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感受文化脉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4   
分享到 :

5月18日上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的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中国博物馆协会正式公布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等123家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据悉,新晋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也契合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文博事业的发展为现代文明建设添上浓重一笔

这次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北京地区博物馆共10家上榜,包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民族文化宫、民航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馆、香山革命纪念馆。

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增至28家,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博物馆门类丰富,极具特色,以高水准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管理水平,成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文博事业发展的领航者,为北京现代文明建设添上浓重一笔。正如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所说,“文学馆作为连接文学与公众、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作为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建馆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而且与著名爱国侨领、中国侨联首任主席陈嘉庚密不可分。201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辰140周年之际,侨博落成,2015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全面展示中国海外移民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开馆10年来,侨博广泛深入开展华侨文物征集与保护工作,重视挖掘阐释华侨文物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精心策划展览和交流活动。

沧海桑田,时光荏苒,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一言一行、饮食风俗、处事方式让所在地的朋友真切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件件展品,追溯和描绘着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思,讲述着华侨华人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义无反顾,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无怨无悔,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壮举。

在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5月18日上午9点,民族文化宫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观众,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陶颖、图书馆馆长陈烨、展览馆馆长孔得喜以及民族文化宫多位专家学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展厅认真与观众进行交流,介绍文物古籍背后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据介绍,作为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先后还举办了“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全国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馆长笔谈”、第三届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青年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绚丽文化,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美篇章贡献了积极力量。

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中国博物馆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123家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具有类型多元、主题丰富的特点。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等一批大型新建博物馆已成为文化新地标,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良渚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等7家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展现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成就……

尤其是包括香山革命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等在内的21家革命纪念类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格外引人关注。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百余年来,从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到创造辉煌开辟未来,我们党走过的历程既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也是一卷值得大书特书的厚重教科书,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值得中华儿女永远缅怀。

香山革命纪念馆位于香山公园附近,红枫路路东,201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设计构思巧妙,28根廊柱象征着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8年艰苦奋斗的岁月。纪念馆二层东侧,设计了中国传统“四梁八柱”造型,寓意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新中国的诞生搭建“四梁八柱”的历史。广场上矗立的国旗杆也很有讲究,高度设计刚好为19.49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于1949年。

走进主题展厅,“毛泽东同志在香山”大型雕塑映入眼帘,雕塑背后是320平方米的巨幅油画作品《香山之春》。雕塑左侧为“渡江战役”浮雕,描绘的是人民解放军千帆竞发、突破国民党军千里长江防线的壮观场景;右侧为“共商国是”浮雕,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同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的场景。

就在几天前,新华社、香山革命纪念馆、武汉革命博物馆三家单位,同时空、跨地域联合开展了网络直播活动,既是与观众一起共庆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为了活用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

在直播过程中,香山革命纪念馆和武汉革命博物馆的讲解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讲解技巧,带领广大观众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将观众带入那段充满奋斗与牺牲的峥嵘岁月。通过直播,将厚重的历史与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融合,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党史公开课。先进的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红色教育中来,展现了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红色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此外,这次入选的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新四军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馆藏文物、史料等18000余件(套)。淮海战役纪念馆目前拥有藏品2万余件,主要为淮海战役期间的纸、布、铁、皮等质地的文物和历史图片、史料及国家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的题词、书画作品等。

这些革命纪念类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博物馆中的红色藏品,是革命历程的真实见证与生动记录,是读懂和铭记峥嵘岁月的珍贵资料。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让红色江山永葆青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告诉记者:“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承担着实证阐释历史、引导价值取向、培育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的重大责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博物馆既责无旁贷也无法替代。”

据中国博物馆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在2023年度举办了1492个展览,平均每馆举办展览12个,远超全国博物馆平均水平。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如何能更好地发挥与基础设施、收藏资源、人才队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等因素相关。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此次新晋的12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总计近300万平方米,体现了中国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水平、硬实力;在收藏资源方面,123家新晋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丰富,品种多样,藏品管理制度完善,具有与收藏规模相适应的藏品养护、修复能力,体现了国家一级博物馆应有专业水准。该负责人还表示,与以往的博物馆定级评估相比,第五批定级评估的参评博物馆数量为历次之最。

“近些年,我们非常欣喜看到一种现象:逛博物馆成了大众日常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尤其是大批的年轻人流连在博物馆中,这让人深感欣慰。步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支持下,我们的博物馆事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一批重点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据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举办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这表明,我们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多样化的文化供给,博物馆事业发展获得充分认可。”单威说道。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参观博物馆逐渐成为大众文化休闲旅游、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年轻人对文博事业的关注,越来越成为文旅新风尚。同时,各地博物馆策划精品展览,让厚重的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有研究显示,中国是近20年来世界上博物馆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参观博物馆逐渐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我们的每一天都可以是“博物馆日”。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