆藏《向导》《共产党人》等40余种革命时期的红色报刊,营造具有历史穿透力的红色教育空间;在图书馆专设“红色资源图书室”,分门别类典藏国内外出版的红色图书供学员借阅。同时,在教学楼、学员宿舍楼开设8个“图书漂流角”放置部分红色图书,方便学员课余阅读品鉴,推动红色书香充盈校园空间、红色基因浸润学员心田。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党校)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