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严守党纪的故事

作者:张龙    发布时间:2024-05-24   
分享到 :

焦裕禄,一个在神州大地上家喻户晓、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在焦裕禄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严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为每一名共产党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跟党走,是焦裕禄始终不变的初心。1945年8月,焦裕禄从宿迁返回家乡,加入村民兵组织,参与了家乡的解放。在党的教导下,结合对旧中国和自己一样劳苦大众苦难经历的思考,焦裕禄迅速成长起来,他三写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的愿望。在入党登记表中,焦裕禄写下了自己的誓言:在党的领导下为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贡献一切。在工作中,他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执行党的决定。

焦裕禄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到兰考工作时,他随身带来了《毛泽东选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下乡工作,他总是把《毛泽东选集》带在身边。县委常委会上,他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工作遇到困惑时,他反复研读毛泽东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他曾深有体会地说:“干劲不足的时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加紧读毛主席的书。”焦裕禄病逝后,工作人员在整理其遗物时,在他枕边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焦裕禄高度重视政治教育,常常告诫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1963年4月1日,兰考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焦裕禄起草了《中共兰考县委要求全体党员坚定地树立社会主义的新风尚》,其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令,要努力学习党章、党纲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焦裕禄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他都全力以赴完成好党交给的任务,是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典范。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后,尉氏县成立了支前总队,焦裕禄服从组织安排,担任彭店区支前大队长,带领彭店区1000多人的队伍开赴前线,顶风冒雪、涉水蹚泥,冒着生命危险推着独轮车运粮拉伤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53年,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党需要大批优秀干部加强工业建设。同年7月,焦裕禄服从组织安排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行业跨越较大,但焦裕禄没有畏缩,决心从头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在洛矿9年工作时间,焦裕禄和工友终于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台新型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的一项空白。

1954年8月,焦裕禄等5人作为工业农业战线抽调的干部到哈工大深造。当时由于基础薄弱,焦裕禄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迎难而上,废寝忘食地进行钻研,经过半年努力,焦裕禄顺利完成了速成班的学习任务。但是,就在学校即将安排他和同事转入本科学习时,洛阳矿山机器厂投产时间突然提前,他们接到立刻回厂上班的通知。焦裕禄心有不舍,但还是服从组织决定,并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很快返回洛阳矿山机器厂继续工作。

20世纪60年代,兰考县处于“三害”严重时期,当地委组织部同志和焦裕禄谈话时,明确告诉了他兰考的困难情况,要他在思想上有个充分准备。焦裕禄态度十分坚决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焦裕禄的一个妻侄原来是一名工人,1959年至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下放回家,没有了工作。焦裕禄到尉氏担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后,焦裕禄的妻嫂多次找他要求给孩子安排一个工作,每次焦裕禄都说不行。一次,焦裕禄的妻嫂找到焦裕禄,直接追问:“孩子的事行不行你说个干脆话。”焦裕禄坚定地回答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决不能光考虑自己的事,自己要和群众一样对待,政策允许我还能不办?政策不允许,让我办也不能办!”妻嫂理解了焦裕禄说的是对的,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提给孩子安排工作的事。

1963年1月,临近春节时,县委办公室的一位同志给焦裕禄家送去几斤肉。焦裕禄问道:“人人都有一份吗?”那个同志说:“春节快到了,书记们工作忙,顾不上打肉,这是特意照顾几个领导的。”焦裕禄说:“我家的肉已经买好了,你回去看看办公室谁没买肉就给谁吧。”他还叮嘱那个同志,以后不要再单独照顾领导了。1月19日,焦裕禄为了让兰考的党员干部勤俭过春节、廉洁过春节,就亲自起草了《关于鼓足干劲,搞好生产,勤俭过春节,防止浪费的通知》。

时刻想着群众利益

焦裕禄高度重视群众纪律,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1963年1月中旬,焦裕禄下乡回到兰考县委后,看到墙上的救济名单有自己的名字,便找到机关党支部书记问明情况,要求去掉自己的名字,并以此召开机关党员大会。他说:“兰考是个灾区,人民的生活都很困难。我们时时、事事应该首先想着群众。我们是共产党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可自己苦一些,也不要随便要国家的救济。我们是县委机关,应给全县干部做出榜样。”最后,相关部门又重新评定了救济人员,重点照顾了8位困难最大的同志。

1963年12月9日,北风刮了一夜,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天刚亮,焦裕禄就把同志们叫起来开会。他说:“这场雪越下越大,它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去。”吃完饭,他带领同志们冒着风雪下乡。他还忍着肝疼,一天跑了9个村,慰问了几十户困难群众,没喝群众一口水,没烤群众一把火。

工作中严明纪律

焦裕禄赴任兰考时,当地连年灾荒,风沙、内涝、盐碱“三害”肆虐,部分干部的思想较不稳定、战胜灾害的信心不足,还出现了少数干部以权谋私的现象。为改变这种情况,焦裕禄一到任就把严明工作纪律放在了突出位置,并且以身作则带头执行。

1962年12月24日,在县委扩大会上,焦裕禄明确强调,各级党委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模范地执行党的纪律,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生活不能搞特殊,家属也不能特殊。他还要求,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要发扬革命的友爱精神,互相监督,防止犯错误,原则的问题要坚持斗争、生活细节的问题要互相关怀。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963年1月1日,焦裕禄收到群众来信,信中反映城关区盆窑公社个别干部的问题。为了核实来信反映的问题,焦裕禄亲自前去调查。通过调查,焦裕禄发现一些干部确实不执行按劳分配政策,有的严重贪污多占,甚至放高利贷雇工剥削,损害集体利益,严重挫伤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焦裕禄立即会同区、社党组织进行了认真处理。第二天,焦裕禄要求把查清的问题以及处理情况通报全县,以教育全体干部群众。

生活上严格自律

在日常生活中,焦裕禄对妻子和子女要求非常严格。刚到兰考工作时,焦裕禄的妻子和儿女都跟着他住在县委大院。有一次,他看到妻子到县委食堂提了一壶开水,就把妻子严肃地批评了一顿。焦裕禄说:“这个开水,你提了用,你可是方便了,但你是县委书记的老婆,不能带头破坏了办公的秩序。”一壶开水事小,但这件事又使他意识到,干部家属住在县委大院可能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经他提议,所有住在县委大院的家属全部搬了出去。

1963年11月14日,城关镇渔场一位同志给焦裕禄家送去10条活鱼。想着味道鲜美的鱼肉和鱼汤,焦裕禄的几个孩子非常高兴,等着焦裕禄回家发话吃鱼。焦裕禄回家后看到了活鱼,觉得奇怪,便向妻子和孩子们问明情况,他对孩子们说:“鱼塘是集体的,这些鱼是叔叔们辛勤劳动养大的,咱们没有劳动,不能要,想吃鱼明天赶集去买。”几个孩子明白了爸爸的话,都懂事地点点头,把10条鱼送还了渔场。

(作者系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焦裕禄精神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