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

重温张云逸的风范

作者:王天宇    发布时间:2024-09-27   
分享到 :

抗战期间,张云逸(左)、项英(中)、陈毅(右)合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张云逸是党的历史上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历经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戎马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都以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勤俭朴实著称,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威望。毛泽东曾称赞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他模范遵守党规党纪的风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严于律己,原则问题上绝不马虎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独特优势和宝贵经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严守纪律的模范,张云逸也不例外。他为人刚正无私,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组织观念,时刻注重维护党的权威,在原则问题上更是绝不马虎。

张云逸作风严格是出了名的,对于亲人也一律严格要求,绝不因私害公。红七军建立之初,张云逸出任军长,他的堂弟张逸秋则受命出任经理处处长,负责军需后勤等工作。百色起义后,部队在隆安、亭泗等地遭到土匪的突袭。由于经理处的运输队被打散,致使部队的现金和弹药物资被劫,后勤供给困难,部队艰难地击退了敌军。回到军部后,张云逸召开专门会议,指出张逸秋对物资管理存在疏漏。他对同志们说:“张逸秋违反了党的纪律,有缺点错误,大家要坚决给予揭发、批评。否则,发展下去,就会给革命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尤其他是我的堂弟,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会后,张云逸撤销了张逸秋的职务并将他调离军部。此后,张云逸还多次对他进行教育,鼓励他“跌倒爬起来就是嘛”。在张云逸的言传身教下,张逸秋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积极改正,继续投身革命洪流,直至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作为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张云逸从不突出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时刻注意维护党的权威。长征中,他作为中革军委副总参谋长,奉命担任军委纵队先遣队司令员,负责收集情报、寻找向导、勘察道路和架桥等任务。有人认为,这有些大材小用,替他鸣不平。张云逸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安排,他说:“什么是大事?部队过乌江时,毛泽东指示去架桥,架桥便是大事。”之后,他又奉命负责收容队工作,表现出听党指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优秀品质。对此,陈毅评价道:“云逸既是一个好主角,也是一个好配角。当主角时能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当配角时则主动配合,精诚合作。”

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继续保持着严于律己的本色,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一定按时参加每周一次的组织生活会,有事则向支部书记请假,无一例外。开始,大家仍然习惯地称他为“首长”,又担心他工作繁忙,不好意思请他来参会。张云逸严肃地批评了这种行为,他说:“我跟大家一样,是普通党员,支部会议书记是‘首长’,他可以分配我工作。”同时他嘱咐大家,在党内是一律平等的,这是党的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继续传承下去。

率先垂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张云逸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杰出的践行者,他率先垂范,一心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于首要位置。

抗日战争时期,张云逸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战斗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只要取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日、伪、顽就无法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1944年,张云逸时为新四军副军长,陈毅外出时,他还代理军长职务。他领导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拥政爱民运动,并教育广大官兵改进作风,“使每个同志懂得军队与政府人民的关系,如同人和空气的关系一样,人不能脱离空气,军队假若脱离了人民和政府,也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我们要爱护群众和同爱护自己的父母一样”。

这期间,张云逸带头帮助驻地群众耕种土地、兴修水利和消灭虫害,和人民群众培养了深厚的鱼水之情。他还召集当地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代表参加座谈会、军民联欢会,广泛听取地方政府和人民代表的意见,宣传拥政爱民的纪律。同时,他要求各部队派出检查组,进行实地调查,如发现有侵犯群众利益或者违犯抗日民主政府法令的事件,要立即进行处理和赔偿,这些举措受到了群众的广泛称赞。

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受命南下,主政广西。彼时的广西刚刚解放,交通条件颇为不便,且国民党桂系军阀在此盘踞多年,仍有一些残余势力与土匪互相勾结,整体情况较为复杂。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张云逸决定从团结人民群众着手。他对身边的同志说:“要争取群众的大多数人站在我们方面。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团结群众,一切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为此,他常常身着便服,信步走进闹市与百姓聊天,或坐在屋檐下与市民拉家常,利用一切机会接触百姓,了解民情,宣传党的政策。有时他只身一人走进百姓家中,让身边的警卫战士担心不已。张云逸除了对警卫员表示歉意外,还耐心地说:“他们都是我们的群众,不接近怎么行呀!”在张云逸的领导下,广西的工作迅速开展,清剿土匪、恢复生产和城市建设陆续走上正轨,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勤俭朴实,坚守清正廉洁的本色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张云逸出身贫苦农家,深知厉行节约、艰苦朴素的重要性,一直以来他都坚守清正廉洁的本色。战争年代,他与官兵同甘共苦,衣服破了总是缝缝补补,还常把粮食让给士兵吃。1938年11月,时任新四军参谋长的张云逸受命到长江以北安徽境内活动。为了解江北地区的革命情况,张云逸常常穿着一双布条打成的鞋子四处奔走,了解军队将士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鞋子走破了也不愿意换一双好的,践行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1944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张云逸身先士卒,带头开荒,发展生产。同时他还不忘开源节流,鼓励广大军民开展节约运动。当时军队中存在浪费现象,他以“克服浪费、厉行节约”为题专门做了一个报告。他指出:“我们有些同志只认识贪污是罪恶,浪费是小事,是不会犯罪的。但恰恰相反,浪费是极严重的事,它与贪污都同样是危害革命的行为。在我们的队伍中,一般的都有这样的倾向,认为贪污事大,浪费事小,对公开贪污的人是会反对,而不知暗中浪费的数目,日渐积累,其对革命的损害实与贪污者不相上下。”为了克服部队供给工作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张云逸特别要求一切干部都必须要有全局意识,要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克服各种不均现象,发扬勤俭的作风。

1955年以后,张云逸定居北京,他住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屋顶经常漏雨,家具也都破旧不堪,有两个沙发甚至布面破了几处,露出里面的海绵。身边的工作人员看不过,要修一下沙发。他总说:“破旧一点有什么关系?比工人、农民兄弟住的条件好多啦!为什么要花公家许多钱去维修呢?国家经济还比较困难嘛!”

张云逸不仅自身始终保持勤俭朴实的作风,也教导子女勤俭朴素,他将写着“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有时需作无时想,莫到无时想有时”等纸条贴在住宅的每个房间,时刻提醒子女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为了避免子女搞特殊化,他要求儿子上学期间填表,只能填写母亲的名字和职业,而在父亲一栏上保留空白,避免因为他的身份使子女获得特殊照顾,并使他们产生优越感。陈毅评价他:“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

张云逸同志始终将党的事业和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要以他的杰出风范为榜样,学习他严于律己,时时处处遵守党的纪律;学习他率先垂范,始终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学习他勤俭朴素,数十年如一日不改清廉本色,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外化于行,永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9月27日第7版