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先正己

学习黄克诚遵守党规党纪的光辉风范

作者:董明远    发布时间:2024-05-24   
分享到 :

黄克诚同志在阅读批文。资料图片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开国大将、曾担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是严格遵守党规党纪的光辉典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正人先正己的崇高风范、不怕撕破脸皮的工作作风、不向公家伸手要照顾的清廉家风,十分值得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传承。

“舍不得也要舍!”

黄克诚同志强调正人先正己,他认为干部只有保证自己“健康”,才能够真正起到表率作用。1980年1月,中央纪委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时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他强调,每个委员,每个工作人员,要严于律己,对于党的纪律和党规以及国家的各项法律,都要模范遵守,以身作则。凡是不准群众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凡是要群众执行的首先自己要执行,一点一滴要注意到。纪检干部要像保健护士,自己要身体健康,不能自己带着病、带着很多细菌来做保健工作!

197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针对党内一些干部利用职权谋求私利、贪污腐败、生活特殊,使党的威信受到损害的现象制定了具体规定。《规定》一经实行,黄克诚就对妻子唐棣华讲,按照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只能享受一套由公家提供的住房。现在公家给我安排了住房,你单位以前分给你的宿舍就要归还给单位。听后,唐棣华坦诚地表达了她情感上有些不舍。原来,在困难时期黄克诚同志不在北京,唐棣华和全家人一起挤在这套宿舍里相互鼓励度过了艰难岁月,留下了难忘记忆。“舍不得也要舍!”黄克诚说,“既然有了规定,不管别人执行得如何,黄克诚家要带头。”唐棣华连忙表示明天就去办交房手续。黄克诚虽然理解妻子对那套宿舍充满了感情,但正人先正己的话,不能只挂在嘴巴上,更要落到行动上。

今天,我们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就要学习他们正人先正己的崇高风范。古人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颜之推在《治家》篇中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一个显著特点是既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用严格教育、严明纪律管住大多数,同时又对“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高级干部严起,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同时,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约束党员、干部,使党永葆先锋队的政治本色。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不怕撕破脸皮,不怕打黑枪

黄克诚同志告诫纪检干部,办案子是同败坏党风的人、组织和现象作斗争。这种斗争,不是靠发个文件一下子就能够解决的,斗争还是很严峻的。过去毛主席要求我们有“五不怕”精神: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开除党籍,不怕撤职,不怕离婚。我们有许多同志已经经过了考验,不会成问题了。现在我说,还要加上两个“不怕”:不怕撕破脸皮,不怕打黑枪。如果怕撕破脸皮,怕打黑枪,就干不好纪律检查工作。加起来一共要“七不怕”!

1980年,黄克诚的一名老部下在京西宾馆请客吃饭,以总参的名义开了一张400元的发票。几天后,这件事被举报到中央纪委。这位老部下与黄克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同浴血奋战,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不少人私下猜测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放他一马。黄克诚思考的却很深刻,党风党纪无小事,件件都是关系到党心民心的大事,他丝毫不讲情面,照样硬起手腕处理。最后,这位老部下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元补上饭钱,作了检讨,总参纪委也将这件事发了通报。还有一次,时任商业部部长到丰泽园饭庄请客吃饭而少付钱,他派人查实情况后,不但通报全党,还在《人民日报》上公开披露。黄克诚以不怕撕破脸皮的工作作风给广大干部敲响了警钟。

今天,我们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就要学习他们不怕撕破脸皮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在工作中,一些干部错误理解“和为贵”,一味讲“宽容”、讲“和气”,当老好人,对政治原则问题含含糊糊,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开明绅士”,对不良现象听之任之,还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说话办事看来头、看风向,随波漂,随风倒,这同党性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坚决纠正。其实,大是大非面前要讲原则,小事小节中也有讲原则的问题。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大家生活在社会上,都有亲戚、朋友、熟人、同事、上级、下属等,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时时都会面对原则和人情的选择。原则跟人情能够统一当然最好,但二者不能统一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坚持原则,绝不能迁就人情。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

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

黄克诚同志曾与妻子约定:我们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高级干部的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子女、对周围的人都会产生影响。从今天起我们家要订两条规矩。一、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二、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此后,这两条家规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黄克诚决不允许子女们动用他的汽车,平时子女们也从来不提这方面的要求。某日,黄克诚的儿子结婚,工作人员请求他破一次例,允许用小轿车接新娘。黄克诚坚决不同意。后来,儿子用自行车将新娘接了回来。黄克诚教育子女要努力学习知识本领,不要指望靠父母的荫庇而沾什么光。他的子女都是靠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他一生没有为家属子女个人的事情向任何部门说过一句话,打过一次招呼。黄克诚也从未因个人私事向组织上伸过手,直到他病危弥留之际,已经讲不出话来了,还躺在病床上,颤抖着手,十分吃力地写下遗言,叮嘱对他的丧事一定要简办,一切听从组织上的安排,不准额外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黄克诚的清廉家风故事广为流传,深深影响教育了很多党员干部。

今天,我们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就要学习他们不向公家伸手要照顾的清廉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