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逻辑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哲学的高度深化对改革的认识,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董振华。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性、批判性和革命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不断改革的历史过程
记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必然要求。如何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逻辑?
董振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性、批判性和革命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不断改革的历史过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不断革命的改革精神。
第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内在蕴含着不断改革的革命逻辑。实践性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这一现实的革命性实践就是共产主义运动,也就是社会主义运动。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因此,共产主义除了是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展望和设想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它当成革命性实践运动来理解,是基于一定现实、解决有限的事实和无限的价值之间矛盾的历史实践。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要求不崇拜任何东西,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不断改革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让人民大众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实现这一根本价值追求的现实路径在于革命性的实践。社会主义作为人类解放的一种社会形态和历史过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通过不断改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性实践,以“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为价值追求,随着时代变迁、问题转换、主题转移而不断改变其具体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形式。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要不断在革命性实践中开拓创新。只有勇于实践,才能解放思想,获得真理。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唯一的办法就是敢闯敢试,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通过实践获得新认识、新理论,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再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理论,最终形成真理性的认识。一个观点,一种思路,一个办法,是否正确,要由实践作结论,“拿事实来说话”,不要搞抽象争论,不要动不动就拿本本来,动不动就“想当年”。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就坚持,不管有什么非议,不管有什么干扰,都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没有钉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没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就很难突破。只有以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敢于动真碰硬,敢于向自己开刀,才能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
在“要不要改革”的问题上要保持战略定力,“往哪里改革”的问题上要确保正确方向,“改什么”的问题上要坚持问题导向
记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的方向、任务和目标?
董振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改革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要不要改革”的问题上要保持战略定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总是在路上,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既有增量又有存量。一切具体的改革都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解决问题中推进改革,以改革的办法促进问题的解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往哪里改革”的问题上要确保正确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战略定力,确立底线思维,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纷争干扰所迷惑,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机制和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中国不实行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因此,我们的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在“改什么”的问题上要坚持问题导向。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实践过程。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我们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也不能刻舟求剑、故步自封,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和更加公平正义。
记者: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这对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把牢价值取向有怎样的启示?
董振华: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必须始终坚持为了人民而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着力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革成效的重要检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而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过是空中楼阁,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向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艰巨繁重,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我们就越要贯彻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不断为全面深化改革夯实群众基础。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改革成败得失归根结底要由人民来评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那么,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人民利益标准。我们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切实提高运用科学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制定策略
记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正确的世界观教给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原则,正确的方法论教给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体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应如何用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董振华: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世界的存在及事物的联系不是静止不变的“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的集合体”。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我们讲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其中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以全局思维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找准关键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既能够立足长远、统揽全局,又能够主次分明、精准施策。一方面,要做好整体推进,通过增强全局观念,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努力实现系统结构的最优化。另一方面,要做好重点突破,寻找到深化改革的突破点,做到以点带面,通过一个点的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整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相统一。当前,改革发展任务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很多工作短时间内难有成效,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积蓄尺寸之功,方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我们一方面要依据所处历史现实和发展的未来需要,做出合理的远景谋划和前瞻性战略,制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地实现各项改革目标。另一方面还要持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保证改革政策的连贯性,在接续奋斗中不断深化改革。
把握好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改革的一般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各环节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做到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更加注重各领域之间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同时,还要尊重各地区、各领域的特殊性,注重“摸着石头过河”,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开创新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把特殊性的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上升为一般性的规律,用于指导顶层设计,再把顶层设计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检验、纠正、丰富和发展,让我们的改革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不断完善。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涉及范围巨大、涵盖领域巨大、牵扯利益巨大、面临挑战巨大,事关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国内和国际等一系列重大关系,我们必须切实提高运用科学思想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制定策略,既运筹于帷幄之中,又决胜于千里之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到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断开辟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新局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