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埔精神 激发勇毅前行的强大力量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深入研究黄埔军校的光辉历史,积极挖掘和弘扬黄埔军校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研讨会6月2日在广州召开。
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陈知庶、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郭汉毅分别致辞,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侄子周秉和先生、黄埔4期教官董巽观之孙董小麟先生先后发言,他们望通过弘扬黄埔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凝聚磅礴伟力,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勇毅前行的强大力量。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尹德慈在主持中指出,研讨会的召开对深化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讨会共收到参会论文140篇,经5名教授、研究员、专家组成专家组评审,确定68篇论文入选研讨会论文集,研讨会成果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对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研究更加深入。李忠杰从新型军校制度机制、中国近代军事理论重要开端等方面探讨其时代价值,指出黄埔精神在祖国统一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有特殊作用,建议加强其历史遗产、军事人才研究;柳建辉指出黄埔军校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军队现代化上有具体体现,建议拓展其对中国革命推动作用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周颖认为广东党组织抽调黄埔军校学生组建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是党初步掌握军事力量的开始;陈予欢列数了中共党员数据资料指出,黄埔军校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崛起发祥地,前五期生党员是最早从事中共军事活动先驱者。魏法谱认为黄埔军校通过政治课程讲授,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等理论,为广东成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阵地和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罗月佳研究了青年军人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这些研究,是对大革命时期广东党组织在参与黄埔军校创办、建制等工作的开创性探索,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的研究。
二是对黄埔群体和人物范围的研究更加多元。莫岳云提出“六一六事变”是促使孙中山痛下决心创办军校、建立党军的重要动因,黄埔军校实现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革命性转变。王建军助理研究员研究从《字林西报》新见周恩来演讲稿考辨其史料价值,认为填补了周恩来从1924年6月至1926年12月大约两年半缺失文稿空白。周艳红探讨了黄埔军校作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组织化的革命集体,引导了许多像叶剑英一样的进步青年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军事思想。林雄辉以史实举证,叶剑英是第一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半年,是他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重要节点、关键时段。有的论文论述了金佛庄、周逸群、宋庆龄等,从侧面观察了黄埔军校的历史,提供了研究黄埔军校的更为多元、立体的角度。
三是对黄埔军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研究更加全面。曾庆榴指出,黄埔军校政治部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式军校的标志和特点,开创了军校办学新局面,在军事教育史上很有指导意义。欧阳湘认为黄埔军校的创办为中共兵运工作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由主要致力于群众运动转向军事领域。部分论文探讨了黄埔军校创立之初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内容和办学方式。有的论文对比了黄埔军校和云南陆军讲武堂等军事学堂。有的论文探讨了黄埔军校的办学经验对后来中国共产党在军事建设、军队建设等的影响。
四是对黄埔精神、文物文献的研究更加拓展。周兴樑以黄埔军校百年颂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指出黄埔精神是大革命时期及其后克敌制胜的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杨竞业概括了黄埔精神的文化内涵、历史深蕴、文明意境。陈穗雄认为黄埔精神汇集了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易西兵介绍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对黄埔资料搜集整理、精神价值挖掘以及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广泛开展传播的情况。张苹认为黄埔军校开创了中国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军队政治工作的新型制度。李胜利论述了黄埔军校与红色航空,认为黄埔革命精神至今依然激励着我们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有的论文指出黄埔军校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历程,对黄埔地区近代以来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事业等方面也有着深远影响。还有的论文对史料进行了挖掘、研究和考辨,为进一步完善黄埔历史研究提供了扎实证据。
总的来说,本次研讨会研究成果丰硕,是献给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的一份厚礼,对当前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